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海地大地震 文章列表
#
海地大地震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觀點
閻紀宇專欄:被另一場人道悲劇掩蓋的一場人道悲劇,台灣友邦海地
8月14日,短短幾分鐘天搖地動,5萬間房屋全毀,8萬7000間半毀,約3萬個家庭無家可歸,2200多人死亡,逾1萬2000人受傷。然而這場芮氏規模7.2、災情慘重的大地震,發生第二天就幾乎從國際新聞版面消失,被世人忘卻或忽略。因為15日,阿富汗神學士(Taliban)游擊隊攻進首都喀布爾(Kabul),各國緊急動員展開近代規模最大的空運撤離行動,美國20年「最長的戰爭」以羞辱畫下句點。
閻紀宇
2021-08-31 06:20
新聞
國際
友邦憲政危機》海地總統摩依士堅持任期還有1年 指控反對派密謀政變
「我不是獨裁者,我的任期到2022年2月7日才結束。」我國加勒比海友邦海地2010年經歷大地震,直到2016年11月才完成總統大選,當時由現任總統摩依士勝出,但2017年2月7日才就職,而海地總統任期5年,因此他日前強調,自己還有1年任期,不過反對派認為摩依士違憲,8日推舉最高法院法官尚-路易擔任臨時總統,加劇海地憲政危機。
簡恒宇
2021-02-09 19:10
新聞
國際
國內
海地要求換我大使》台灣積極造福當地百姓 我方:劉邦治大使捍衛國家立場無不妥
海地媒體日前指出,海地政府要求我國撤換大使劉邦治,原因疑似就雙邊合作特定議題上,與海地意見不合,不過據了解,劉邦治站在捍衛我國利益的立場,提醒對方想要的做法,可能傷害雙邊關係,也會引發兩國人民質疑,對此我國不認為有不適之處,而我國政府極力想要讓海地人民受惠,目前此案仍在交涉階段,因此劉邦治返回駐地時間尚無定案。
簡恒宇
2020-03-17 16:16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徐勉生觀點:遇險十年話海地
《風傳媒》於1月13日,以「海地大地震10周年:從滿懷希望重建到只剩絕望」為標題,報導我友邦海地地震後重建困難。報導指出,海地總統摩依士坦言:重建窒礙難行。
徐勉生
2020-01-18 06:20
風生活
世界
各國承諾捐助的數十億美元,如今去哪兒了?海地大地震後過的10年,災民依舊痛苦而無助
海地人12日肅穆追悼死於2010年1月12日奪命大地震的數十萬人。重建未果與政治持續不穩定,也令生者的哀痛情緒中夾雜一絲苦澀。
中央社
2020-01-14 09:00
風影音
國際
海地大地震10周年》從滿懷希望重建到只剩絕望 總統摩依士坦言:重建窒礙難行
2010年1月12日,位於加勒比海的我國友邦海地發生芮氏規模7大地震,奪走逾30萬條人命,當時國際全力援助海地,海地民眾也抱持希望,但10年過去了,當時嚴重受損的總統府「國家宮」至今仍未重建,加上海地經濟蕭條、通膨嚴重、石油及糧食短缺。海地總統摩依士11日坦言,國家重建窒礙難行。不過也有好消息,由於海地在災後擴大醫療系統,依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指出,自2019年2月以來就沒有霍亂病例。
邱舒恬
2020-01-13 2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下個斷交國?海地總統親率30人訪問團來談「深化合作關係」台灣外交戰捲入中美角力
為了封殺台灣國際生存空間,中國近來狂挖台灣友邦,1個月內連續失去多明尼加與布吉納法索2個邦交國後,加勒比海友邦海地總統摩依士28日率領30人的龐大訪問團來台灣進行國是訪問,台灣外交部稱,雙方將洽談「深化合作關係」,2國總統也會互贈勳章,不過海地總統府辦公室主任拉羅直言,海地仍敞開大門,歡迎包括中國在內想要投資海地的夥伴。
簡恒宇
2018-05-28 13:50
新聞
國際
英國老牌慈善組織「樂施會」爆海外賑災還開性愛趴 副總引咎辭職
英國救援和發展援助組織「樂施會」工作人員在海地和查德舉行性愛派對的醜聞曝光後,倫敦總部已做出回應。副總裁佩尼‧勞倫斯(PennyLawrence)宣佈引咎辭職。
德國之聲
2018-02-14 10:00
風影音
國際
「為什麼美國要收那些糞坑國家的移民」?川普反移民口不擇言,台灣中美洲友邦成了「糞坑」
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披露,美國總統川普在與國會議員討論移民議題時,針對來自海地、薩爾瓦多(都是台灣友邦)與非洲國家的移民脫口說出:「為什麼我們要收那些來自『糞坑國家』的移民?」不過川普12日推文稱,自己沒有使用「糞坑」一詞來形容他國,但坦承用了更「強硬」的字眼;而川普的「糞坑說」再次引爆全球怒火,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公署發言人柯維爾更直批:「除了種族主義分子,沒人會使用這個字眼。」
簡恒宇
2018-01-13 13:52
新聞
國際
風傳媒專訪》聯合國難民署新聞官葛若鄰:人為了有尊嚴的活著,會展現驚人的意志力
上網蒐集出國資訊,總有幾個國家在外交部發布的「旅遊警示」列表上永遠是橙色、紅色。也是同樣的國家,在新聞中總是救難隊與屍體交錯出現、一片混亂,那裏有受苦的人群,也有英雄般穿梭的記者和人道組織,但除此之外的,我們都一無所知。
王穎芝
2016-10-26 09:14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永遠改變生命的幾秒鐘:《三點半後不收屍》書摘(2)
……樂施會並不是醫療或是健康照護的專業機構。此一團體最為人稱道的工作包括提供社區乾淨的水,以及衛生設備還有保健訓練,協助一些最窮困的人步上謀生之道。更受各方矚目的,則是主動出擊、嘗試對付貧窮的根本因素,例如讓群眾享有食物、飲水、醫療以及教育等等基本生活資源,或是更複雜的一些議題,例如氣候變遷,以及與援助相關的問題。我們的團隊在海地國內先前已經儲存應急的物資,不過儲存設備在震災中損毀了。我到城裡各處查看一些我們已經著手進行的工作。
葛若鄰(Caroline Gluck)
2016-10-19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