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海水淡化廠 文章列表
#
海水淡化廠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新竹
新竹海水淡化廠工程動土 117年全面啟用,每日產水10萬噸
科技造水在竹市!新竹海水淡化廠工程今(16)日舉辦開工動土典禮,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出席見證,這項斥資120億元的重大水資源建設計畫,設置於新竹市南寮漁港南側,採用先進的逆滲透技術,每日可產水10萬噸,預計於117年啟用,為新竹地區提供解決缺水危機的關鍵方案。本島首座大型國際型設施,可望解決大新竹民生與產業用水需求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今日開工的新竹海水淡化廠......
方詠騰
2025-05-16 19:26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調查
新新聞
砸錢救缺水》產業配置未考量水資源供給能力 再生水、海淡廠成本誰買單?(2之2)
台灣去年發生百年大旱,「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了買水甚至買了100多輛水車,經濟部為解決水荒,也斥資上億元,在新竹與台中建置「移動式海水淡化廠」。如今,新竹、雲林麥寮與台南的海水淡化廠都在興建當中,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也都在規畫興建「再生水廠」。然而,海淡水成本一度40元,再生水一度2、30元,上百億元的投資,未來如果不能強制廠商購買,成本將由全民所承擔,審計部在《109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明白指出,政府的產業配置「未妥適考量區域水資源供給能力」。高昂的再生水,未來由誰買單?(系列2之2)
林上祚
2022-05-23 17:1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調查
新新聞
全台恐將遍地開花的海水淡化廠 搶電之外又有一大問題令人憂
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與逐年增加的產業用水,台灣本島將陸續設置海水淡化廠,台塑集團出資供六輕使用的麥寮海淡廠正在興建中,新竹與台南海淡廠甫通過環評初審,不過海淡廠高耗能又影響漁獲,一直是漁民與環評委員質疑的問題。
李佳穎
2022-05-13 17: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下班經濟學
朱淑娟專欄:缺水風險下,海淡廠不可忽視的備援功能
五月已過中旬,依然久旱不雨,各地水庫的蓄水率持續往下掉,觸目驚心,這時特別感受到科技造水的重要。日前水利署已提出5個本島海水淡化廠計畫,其中日產20萬噸的「台南海淡廠」是規模最大的一個。
朱淑娟
2021-05-18 07: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鄭宏輝觀點:海水淡化廠是極端氣候下解決竹科用水問題的最佳方案
今年4月27號,竹苗地區的水情來到最低點,永和山水庫僅剩4.7%、寶二水庫4.8%,雙雙跌破5%。為了緩解缺水危機,水利署在南寮鋪設臨時海水淡化廠,但是這個政策只是臨時的標案,新竹海水淡化廠的後續發展尚未有定論。
鄭宏輝
2021-04-30 06: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朱淑娟專欄:海水淡化是抗旱的一個選項
除了外島,台灣本島沒有一座民生用海水淡化廠(電廠專用除外),今年枯旱水利署推動「新竹緊急海淡廠」,每天產水1.3萬噸成為新竹抗旱要角,看到海淡水救援成功,台中也要趕置一個。雖說是緊急設施,但值得歷史記上一筆。
朱淑娟
2021-04-06 07:10
VIP
政治
公共政策
調查
新新聞
前瞻已砸上百億,為什麼仍缺水?全面揭露水環境建設經費花到哪去了
去(2020)年,台灣創下56年沒有颱風登台的紀錄,水庫蓄水量持續低迷。經濟部長王美花近日祭出限水令,宣布台中及苗栗4月6日起實施「供五停二」供水措施,還有新竹市中隘里、南港里部分區域,最近也被納入停水範圍。全台面臨缺水危機,而早已超前部署的前瞻水資源建設,到底能不能面臨未來極端氣候的挑戰呢?
唐筱恬
2021-04-01 16:50
新聞
政治
財經
王美花科學園區鑿井取水說被譏 經濟部回應:竹科廠商主動提的
由於2020年沒有颱風侵台,雖避免了風災卻也引發水荒,中南部水庫蓄水量低,持續拉緊報。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提到科學園區和工業區可在旱災期間鑿井滿足用水需求,此話一出引起不少輿論,網友、在野黨政治人物提出不少質疑和批評。對此,經濟部6日稍早回應,鑿井取水的訴求是由竹科廠商主動提出,並在抗旱會議中請相關單位代為反映的。
郭怜妤
2021-03-06 15: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未來政府應解決五缺問題
台灣人口出生率世界極低,經濟學者多持鼓勵生育為解方,但這是一種相互矛盾。自二戰結束以來世界人口實際大增,造成資源耗用及爭奪、環境汙染、氣候變異、通貨膨脹、貧富不均、犯罪率增加、各處烽火,生活艱困、年輕人不結婚、不願生育;加上醫藥發達,人口老化已成必然。積極鼓勵增加人口似為導使上述資源與環境落入惡性循環旋渦之中,復有國外人入籍的社會影響,及優秀人才因前程理由不斷出走,這類反淘汰的複雜困厄問題。
胡僑華
2020-01-02 05:3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麥寮海水淡化廠環評過關了!枯水期將日產8~10.5萬噸淡水
自2013年規劃至今的麥寮海水淡化廠,專案小組於3月初審完成,今(1)日終於在第335次環評大會審查通過。原先在專案小組會議上,台塑對於小組建議日產淡水量10萬噸的要求頗有異議,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甚至發表「我們是人、不是神」之抗議言論。不過此次環評會最後仍以月平均日產淡水量8到10.5萬噸、全年產水量須達1700萬噸等附帶要求作結,通過環評審查。
廖羿雯
2018-08-01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