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淨零排碳 文章列表
#
淨零排碳
約 5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中
引領台灣企業以碳足跡走向聯合國 AI × ESG高峰會台中成為永續轉型新引擎
近年來關於減碳議題所帶出的碳盤查跟碳稅引發企業關注,一場「2025AIxESG永續高峰會」12日在台中永豐棧登場,現場聚集學者專家企業界研討淨零碳排及ESG永續的因應之道。
王秀禾
2025-05-12 18:34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遷村環評卡住四年,中油七接一次OK
環評,表面上是專業審查,但從誰開發、誰當主席,到審查方式、進度,處處可見政治痕跡。以大林蒲遷村、中油七接(第七天然氣接收站),這兩個同位於高雄大林蒲的案子,就看得出來。為了解決大林蒲空汙的遷村案,環評卡住四年。而加重大林蒲空汙的七接,卻在9月由環境部次長坐鎮,一次專案小組就過關。
朱淑娟
2024-12-10 05:5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風書房
專欄
陳立誠觀點:淨零碳排?別鬧了!2030見真章
源無小事,錯誤能源政策可以動搖國本,臺灣能源政策已一錯再錯,但眼看又要三錯四錯。
陳立誠
2024-09-09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如何找出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氣候政策?
8月8日由總統擔任召集人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是賴總統上任以來第一場國家戰略層級的氣候會議,與會委員涵蓋政府、產業、公民團體與學界代表,可謂群英薈萃。
林柏維
2024-08-15 05:30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市府攜手地檢署健全綠能產業發展 提升綠能投資環境
綠能產業發展為能源轉型重要基礎,為健全臺中市綠能投資環境及倡議綠能企業誠信治理,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攜手臺中地方檢察署,共同舉辦「臺中市綠能企業永續影響力座談會」,吸引綠能企業近百人與會,展現中市府及執法部門決心,期望建立企業誠信治理觀念及共同邁向永續淨零城市之決心。
唐可欣
2024-07-19 16:36
地方新聞
高雄
台船舉辦DNV年會 發表甲醇雙燃料船舶整合解決方案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與DNV挪威船級社合辦第9屆航運研討會(簡稱DNV年會),有鑑於全球氣候的變化,針對溫室氣體排放要求日趨嚴格,國際海事組織(IMO)於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會議中,針對船舶溫室氣體排放訂定目標與措施。針對溫室氣體排放訂定2050年目標為淨零排放,於2030年之二氧化碳排放相較於2008年基期,至少減少40%。因此,今年研討會主題著眼在航運界所要面對關於替代燃料及複合式動力的機會與發展。
徐炳文
2024-05-15 17:47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翁華志觀點:能源的國王新衣爛戲,賴清德不需要演下去
我當能源記者的資歷事實上不長。2020年我剛剛開始跑經濟部時我還真的相信台灣2025綠電會達到百分之二十,只因為經濟部長王美花是這樣說的。蔡英文在能源展宣布台灣會成為「亞太綠能發展中心」時我只覺得,我的總統太棒了。
翁華志
2024-05-13 07:1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陳立誠:淨零排放跳票後的對策
個人有多篇文章解釋,不但臺灣無法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全球都不可能達成。本文將討論在5年後,當全球認清2030年階段性目標必將很難看的跳票,並放棄2050年淨零目標後,全球及臺灣應如何調整減碳目標。
陳立誠
2024-05-13 07:00
地方新聞
高雄
滿足產業需求、淨零排碳!林岱樺偕高雄林園區里長呼籲:行政院應加速核定四輕
高雄中油林園廠16日晚間發生火警,無論是因何種原因而導致管線殘氣乙烯引燃,皆已在在顯示出中油設備過於老舊,除了生產效率逐年降低,同時還要花費巨額養護費用、大修,能源消耗上更無法滿足全球淨零排碳的趨勢。立委林岱樺今(17)日與高雄林園區里務推展聯合促進會洪進財會長等24位里長們,同聲呼籲行政院應在520前核定四輕更新,以滿足產業需求之餘,更能符合淨零排碳的趨勢,尤其是在高雄經歷過氣爆、石化工安事件之後,高雄鄉親對於新四輕則有高度深切的盼望。
徐炳文
2024-03-17 19:28
地方新聞
高雄
海委會攜手IMCA 打造我國安全離岸風場
為逐步實現2050淨零排碳目標,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發展,考量中部海域為離岸風場重點開發區域,該風場位於台中彰化海域交界,離岸約35至60公里,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預計114年累計設置量達5.7GW。
徐炳文
2024-03-07 16:5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李敏觀點:核電廠延役為哪樁!
選舉落幕了,該想想該如何治國了!臺灣地狹人稠,98%的能源依賴進口,能源政策應是國家大政的重中之重了!談能源政策不能不討論電力政策,而臺灣該不該繼續使用核能發電是電力政策的核心。毫無爭議的,能源政策規劃最主要目的,就是確保供應的無虞、能源價格或發電成本的穩定、以及降低能源使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李敏
2024-02-07 05:50
風生活
財經
商業
經濟
為什麼澳洲人均碳排領先全世界,但是很難把數字降下來?
路透社專欄作家馬奎爾指出,雖然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搭配大力使用清潔能源,讓澳洲電業的碳排在2023年降至21世紀以來新低,但大賣化石燃料讓澳洲的全球碳足跡居高不下。
中央社
2024-02-06 16:20
地方新聞
高雄
國中校長聯席會議空校登場 謝文斌:鼓勵校長們實踐校園淨零碳排
高雄市112學年度公私立國中校長聯席會議,今(26)日在空軍軍官學校舉行,現場聚焦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教育局長謝文斌表示淨零環境教育應從校園扎根,鼓勵國中校長們推動實踐於校園,培育學生環境永續素養,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徐炳文
2024-01-26 16:01
新聞
國內
財經
淨零狂潮凍未條 陳其邁疾呼「用近零取代淨零」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8)日在中信金控舉辦的淨零永續論壇上,公開為高雄在地企業請命,疾呼用「nearzero(近零)」取代「netzero(淨零)」,以符合他所主張的「公正轉型」理念。他還對出席論壇,人就在台下的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連續講了兩個拜託。
陳怡慈
2023-11-08 19:11
品味生活
2023全球乙醇高峰會 台灣代表團拜會美國農業部次長,並與40國與會人士交流低碳汽油經驗
美國穀物協會(U.S.GrainsCouncil)全球乙醇高峰會(GlobalEthanolSummit)於10月16到18日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盛大辦理,有超過40國、350名高階官員與產學研界領袖代表與會,共同探討低碳汽油(lowcarbonfuel,摻配生質酒精之汽油)的最新應用趨勢及各國成功經驗。台灣政府各部會與產學界專家所組成的台灣代表團亦獲邀與會,更在峰會期間安排與美國農業部次長JasonHafemeister舉辦場邊會,討論台灣從現行的E3生質酒精汽油擴展至E10的可能性,以強化台美因應氣候變遷的合作行動。峰會後代表團並前往北達科他州,實地考察生質酒精產業鏈,了解低碳汽油帶來之經濟加值與運輸減碳效益。
唐可欣
2023-10-31 15:14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陳立誠觀點:淨零排碳成國王的新衣─工總白皮書能源建言補遺
近日工業總會公布了2023年白皮書,針對政府建議分為八個章節,其中包括對能源暨環境政策的建言。個人忝為能源委員會委員,僅針對本章節提出一些淺見。
陳立誠
2023-08-19 07:0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讀者投書:非典型的永續發展實踐─雲林縣政府的彈性政策思維
近期政治議題上討論得很兇的台灣能源轉型、前瞻計畫執行,其中再生能源光電的討論尤其激烈,肇因於光電發展背後牽涉過多政治弊案,且民進黨對於農地改劃光電場的過程過於粗暴黑箱,引起不少反感,尤其雲林是台灣農地被劃入『低地力』最多的縣市,依照中央的發展思維,將會逐步將農田變成光電場。
王駿榮
2023-08-19 05:20
VIP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不能依賴「碳捕捉」解決迫切的減碳危機
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上周在一場演講中表示,要實現2050淨零碳排需要科技、政策工具、治理模式。科技方面他提到不只要減碳、還要除碳。所謂「除碳」是指今年以來國內討論頗多的CCUS(碳捕集、再利用及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做法是直接從產生碳的現場、或大氣中收集二氧化碳再利用、或找合適地點封存,是所謂「負碳科技」的一種。
朱淑娟
2023-08-08 05:50
地方新聞
台北
北市首創運用綠能及儲能攔查烏賊車 減碳減汙兼具
為加強管制車輛排煙汙染,臺北市環保局每年執行超過200場次路邊攔查作業,過去檢測所需電力由汽油發電機供應。配合2050淨零排碳全球趨勢,推動能源轉型,環保局今(112)年導入可撓式太陽能板結合儲能設備,利用綠能進行攔查作業,達到攔查當日電力自發自用。該局指出,攔查作業原本一年需消耗300公升汽油,改用太陽能發電後,約可減少690公斤二氧化碳,同時可減少3.5公斤氮氧化物以及0.5公斤PM2.5等空氣汙染物的排放,達到減碳降汙效果,讓稽查行動更環保。
陳逸群
2023-08-02 12:35
地方新聞
高雄
第四屆議會定期大會閉幕 康裕成:肯定議員通過指標提案,讓高雄愈來愈好
第4屆議會第1次定期大會於今(28)日閉幕,康裕成議長肯定全體議員審查通過成立多元融合小組、成立性別平等委員會及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等進步指標的提案,讓高雄愈來愈好。 這次定期大會議程安排和以往有所不同,康裕成指出,議會首度排定上、下午各3位議員總質詢模式,雖然很累,但實施效果不錯,全體議員和市府團隊都辛苦了。
徐炳文
2023-06-28 20:41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