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溫室效應 文章列表
#
溫室效應
約 8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中
保障民眾居住安全 中市水利局列管改善易淹水點
全球受溫室效應暖化影響,導致氣候異常、水文條件改變,集中且強度驚人的短延時強降雨,讓淹水災害有加劇之虞,為改善各地淹水情況,台中市政府水利局針對各區淹水點,定期邀集相關單位召開檢討追蹤會議,並依據今年4月所發布「台中市水災危險潛勢地區保全計畫」所列「易淹水及近3年重大淹水地區表」之54處易淹水地點,在各權責機關協助配合下,「潭子區大豐路2段122巷至潭富路2段157巷及雅潭路周邊」、「大肚區華南路與自由路交叉路口」、「太平區光興路807巷」、「大雅區東大路二段與清泉路口」等25處淹水點已完成改善。
王秀禾
2024-11-14 16:14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陳宜民觀點:超限又超載的臺灣
今年的地球超載日定於8月1日,這意味著全球從今年的1月1日起至8月1日止,地球上的人類已經將地球生態系統內可供的再生資源消耗殆盡了,簡言之,短短7個月內,人類寅吃卯糧的將整年度的資源吃乾抹淨了。根據「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FootprintNetwork,GFN)的統計顯示,今年的地球超載日比之去年又提前了一天(2023年為8月2日)。綜觀這半世紀以來的地球生態,我們可以發現超載現象持續惡化,同時也導致生物多樣性繼續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溫室效應的日漸擴大,極端氣候已成為日常,異常的熱浪、森林火災、乾旱和洪澇等等天災更加速了人類對於食物及能源的競爭。
陳宜民
2024-08-14 07:00
新聞
國際
國內
財經
美國觀測機構:2024年地球經歷有史以來最熱7月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今天的報告指出,上個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7月,這已是連續第14個打破高溫紀錄的月分。
中央社
2024-08-13 10:48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碳關稅與再生能源之亂象
為了降低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減少溫室效應,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建立氣候變遷協商與因應框架每年召開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OftheParties,COP),討論與制訂相關協議,並於1993年COP3通過京都議定書,以共同但有差異責任為原則,賦予一些國家承擔強制性減碳責任,其目標需在2008至2012年,平均減量大到1990年的5.2%;在2015年COP21通過巴黎協定,目標定在全球平均升溫目標2℃以內,並以限制升溫1.5℃為預定目標,且規範所有國家每5年提出國家自定貢獻(NDC)。台灣身為世界公民,對於氣候協定當然無法置身於事外。
鄭雅文
2024-01-04 06:00
地方新聞
嘉義
嘉義縣淨零學院啟動 首推4套課程培養減碳能力
嘉義縣長翁章梁20日親自主持嘉義縣淨零學院啟動記者會,與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及專業授課團隊包含南華大學永續中心、長榮大學淨零永續推動辦公室、雲林科技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等蒞臨參與,見證全台第一落實2050淨零排放的行動與決心。
夏和宣
2023-09-20 22:0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台北盆地高溫範圍擴大!南港、士林、文山愈來愈熱,大安森林公園也難降溫
成功大學教授林子平表示,近幾年觀察顯示,都市熱島現象似漸加劇,範圍變廣,以台北盆地為例,原本高溫區在萬華、中正一帶,但現在發現文山、南港、士林等盆地周邊也變得愈來愈熱。
中央社
2023-07-17 10:40
VIP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改用天然氣發電,真能減緩全球暖化?管線漏氣威脅大,暖化程度比燒煤還嚴重
天然氣被視為能源轉型的過渡方案。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每發1千瓦的電,天然氣的碳排放量是煤炭的一半,在核電、燃煤退場,綠能仍在建置中的過渡期,不少國家選擇使用燃氣來填補能源缺口,台灣就是其中之一。
郭家宏
2023-03-16 17:50
國際
聖嬰現象2023恐發威!專家預測全球氣溫破表、極端天氣加劇
專家預測2023年全球將再次迎來聖嬰現象,不僅將出現前所未見的高溫、極端氣候加劇,科學家也警告「非常可能」讓全球氣溫破表,上升溫度突破1.5°C的警戒值。紀錄以來最熱的2016年,其高溫就是由強烈的聖嬰現象導致。
劉俞妗
2023-01-19 03:00
評論
國際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張泉湧觀點: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的影響
我們只要一提到全球暖化一般都會聯想到二氧化碳,但其實甲烷也是一種強力的溫室氣體;2018年美國利用奧克拉荷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獲得的綜合資料,首次證明甲烷也能加重地球溫室效應,而且由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甲烷的排放,除了來自大自然如海洋、永凍層和一些濕地外,也來自許多人為所產生。如天然氣管線的甲烷洩漏不只影響溫室效應,若短時間高濃度噴發,甚至可能引發安全風險;據美國官方統計,天然氣供應鏈洩漏率約2~3%,如美國波士頓1,256公里道路就有3,356個甲烷洩漏點。人為產生的甲烷更是最大的排放源,尤其是來自開墾土地時的生質燃燒和畜牧業。能源產業所排放的甲烷來源,包括煤礦業、煉油業及管路滲漏等。
張泉湧
2022-12-18 13:50
國際
全球創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這個荷蘭城市將禁止公共場合刊登肉類廣告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英國《衛報》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製造動物肉類食品造成的污染是生產植物性食物的2倍。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食品製造對氣候的衝擊,荷蘭西部哈倫市宣布將從2024年開始,禁止在公共場合刊登肉類廣告,成為全球首例。
廖綉玉
2022-09-08 03:00
風生活
科學
新知
夏天熱到快中暑!他好奇「以前的人沒冷氣怎麼活」,鄉民揭2大關鍵
炎炎夏日來臨,出門不久就熱得滿頭大汗,幸好只要進到室內打開冷氣,很快就涼爽又舒適,但一名網友表示,冷氣是近代才發明且普及的產物,在媽媽那個年代,連電風扇都沒有,好奇以前的人沒有冷氣要靠什麼來消暑?
潘京婕
2022-06-29 01:08
新聞
地方新聞
南投
投縣商圈節電競賽成果卓越 清境商圈獲首獎
南投縣政府去年集結轄內各地知名商圈首次辦理商圈節電激勵競賽活動,競賽期間節電度數累積高達11萬度,3月23日上午在縣府舉辦成果發表及頒獎典禮,競賽結果由清境觀光協會獲得總成績第1名,顯示節電有成。
王秀禾
2022-03-24 01:51
VIP
國際
歷史
「氣候科學之父」剽竊「氣候科學之母」?第一位提出全球暖化的人其實是她:尤妮絲‧富特
「這種氣體會給地球帶來高溫;若正如某些人所假設,在歷史的某個時期,這些氣體在空氣中的比例比現在更大,那麼必然會導致溫度升高……」──尤妮絲‧富特1856年的警告
蔡娪嫣
2021-11-23 12:1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新新聞
COP26角色2》三無的「氣候變遷因應法」 台灣將失去冬天
在COP26會議進行時,環保署的代表奔波場外,以〈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宣示台灣實踐2050年淨零排放的企圖,不過學者與環保團體憂心,在沒有明定權責、沒有規劃路徑,也沒有明確碳定價機制,難以達標。
李佳穎
2021-11-09 17:1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閻紀宇專欄:氣候戰爭中的唐吉訶德,努力搶救地球的老外交官
「我看著3個孫女,她們很有可能會活到本世紀末;我不希望到時候她們說,地球的情況糟透了,而且(數十年前的)我沒有盡全力來避免。」
閻紀宇
2021-11-02 06:10
新聞
國際
兩岸
公共政策
國內
COP26》攸關人類生存前景,一文掌握「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歷史意義與關鍵議題
「我們無法吃煤炭,無法喝石油,無法呼吸所謂的『天然氣』。」
閻紀宇
2021-10-31 09:00
新聞
國際
歐洲大火肆虐,燒出四大問題!專家一一解析
夏天剛過一半,巴爾幹半島、意大利和地中海東南部野火燒毀的土地面積已經超過了一年的平均水平。
德國之聲
2021-08-16 14:00
VIP
國際
「無處可逃,無處可躲」!未來20年全球升溫將跨越1.5度門檻,數億人口將飽受極端天氣威脅
德國西南部洪水、中國中部洪水、美國西部野火、加拿大西部野火、土耳其野火、希臘野火……全球暖化引發的極端天氣越來越常態化,造成的災害也越來越嚴重,人類就算全力加速減少排放溫室氣體,還來得及阻止全球性的氣候危機甚至氣候災難嗎?一份跨國合作的大規模研究報告指出,恐怕是來不及了,但我們還有機會避免氣候危機、災難最嚴重的狀況;只是這道「機會之窗」非常窄,各國政府必須立即行動。
閻紀宇
2021-08-09 21:12
國際
兩岸
下班經濟學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有時間幫我去看看我媽」鄭州地鐵五號線倖存者,回憶生死關頭
當洪水倒灌入鄭州市一趟停滯不前的地鐵列車時,PureLi趕忙用智慧型手機給一位好友發送告別短信,她寫道:「我可能出不去了。」
華爾街日報
2021-07-28 19:1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李敏觀點:比了才知道,續用核電勢在必行
關心電力的讀者,看看下列數字:臺灣地狹人稠,總土地面積約為世界之0.06%,人口約為世界之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31人,低於孟加拉的1,261人,高於韓國的534人、日本的342人、是德國229人的3.2倍。2019年臺灣使用電力2,500億,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8;年人均用電量10,620度,排名第9,稍低於韓國的10,701度,但高於德國的6,468度與日本的7,364度。
李敏
2021-04-29 07:0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