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漢族 文章列表
#
漢族
約 1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內
兩岸
專欄
柳金財觀點: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承認漢族或中華民族有何不妥呢?
賴清德總統主政後,臺灣社會國族認同衝突日益顯化及分殊化,這樣衝突不利於臺灣命運共同體建構,無論是政黨對立、族群衝突及認同分歧加劇。原本臺灣社會對中華民國國家認同是共同資產及臺灣共識,現在卻造成認同危機。日前行政院官網國情介紹,將「漢人」表述改為「其餘人口」,藍營抨擊......
柳金財
2025-05-21 06:35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文化
科技
安防產業卡對位子——反恐提供開發辨識系統的機會:《黑甲山的微光》選摘(2)
圈地行動的開端,還有其逼出的宗教虔信轉向,最早可以回推到二○○九年。那年夏天,維吾爾的大學生與高中生走上了烏魯木齊的街頭,訴求身為維吾爾裔中國人該有的公平正義。主要是在暴民煽動下,2名維吾爾移工被動了私刑,另外還有60名被送到華南工廠的維族工人負傷。
戴倫.拜勒 Darren Byler
2023-08-03 05:10
風生活
兩岸
風歷史
世界
文化
為何清朝宮女的脖子,都會繫上一條白色絲巾?古裝劇沒說的2大真正用途,竟然不是拿來保暖
談到清代相關的古裝劇,從《後宮甄嬛傳》、《如懿傳》到《延禧攻略》,都曾造成台灣人的追劇風潮,不過你知道劇中嬪妃的脖子上,為什麼常常繫著著一條白色的絲帶嗎?其實不是用來保暖的,而是為了方便皇帝辨識身分。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3-03-31 00:05
評論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胡曉真專文:紅學的無窮法門—余英時的「終點」 後繼者的體範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的核心是《紅樓夢》研究的典範問題。余英時先生開宗明義指出了紅學在當時(1970年代)面臨的典範危機,並且,雖然他在「自序」中表明並非要做「紅學家」,更強調本書是他個人紅學生涯的終點,但是全書從理論性辨析到對小說作者與其思想的考察,確實是一個為紅學建立新典範的嘗試。四十餘年後,紅學新說仍然此起彼落,我們未必能說這些新的詮釋都繼承(反對亦可能是一種繼承)了本書提出的方法與說法,但其間的呼應還是顯而易見的。
胡曉真
2023-02-14 13: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台語」這個稱呼是大漢族主義的歧視
畢竟台灣不像美國,種族歧視不是一個經常討論的話題。有人會說「台語」最初是指「台灣府城」人講的話。有人辯解說:台語是專有名詞。因為中國共黨不鼓勵中國人使用方言創作歌曲,所以閩南語歌曲成了台灣獨有。所以連反台獨的中國人也跟著使用「台語歌曲」這個稱呼。對於大部分懂中文的人來說,台語顧名思義就是台灣人的語言。當然台灣的閩南語和中國的閩南語有所不同,就像香港人說的粵語和廣東人說的粵語也有不同。並不能否認它們不是同一種方言。
陳巍
2022-06-15 13:30
致我親愛的漢族父親:寫在原住民身分法釋憲案時
孩子成為子彈,向家庭內部開槍。幽默的是,必須開這槍的人只會是原住民女性。
柯哲瑜
2022-02-18 19:20
風生活
風歷史
無數個皇帝冊封她、蘇東坡也寫詩歌頌她!身為外族公主卻能掌握漢族兵權的女中豪傑冼夫人
「馮冼古烈婦,翁媼國於茲。策勛梁武後,開府隋文時。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錦繖平積亂,犀渠破餘疑。廟貌空復存,碑板漫無辭。我欲作銘志,慰此父老思。遺民不可問,僂句莫余欺。犦牲菌雞卜,我當一訪之。銅鼓壺盧笙,歌此迎送詩。」
林屏汝
2019-11-27 14:44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文化
一個Chinese,各自解讀》華人、漢族、祖籍...... 中國藝術家小珂、子涵創作《中文名》聆聽不同聲音
Chinese這個詞是指中國人?中華民族?還是有其他意思?由於曾長時間在外國創作演出,讓中國當代藝術家小珂與子涵2人對身分認同有很大的感觸,因此開始創作《中文名》,透過訪談調研方式,共同探索關於Chinese的各類解讀。當問及中國的「狼性」,小珂與子涵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稱,「狼性」早已是過去式,直言台灣與中國似乎總是「活在對方的過去」。
簡恒宇
2019-08-28 08: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維吾爾人該如何安放他們的恐懼?維吾爾族與漢族關係惡化的轉捩點:烏魯木齊2009年的七五事件
2009年7月5日,成百上千名維吾爾族人在新疆烏魯木齊上街遊行,要求政府妥善處理幾天前同族工人在沿海工廠被打死一事。運動升級,變成針對漢族平民的暴力襲擊,造成近200人死亡,大多數為漢族,上千人受傷,「七五」事件震驚世界。觀察者認為,七五事件致維吾爾族和漢族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從此中共治疆政策發生轉折性調整,由最初幾年的經濟發展為主轉向目前的政治高壓。
BBC News 中文
2019-07-05 15:1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如何定義「中國人」?俄羅斯族大叔成網紅 金髮藍眼白皮膚「中國人」掀話題
亮藍眼睛、淺褐頭髮,加上白皙膚色,完全是白人樣貌的董德升,不僅能說流利中文,甚至帶有濃厚東北腔,44歲的他是俄羅斯族,雖然有個俄文名字「彼得洛夫」,其實一句俄語都不會說,且他認為自己是道地的「中國人」。由於董德升在中國短影片社群「快手」成為網紅,近150萬人追蹤,中國社會的民族同質性和社會附從,也在網路上掀起話題。
簡恒宇
2019-06-24 09:10
新聞
兩岸
近距離監視!百萬「漢族親戚」入住新疆維族家庭,決定誰該「由國家修復缺陷」
紐約時報報導,不同成長背景漢族人對新疆「結對認親」運動與再教育營的觀感不同。「新新疆」自認教育維族人是責任;「老新疆」持保留態度;維族人認為家庭與信仰被剝奪,「一無所有」。
中央社
2018-12-21 21:00
新聞
兩岸
新疆維權人士張海濤重判19年 妻子赴新疆探監
新疆維權人士張海濤因發微信、推特、接受外媒採訪及向境外網站博訊投稿而被判刑19年,目前正在獄中服刑。張海濤的妻子李愛傑週一從河南抵達新疆沙雅監獄,隔窗會見了他。
美國之音
2017-04-26 07:00
評論
國內
夏曼.藍波安專文:我不姓夏,海洋是我的名字
首先,本人身為三個小孩的父親,為「林」姓同學的公義性的犧牲,為林家老人的寧靜憤怒給予最大的尊重。
夏曼藍波安
2015-07-31 12:16
新聞
兩岸
維族教授:維族漢族關係難以改善
天安門汽車爆炸事件加深維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維吾爾在線網站站長伊利哈木‧土赫提說,該事件尚存諸多疑點,需要更多證據才能說是恐怖攻擊,他直言維族與漢族關係至今看不到改善跡象。
亓樂義
2013-10-31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