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環境汙染 文章列表
#
環境汙染
約 4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高雄
嚴防跨區域非法棄置環境污染 高市環保局加強道路攔檢嚇阻違法
高雄市環保局為遏止不肖業者非法棄置營建土方及廢棄物,112-113年度共計查獲64件非法棄置場,並移請權管依法偵辦中,今年起持續加強執行道路攔檢工作,嚴查違法運輸行為,以保障環境安全及公共利益。近年來,中南部地區溪畔、濱海魚塭及山區等人煙稀少的土地,已成為偷倒集團頻繁作案的目標。高雄市環保局針對此情規劃跨域執法行動,展現打擊環境犯罪的決心,分於114年1月7日及10日主要道路進行重點攔檢行動,針對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等高風險運輸工具進行檢查。
徐炳文
2025-01-10 20:47
風生活
國際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國際熱議》 WSJ獨家踢爆虛偽特斯拉!號稱淨零尖兵,但美國工廠偷放有毒氣體,5年112次就是不改!
《華爾街日報》獨家踢爆特斯拉位於美國德州的工廠,偷放毒氣事件,報導指出,其巨型熔鑄爐,因故障無法關閉,導致有毒物質被排放到空氣中,使工人面臨華氏100度的工作環境。
金牛幫幫忙
2024-11-29 11:30
地方新聞
新北
因應新型態環境挑戰 新北環保局推「環安SDGS」打造永續城市!
新北市環保局局長程大維今(25)日於市政會議進行報告表示,隨著新北市人口與經濟雙重發展,城市面臨跨區域、複合式危害等環安威脅,如深坑大火參雜異味、肉品市場超出環境負載力「血染」溝渠。
李梅瑛
2024-09-25 19:54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香燈腳經過「垃圾宛如福壽螺卵」!住戶崩潰「講了還照丟」 鎮公所認:第一天清運量增加28噸
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徒步進香活動昨日(18日)坐上「粉紅超跑」,正式開啟9天8夜的宗教之旅,吸引近18萬民眾朝聖。不料活動才剛開始,就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發文表示,香燈腳(對參與媽祖進香活動信徒的普遍性稱呼)經過的地方留下大量垃圾,從照片中可看見各式紙碗、空塑膠袋宛如福壽螺卵一般附著燈柱下、牆角,造成附近居民困擾。
王宇薇
2024-03-19 14:33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新知
吃魚不一定健康!「吃越多魚、罹癌風險增加」研究人員曝原因,加碼6食物能抗癌
美國CDC建議每星期吃2次魚類,可以幫助攝取有益的奧米加-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預防患上心血管疾病。但最近就有研究指出,原來吃魚有機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機會!一起看看為什麼會增加患癌風險以及有什麼食物可以幫助抗癌。
U Lifestyle
2023-06-02 08:30
新聞
地方新聞
新北
2022台灣仿生設計競賽獲獎團隊出爐 「首度舉辦」高中職組仿生設計競賽,仿生設計向下扎根!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與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今(5)日於CommaLab合作舉辦「2022台灣仿生設計競賽頒獎典禮暨仿生淨零作品交流會」。今年仿生科技協會以「2050淨零碳排目標」為主題舉辦大專暨社會人士組及高中職組競賽,新北市政府呼應主題提供四項大專暨社會人士組獎項,並由劉和然副市長、仿生協會陳柏宇理事長、台經院孫智麗主任、科博館徐典裕主任及四局處首長為獲獎團隊頒發獎項,鼓勵青年持續投入仿生設計領域,共創永續未來。
李梅瑛
2022-10-06 01:03
風生活
商業
科技
新知
環境
世界
誰說自動販賣機就不環保?日本推出無瓶裝販賣機,自帶杯買飲料,冷熱水、氣泡水都有!
日本全國共有將近235萬台販賣機,其中,碳酸類飲品在每年日本所產生的廢棄塑膠瓶中高達6%。日本可口可樂以減塑為目標,從2022年2月率先在大阪環球影城裝設「無瓶」的氣泡水販賣機,並推廣可重新裝罐的銷售模式。
食力foodNEXT
2022-04-24 18:30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東北風挾境外污染物南移 高雄市提前啟動應變減污
依環保署監測資料及氣象局資料顯示,今(20)日東北風挾帶境外污染物往南移動,高雄位於下風處,整體風速弱,污染易累積,環保局已於19日夜間提前啟動應變機制,通報轄內大型污染源減排降載,並持續執行相關應變措施。
徐炳文
2022-04-20 22:28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環保局:中油搬到宿舍區是謠言 整治進度正常無污染
有關部分人士質疑中油廠區整治工作,環保局強調,污染整治工作如期如質進行,沒有搬到宿舍區的問題,相關搬遷的資訊,係屬不實謠言。
徐炳文
2022-01-21 02:55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燕巢區熱處理工廠惡臭頻傳 高雄市環保局依法裁處58萬
環保局於110年稽查檢測該熱處理公司,發現3次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相關規定,裁罰34萬元,近期進行限期改善後複查發現仍違反空污法相關規定,將按次加重裁罰,並促請業者加強改善。
徐炳文
2022-01-14 00:15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當疫情過後?
新冠肺炎疫情漸漸驅緩,終將有解封的一天。往後的日子,吾人當思如何改變生活方式,除了戴口罩,保持良好洗手習慣外,如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實為關鍵。
王清厚
2021-07-25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高雄焚化廠BOT,省麻煩卻不顧健康?
為了省錢省麻煩,高雄市南區焚化爐打算以BOT方式重建,保證焚化量51萬公噸比目前還多出10萬多公噸。20年前政府在小港設南區焚化廠遇到民眾抗議,千保證萬保證後才順利建廠,如今在承擔20年焚化廠帶來的各種環境污染之後,政府給他們的禮物不是像中區焚化爐那樣的停爐,而是要他們承擔更大的焚化量,承受比以前還要多的污染與環境成本。電影海角7號曾經諷刺「山也BOT、海也BOT」,如今健康也被拿去BOT健康,小港人怎能接受?
陳麗娜
2021-06-29 05:30
地方新聞
高雄
議會報告環境汙染防制作為 陳其邁:發展綠電加速燃煤電廠除役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7)日前往市議會進行環境汙染防制作為專案報告,他表示,燃煤發電對高雄環境造成傷害,未來會持續推動天然氣並致力尋求發展綠電,市府已規劃未來6年將設置1GW太陽光電容量,如有剩餘電力,將可加速燃煤電廠除役。此外,在大眾運輸方面,市府推動綠色交通,積極建設環狀輕軌及捷運黃線,在公共工程方面也承諾增加環保預算,在施工揚塵方面也會訂定更高的規範。
徐炳文
2021-05-07 21:04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工業宅房價低、CP值高能買嗎?過來人揭它致命缺點,投資客買絕對賠
很多人買房為了撿便宜,往往會考慮選擇價格比一般住宅產品低7~8折的工業宅,而工業宅的限制與優缺點,常常成為熱門討論的話題。日前有網友在臉書《買房知識家(A你的Q)》發文表示,最近看到不錯的工業宅,房子屋齡13~14年,屋況和社區品質都很好,但常聽聞有人勸說工業宅千萬不要買,且房屋稅、水電稅率比住宅區貴很多,因此想詢問,工業宅真的別考慮嗎?
好房網
2021-04-26 09:30
新聞
國際
印度南部爆發神秘疾病:逾650人突然癲癇、口吐白沫 專家徹查病因無果
印度南部安得拉邦(AndhraPradesh)自去年12月爆發神秘疾病,患者出現痙攣與噁心想吐等症狀,一些人甚至口吐白沫,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逾650人染病住院,當地官員正在調查可能的致病原因。
蔡娪嫣
2021-03-24 08:10
新聞
政治
國內
爆毒粉末流入地方農地、魚塭釀污染 立委攜環團要鄭文燦、中央給交代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6)日舉辦「有害事業廢棄物從桃園流竄到台南」記者會,指控桃園市政府不當核發許可證,讓含銅量過高、對人體有危害的「玻璃纖維樹脂粉」當作土壤進入環境中,已造成屏東、中彰投等地區造成污染。環團現場則出示在中南部蒐集到的毒粉末,更連連提醒記者「不能摸!」因玻璃纖維碎料接觸皮膚就有危害,若在空氣中、進入人體呼吸道,可能造成更嚴重危害!
盧逸峰
2021-01-06 10:50
風影音
國際
人造光對自然也是一種污染!擾亂生物行為模式,科學家呼籲認真看待光害
最新研究顯示,愈來愈廣泛的人造光和燈照時間延長,大大影響生物的活動模式。研究團隊呼籲,人們應該認真看待人造光的影響,因為這也是一種汙染源。
劉俞妗
2020-11-03 18:40
風生活
環境
世界
誰說畜牧業一定是高污染?全球最大豬肉出口國之一的丹麥,這樣提供解決方案
在幾個月前,台灣卜蜂企業預計於花蓮建造養雞場,當地居民認為養雞場會造成環境污染,因而發起抗議卜蜂進駐花蓮鳳林的行動,最終花蓮縣政府也順應民意,撤銷卜蜂已取得的各項許可及執照。
食力foodNEXT
2020-10-10 08: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環境
朱淑娟專欄:卜蜂汙泥棄置案,不因不知而無罪
去(2019)年底被起訴汙泥棄置案的食品廠商卜蜂,上周公司發言人在記者會中道歉,但強調「並不曉得合法(清除)業者並未合法處理,且依規定支付符合行情的(清除)費用。」但這個說法顯然並非事實,依彰化地檢署檢察官的起訴文,卜蜂公司經理不但知情,還勾結掮客及清運業者,偽造清運三聯單、關閉車輛GPS規避稽查,將3千多噸汙泥棄置在彰化多處農地,被追繳5千萬元不法利得。
朱淑娟
2020-06-02 06: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朱淑娟專欄:亂丟的產品,終究還是廢棄物
中鋼產出的100萬噸轉爐石,七年前被回填在高雄旗山大林一處被盜採砂石的坑洞,終於下個月要開始清除了。高雄市環保局上周通過違法業者的清理計畫,預計三年內將這批轉爐石清走,這是許多人的努力所促成的環境正義。
朱淑娟
2020-03-31 06:3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