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生理學 文章列表
#
生理學
約 3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中研院院士張傳烱辭世!享耆壽96歲「專攻神經毒理學」貢獻無數 連美國國務院都曾大讚他成就
中研院近日指出,院士張傳烱於本月1日辭世,享耆壽96歲,令學術界都感到惋惜,但同時也再次讚揚張傳烱畢生貢獻。張傳烱專攻神經毒理學、藥理學,一生學術研究為國貢獻無數,甚至連美國國務院都曾力邀他參加國際研討會,當他發表論文後,全場還起立鼓掌、予以讚揚!
周育信
2024-02-06 16:56
新聞
國際
2023諾貝爾醫學獎》核苷修飾相關發現對開發mRNA新冠疫苗貢獻卓著!匈牙利裔學者與美國學者共摘桂冠
2023年諾貝爾獎2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出爐,由匈牙利裔美籍生物化學家卡里科( KatalinKarikó)及美國免疫學專家魏斯曼(DrewWeissman)共同摘下桂冠,因研究「核苷修飾的相關發現讓開發有效的mRNA新冠疫苗成為可能」之開創性貢獻獲得殊榮,並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45萬元)獎金。
廖綉玉
2023-10-02 17:55
風生活
心理
理科太太推心理課程,為何被各界撻伐?專家公布諮商筆記真正內容,別以為只是聊聊天而已
近日網路創作者「理科太太」推出線上課程,內容包含諮商100小時以上的經驗分享。因心理諮商內容在國內屬「醫療行為」,因此該課程一出隨即引發專業人士的反對與撻伐。對此,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特地將民眾常見對於諮商的問題整理成筆記,幫助增加民眾對於心理議題與心理健康的識能。
潮健康
2022-12-22 00:57
國際
歷史
科技
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揭開已滅絕古老人種的基因秘密,瑞典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獲獎
2022年諾貝爾獎3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SvantePääbo)摘下桂冠,以表彰其對「已滅絕人族(Hominini)基因組及人類進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並獲頒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000萬元)獎金。
陳艾伶
2022-10-04 01:49
新聞
國際
國內
科技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都與台灣有淵源,一位還是台灣女婿!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美國學者朱里雅斯和帕塔普蒂安共同獲獎,兩名學者與台灣頗有淵源,朱里雅斯曾與台灣學者共事,還被視為競爭對手,而帕塔普蒂安的妻子是台灣人。
中央社
2021-10-04 23:58
新聞
國際
2021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開人體感官與神經「放電」之謎!兩名美國學者共摘桂冠
2021年諾貝爾獎4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由兩位美國學者朱利雅斯(David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Patapoutian)摘下桂冠,2人因研究「人體對溫度和觸覺的感受器」的開創性貢獻共獲殊榮,均分10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3330萬元)獎金。
蔡娪嫣
2021-10-04 17:44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女性得獎者僅1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8組數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發期間,按照慣例,每年第一個頒發獎項為「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官網整理了此獎項的8組有趣數字,讓我們一窺醫學獎得主的面貌。
國際中心
2021-10-04 14:0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醫學獎知多少》佛洛伊德被提名32次竟空手而歸!還有多組學霸夫妻、父子檔
2021年諾貝爾獎將從4日起開始揭曉得獎名單,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將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
邱舒恬
2021-10-04 08:00
新聞
國際
科技
2020年回顧》TikTok和華為、諾貝爾獎、ZOOM成疫情贏家、太空探索新紀元......一文掌握年度科技大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繼續主導世界,但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絲毫停滯,星辰人間、虛擬空間,人類繼續科技攀登。
BBC News 中文
2020-12-31 07:00
新聞
國際
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C型肝炎知多少?台灣感染者多達40萬至70萬人,至今沒有疫苗!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3位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英美科學家。C型肝炎發生於全球各地,台灣也不例外。台灣C型肝炎感染者約40萬至70萬人,一般成人C肝抗體陽性率約4%至5%,多集中在中南部沿海地區、部份原住民社區與宜蘭、花蓮、台東等地。
國際中心
2020-10-05 18:25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2020諾貝爾醫學獎》拯救數百萬人性命! 英、美三學者「發現C型肝炎病毒」共獲殊榮
2020年諾貝爾獎從今(5日)起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由美國病毒學家亞爾特(HarveyJ.Alter)、萊斯(CharlesM.Rice)及英國學者霍頓(MichaelHoughton)摘下桂冠,三人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拯救全球數百萬人的貢獻共獲殊榮,均分1千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3370萬元)獎金。
鍾巧庭
2020-10-05 17:37
新聞
國際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談新冠病毒:日本應向台灣學習,全球化潮流不因疫情逆轉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暢談新冠病毒的防治與「後新冠病毒世界」。本庶佑說,這次緊急事態是「日本最大國難」,但他不認為全球化的潮流會因此逆轉,日本也應該採取更積極的對策。他分析義大利、英國、美國疫情失控是因為「不願面對科學事實」,而台灣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在這場疫情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勢必會發生變化,但他也說不准是好是壞。
李忠謙
2020-04-14 07:5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科技
閻紀宇專欄:細胞與血氧的探戈、大霹靂與熱木星、一個可充電的世界……解讀2019年諾貝爾3大科學獎項
香港「反送中」動亂延燒、哈吉貝颱風創日本、「烏克蘭門」醜聞風暴籠罩美國政壇、敘利亞東北部戰火與人道災難再起、全球暖化危機日益嚴重……打開國際新聞版面,似乎總不外人禍天災,讓人皺眉嘆息。
閻紀宇
2019-10-15 06:10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科技
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解開細胞運用氧氣之謎 美國、英國3學者共享殊榮
2019年諾貝爾獎7日正式揭開序幕,通稱醫學獎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登場,由美國學者賽門札和凱林,以及英國學者拉特克利夫共同獲得,得獎原因是揭曉細胞如何利用分子機制,感應與調整不同程度的氧氣比例,而3人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30萬元)獎金。
簡恒宇
2019-10-07 17:47
新聞
國際
歷史
佛洛伊德被提名32次仍空手而歸,還有多組學霸夫妻、父子、兄弟檔...歷屆諾貝爾醫學獎知多少
2019年諾貝爾獎將從今天(7日)起開始揭曉得獎名單,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將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去年由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P.Allison)與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一起抱回殊榮,得獎理由是「發現抑制免疫機能不正常運作的癌症療法」。以下是有關諾貝爾醫學獎,您不可不知的豆知識:
邱舒恬
2019-10-07 13:58
風生活
浪漫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心理學家分析浪漫4要素,妳的愛情也是這樣嗎?
我們的老朋友史登堡在一九八六年提出「愛的三角理論」,這在各種關於愛情的討論中大概都看得到。在史登堡的理論中,愛情有三個組成要素,而這三個要素形成一個三角形: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決定/承諾(decision/commitment)。而後「愛的三角理論」又出現了八種延伸類型:
三采
2019-06-12 09:00
新聞
國際
歷史
堅稱「黑人就是低智商」,結果連名譽頭銜都被拔光!諾貝爾獎得主、DNA大師華生歧視言論又惹禍
他(詹姆斯‧華生)說他「對非洲的前景向來很悲觀」,因為「我們所有的社會政策都是基於一項事實—他們和我們一樣聰明,但所有的測試結果都顯示這不是真的」。他也希望人人平等,但他說:「那些不得不與黑人僱員打交道的人發現,這不是真的」。
李忠謙
2019-01-14 17:25
風影音
國際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奧祕「重力波」觀測三傑獲殊榮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德國學者韋斯(RainerWeiss)、美國學者巴瑞許(BarryC.Barish)、美國學者索恩(KipS.Thorne)共享殊榮,得獎理由是「對於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以及重力波(gravitationalwaves)觀測做出決定性的貢獻」(fordecisivecontributionstotheLIGOdetectorandtheobservationofgravitationalwaves)。
閻紀宇
2017-10-03 18:00
新聞
國際
歷史
從一隻小小果蠅解開人類生理時鐘的奧秘 側寫2017諾貝爾醫學獎的3位得主
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卡羅林學院2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霍爾(JeffreyC.Hall)、羅斯巴赫(MichaelRosbash)、楊格(MichaelW.Young),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國際中心
2017-10-03 12:36
新聞
國際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找出生物生理時鐘的振盪器 有助於解決晝夜混亂的睡眠問題
無論是人類、鳥獸、昆蟲、植物,地球上的生命普遍擁有一套內置的時鐘,以24小時為周期調節生理活動,適應地球的自轉與晝夜變化。獲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科學家,從分子的角度揭示生理時鐘「滴答」走動的方式。
國際中心
2017-10-03 11:33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