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癌症 文章列表
#
癌症
約 1,2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北
總統府前掃碼請願!癌友家屬淚訴:等不到加熱菸稅入帳 百億癌藥基金恐成空談
「只要有藥,我爸爸就還有機會活下去。」今(14)日清晨,一道略顯瘦弱的身影,帶著顫抖的雙手,矗立在戒備森嚴的總統府前方。她手中緊握著手機,眼神焦急地捕捉一輛緩緩駛過的宣傳車,快速掃描車上醒目的巨幅QR Code。那眼神裡,滿是對至親的不捨,以及對渺茫希望的殷切期盼。這場由「CLEAN AIR大聯盟」等民間團體發起的「全民掃一掃!支持政府即刻徵收加熱菸稅捐」掃......
何長澤
2025-05-14 19:40
新聞
國際
科技
AI
自拍照預測癌症存活機率?AI工具FaceAge估生物年齡,準確度勝臨床醫師判斷
一張看似尋常的自拍照,竟可能成為醫療決策的關鍵依據。美國最新研究揭示,透過AI演算法分析臉部影像,不僅能推估一個人的「生物年齡」,還能進一步判斷癌症患者對治療的耐受度與存活機率,挑戰傳統醫學仰賴醫師直覺的「肉眼判讀」。
王秋燕
2025-05-12 09:20
風生活
健康
嘴破多久會好?醫生提醒:超過「這時間」恐是口腔癌,出現5大症狀盡速就醫
嘴破千萬別輕忽,小心背後藏有大病警訊!植牙醫師蔡忠澍提醒,若口腔潰瘍或破皮遲遲未癒合、並持續超過兩週以上,就可能不是單純的嘴破,應警覺是否為口腔癌,此外,若同時出現口腔黏膜變硬、白斑或紅斑等異常,也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徵兆,需及早就醫檢查。
王若桐
2025-05-11 14:30
風影音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膽固醇超標竟是癌症前兆?名醫曝不吃藥1類超刮油食物:狂降壞膽固醇!
膽固醇狂飆竟然是肝癌前兆?今天邀請到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來告訴大家,身上的膽固醇80%來自肝臟製造,飲食只佔了20%,但為什麼還是會影響膽固醇上升?戒掉3種食物就可以狂降壞膽固醇!一起來看看!
下班經濟學
2025-05-09 18: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乳癌治療見效卻只能停藥?醫曝病患最大困境:健保給付時限過短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近年新藥開發的速度也很快;例如CDK46抑制劑、ADC等藥都已納健保,但給付卻有時限,導致不少患者動輒面臨選擇自費或放棄治療的窘境。病友協會今(7)日指出,希望藥物延續給付,以及繼續職場的工作,是乳癌病友常見的願望清單,希望各界一起幫他們達成。
黃天如
2025-05-07 18:04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乳癌口服標靶藥健保僅給付2年 醫盼政府完善治療的最後一哩路
口服標靶藥CDK4/6抑制劑問世,讓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治療出現曙光,隨著健保逐步擴大給付,越來越多病友能有效控制病情、延長存活期且維持生活品質。然而,有不少病友像59歲陳太太一樣,在用藥2年給付期滿後,希望控制病情,卻只能選擇自費繼續用藥延命;眼看家中積蓄一天天迅速變少,陳太太又忍不住深深自責。醫師表示,轉移性乳癌的治療目標在於延緩疾病惡化並維持生活品質,呼籲治療有效的病友應持續用藥不中斷。
黃天如
2025-04-30 16:56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健康
喝咖啡防癌、防糖尿病?名醫揭「5大地雷搭配」恐釀癌症風險
台灣人每天喝下243萬杯咖啡,你也是每天早上都要來一杯咖啡嗎?喝對了確實對健康有益,但若搭配錯誤反而可能提高罹癌風險。《下班經濟學名醫系列》中,基因營養專家劉博仁醫師指出:咖啡喝對了,有助防癌、防糖尿病、抗失智;但若與特定食物一起攝取,恐釀身體傷害。
下班經濟學
2025-04-29 17:40
新聞
政治
喊癌症新藥百億基金保持水位 賴清德:用多少補編多少
政府提出癌症新藥基金100億元,總統賴清德今(27)日指出,今年先編列50億元,後續會持續編列,並不是100億元用完就結束,他希望未來用多少,隔年可以再補編列多少;新藥癌症基金這個水庫,一定都要保持一定的水位。
黃信維
2025-04-27 16:43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3類癌友好消息!健保擴大免疫療法給付 最快6月上路估3400人可受惠
健保署今(24)日再度宣布擴大免疫療法的好消息!日前經健保共擬會議通過,免疫療法可用於「非鱗狀非小細胞癌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以及「早期三陰性乳癌」,預估可嘉惠3400名癌友,並以癌症暫時性支付專款挹注免疫療法年藥費約32.9億元,最快今年6月上路。
黃天如
2025-04-24 13:16
風生活
千萬別用這3種洗碗精!醫警告增加癌症腦瘤機率,毒素累積在肝臟排不出
許多人為了身體健康,或者想節省荷包就會在家裡煮飯。做菜一定有鍋碗瓢盆要清洗,因此好用的洗碗精就十分重要。對多數民眾來說,去油力強、不傷手、用量省是十分重要的訴求。不過,森美學牙科診所院長許志龍醫師表示,挑選洗碗精選擇對的成分也很重要,否則恐把毒素累積在肝臟,甚至造成癌症。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2 10:4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最惡名昭彰的癌症」找上50-59歲中壯年!4症狀像感冒、貧血 延誤就醫恐致命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簡稱AML)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人病患,由於症狀不典型,且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可說是最惡名昭彰的癌症之一。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工作組召集人、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侯信安指出,伴隨高齡化趨勢,國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攀升。且過去認為此疾病好發於年長者,但台灣一項回溯性研究顯示,50歲至59歲中壯齡患者增加幅度顯著,呼籲中年民眾不應輕忽。
黃天如
2025-04-21 22:47
新聞
國際
醫療健康
全球暖化的「米食族大危機」!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稻米砷含量上升,多吃飯恐導致罹癌、心血管疾病
一項由哥倫比亞大學公衛學院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可能顯著影響稻米中的砷含量。當氣溫上升超過攝氏2度並伴隨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時,稻米中的無機砷濃度會上升,由於稻米是數億亞洲人、更是全球超過半數人口的主食,每天食用稻米的人數超過小麥或玉米。亞洲民眾的健康風險在2050年之前大幅增加,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發表CO2濃度和氣溫上升如何影響稻米砷含量的研究。
國際中心
2025-04-20 14:31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汽車
這東西絕對別放在車裡!專家揭很多台灣駕駛1習慣,注意力越來越難集中…
天氣逐漸轉熱,車內溫度跟著飆升,不少駕駛一上車便急忙開啟冷氣降溫,但專家警告高溫環境下的汽車可能成為潛藏致癌風險的密閉空間,先前就有國外案例傳出,疑似因為車內裝潢材料釋放甲醛,導致數十名車主罹患血癌。
龔渝婷
2025-04-17 14:32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多久染髮一次比較好?醫:每年超過「這次數」,癌症風險飆增30%!
編按:染髮是許多人用來改變造型、展現風格的重要方式,但你知道嗎?根據哈佛與多項國際研究指出,頻繁染髮可能與癌症風險上升有關,到底每次染髮要間隔多久?怎麼挑選染髮劑最降康?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將深入解析染髮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常見症狀、建議染髮頻率,以及哪些族群應避免染髮,讓你能夠兼顧美麗與健康,做出更安心的選擇。
黃軒
2025-04-17 10:17
新聞
政治
醫療健康
美國關稅大刀將揮向藥品?邱泰源:對癌症藥可能調漲做好準備
美國總統川普最新「對等關稅」政策,並預告很快將對藥品加徵關稅,將衝擊台灣藥品市場。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5)日赴立法院備詢前受訪表示,健保沒有要調漲,衛福部也特別關心癌症藥物進口量,一定要符合國內使用,對於有可能漲價的都做最好準備,請國人安心。
賴慧津
2025-04-15 11:44
風生活
即時
台灣藥價風暴將至!10%健保藥來自美國 這1類藥品恐全面調漲
美國總統川普再拋震撼彈,預告「藥品也可能納入關稅清單」,引發各界對進口藥價上漲的高度警戒。台灣健保高度依賴進口藥物,尤其癌症藥品,其中約有10%來自美國。衛福部長邱泰源坦言,雖然健保目前不會立刻調漲,但所有可能風險都要提早應變。
周育信
2025-04-15 11:13
地方新聞
花蓮
護佑母嬰健康!花蓮縣府再推凍卵、輪狀病毒疫苗補助新措施
為積極營造友善生育環境,支持家庭幸福,花蓮縣政府今(11)日宣布再擴大「育齡婦女醫療性凍卵」及「嬰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補助。縣長徐榛蔚表示,婦女及嬰幼兒的健康是縣府施政重點。除了本次擴大的凍卵及輪狀病毒疫苗補助外,花蓮縣更持續推動包含「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唐氏症篩檢」、「成人三合一疫苗」、「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母乳哺育諮詢」、「婦幼營養券」、「子癲前症篩檢」等九大項「好孕禮」優質照護方案,全方位守護母嬰健康。
溫佳身
2025-04-11 19:3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診斷期別攸關存活率!肺癌死亡率連續9年下降 戒菸仍是預防關鍵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因第一位,在台灣,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已連續9年下降,但在2023年仍有1萬0348人死於肺癌,持續蟬聯台灣癌症死因第一位。國民健康署(以下稱國健署)指出,肺癌個案死亡率高,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的期別有關。因此,協助民眾及早發現肺癌,就成為提升其存活率的關鍵。
黃天如
2025-04-08 14: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免疫治療抗癌卻恐釀皮膚嚴重壞死 「嚴重副作用」原因長庚醫院找到了
免疫治療是不少癌症患者最後一線生機,但臨床上卻可能引發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儘管多數都是輕微,但不可否認,也有少數人出現罕見且致死率高的嚴重反應和併發症。而長庚醫院今(7)日宣佈,該院研究團隊找到了免疫治療可能引發皮膚嚴重免疫不良反應的原因,不但可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還可持續保留抗腫瘤免疫力。
黃天如
2025-04-07 16:40
風生活
理財
保險
消費
千萬不要買保險!經濟學家列2原則:保險員最喜歡玩的心理戰術,小心被當「冤大頭」
剛開始上班的社會新鮮人,最容易犯下的初期錯誤決策,就是壽險。新鮮人很容易相信業務的話術,或是跟在保險公司上班的朋友簽下不必要的保險契約,千萬要注意。
先覺
2025-04-07 11: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