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碳捕捉 文章列表
#
碳捕捉
約 1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為了「淨零排放」,英國拿出真金白銀:提撥重資逾9000億,發展碳捕集與封存技術
英國政府4日表示,將於25年內提供高達217億英鎊(約新台幣9131億)資金,在英格蘭北部發展碳捕集與封存(CCS)和氫能技術。
中央社
2024-10-04 14:49
新聞
國際
財經
歐洲石油巨頭出面領投 美國新創公司要利用熔鹽捕捉排碳、已獲9.6億元注資
歐洲石油巨頭殼牌(Shell)與埃尼集團(Eni)領投氣候科技新創公司MantelCapture的早期階段募資,這家公司利用熔鹽技術來捕捉煉油廠、工廠和其他工業場所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央社
2024-09-09 11:01
財經
「把二氧化碳封起來就好,哪有這麼簡單!」氣候專家示警:碳封存絕對不夠
儘管目前已在測試量能增為10倍的新技術,氣候專家仍表示從大氣中捕捉二氧化碳並將其封存在地下的科技「聽起來好到難以置信,但哪有那麼好的事」。
中央社
2024-05-15 16:20
財經
全球最大碳捕捉廠啟用,1年除碳等於減萬輛燃油車
全球最大的碳捕捉廠8日於冰島啟用,透過直接從空氣吸除二氧化碳並封存地底達到減碳。專家界認碳捕捉可用於難以做到淨零排放的領域,與造林或其他綠色科技相輔相成。
中央社
2024-05-12 07:20
地方新聞
高雄
高市府攜手長春集團 強化碳捕捉再利用技術交流
高雄市為工業重鎮,市政府於2022年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2024年成立「淨零學院」,均是希望以產業鏈角度,「以大帶小」推動減碳合作及交流。考量碳捕捉再利用、封存(CCUS)為淨零關鍵技術,環保局今(5)日與中鋼、中油、台電、台塑、李長榮、金屬中心、工研院、專家學者至長春集團大發廠進行碳捕捉再利用實廠交流。
徐炳文
2024-02-05 18:59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熱議華爾街
水泥的碳排,90%來自這個製程!業界研發4個減碳方式,一種新型水泥甚至會吸碳
水泥產業是國家基礎工業之一,舉凡大樓、橋梁、隧道等建築皆須要使用水泥製造。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全球水泥與混凝土協會(GCCA)預測,2050年全世界所需要的建築當中,有四分之三目前仍未建造。由此可見,全球對水泥仍將有十分可觀的需求。
金牛幫幫忙
2023-11-30 12:10
VIP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不能依賴「碳捕捉」解決迫切的減碳危機
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上周在一場演講中表示,要實現2050淨零碳排需要科技、政策工具、治理模式。科技方面他提到不只要減碳、還要除碳。所謂「除碳」是指今年以來國內討論頗多的CCUS(碳捕集、再利用及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做法是直接從產生碳的現場、或大氣中收集二氧化碳再利用、或找合適地點封存,是所謂「負碳科技」的一種。
朱淑娟
2023-08-08 05:50
國際
國內
2022台德能源轉型論壇》德國不想要核能 台灣氫能初期靠進口
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影響,仰賴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的歐洲國家面臨能源短缺危機,為此德國延後讓核電廠除役,而德國智庫「能源轉型集會所」理事會主席齊辛格直言,德國針對核能已有長時間的廣泛討論,結論就是不想要核能,但也坦言現階段難說服德國大眾捨棄核能。
簡恒宇
2022-12-08 23:34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碳捕捉再循環計畫有成!中鋼攜工研院建「鋼化聯產」先導工場
經濟部於今(2)日宣布,國內首次結合鋼鐵業及化工業的碳捕捉再利用「跨業合作」計畫有成!中鋼投資2億元建置全臺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結合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之碳捕捉再利用技術,進行碳循環再利用的技術驗證,預估年減碳量4,900噸。未來中鋼規劃將與化工業夥伴合作成立「鋼化聯盟」,展開「示範工場」計畫驗證商業模式,成功後將共同成立碳循環經濟園區,預估年減碳量更可望達290萬噸,相當於7,45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二氧化碳吸納量,實踐「不只減碳,還要發展碳利用」之目標,開創綠色產業鏈新商機。
徐炳文
2022-12-03 00:31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科技
產業觀點
首度解密電力研發基地!台電今起「電幻1號所」公開研究成果,3大亮點搶先曝光
你知道台電有個電力研發基地嗎?台電綜合研究所因應電力研發試驗需求設立,至今已經超過20年,平均每年進行近400項研究專案,是我國電力研究重鎮。台電今年首次公開展出研究成果,將電力專業知識轉化為與你我相關「看得懂的研究」,從今(14)日起免費展出至10月14日,歡迎民眾一同探索、揭開電力研發基地神秘面紗。
林彥呈
2022-09-14 20:58
風生活
國內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中油未來不賣油,改賣氫?中油、中鋼推鋼化聯產計畫,要用液態氫煉鋼,追求零碳排
歐盟最快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碳邊境稅,美國、日本與南韓也很有可能跟進,各界也高度關注未來鋼鐵、石化等原物料廠商將面臨被課徵重稅的衝擊。再加上,4月總統蔡英文明確提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云云,指示相關部會與國營企業務必加速轉型。(延伸閱讀:石化業如何走向高值化?長春林書鴻疾呼:台灣需要新的輕油裂解廠!)
財訊雙週刊
2021-10-24 09:10
財經
科技
名人真心話
重磅專訪
商業
經濟
零碳總動員》「我們連外牆也要裝太陽能板!」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不減碳,產品別想賣出國
「氫能源是未來20年重要技術。」學者出身、曾擔任美國能源業界顧問要職的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訪談一開始就點出未來的能源發展方向。
周康玉
2021-10-14 11:14
新聞
國際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熱議華爾街
科技熱議》瑞士現場直擊!這台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捕獲機,為何微軟、可口可樂都押注?
據國際能源署估計,2021年全球人類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330億噸,屆時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將升至史上最高。隨著氣候受到影響,投資者和消費者都在給各大公司施壓,要求它們減少碳排放。
金牛幫幫忙
2021-09-09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