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排放的大部分二氧化碳 (CO2) 來自四個國家 —— 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還有不少來自歐盟。
這些國家或地區2015 年在巴黎氣候峰會上都承諾將設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全球氣溫,減緩氣候變化。
那麼,自那以來他們各自採取了哪些措施?有什麼行動?
中國是世界上二氧化碳(CO2)排放最多的國家,佔全球總排放的四分之一。
由於對煤炭的高度依賴,中國碳排放還在增加。
關於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方式或路徑中國沒有明確說明,即是否通過減少排放或用其他方法加以抵消來實現減排。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宣佈中國將停止在海外出資新建煤電廠,但在國內卻敦促煤礦企業增產以緩減能源短缺壓力,雖然北京承諾2026年開始逐漸減少使用煤炭燃料。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進展 — 它現在佔全球太陽能發電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風能生產國。
但國際能源署認為中國需要在 2060 年將煤炭需求減少80%以上才能實現其氣候目標。
氣候行動追蹤 (Climate Action Tracker)指出,中國的政策和行動都「不足」,如果每個國家都走同樣的道路,那麼地球將升溫3°C。
美國80%以上的能源來自化石燃料,但可再生能源正在增多。
拜登總統的環境計劃希望進一步擴大綠色能源,通過1500億美元(1000億英鎊)的清潔電力計劃來鼓勵公用事業公司從化石燃料轉向綠色能源,但遭到一些擔心對煤炭和液壓行業影響的議員反對。
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在下降。
但是,氣候行動追蹤 (Climate Action Tracker)表示,美國的行動和政策「不足」,需要「實質性改進」才能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 °C以內的目標。
歐盟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包括德國、意大利和波蘭。
雖然它有總體排放目標,但歐盟國家的財政和技術能力各不相同。
但歐盟所有成員國都需要就如何實現歐盟的目標達成一致,因為歐盟在 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 (COP26) 上將作為一個實體參與談判。
氣候行動追蹤 (Climate Action Tracker)表示,其政策和行動「幾乎足以」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 °C以下,並指出自2018年以來排放量一直在下降。
過去20年,印度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穩定上升,但它的人均排放量是前五名中最低的。
印度認為,更富裕、更工業化的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負擔,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對全球變暖的影響要大得多。
它有一個「排放強度」目標 — 每單位經濟增長的二氧化碳,並認為與其他國家比較這是更公平的衡量方式。
印度還承諾大幅增加來自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等非化石燃料的能源產量; 2019 年,這一比例已達到 23%。
但印度大約70%的電網由煤電站供電。
氣候行動追蹤 (Climate Action Tracker)表示,該國需要在 2040 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炭發電,並提高非化石燃料能源的目標。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以及碳排放都萎縮了。
但俄羅斯仍然依靠其廣闊的森林和沼澤來吸收碳。
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以及其他非化石燃料佔其總能源結構的一小部分。
化石燃料佔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20% 以上。
氣候行動追蹤者表示,該國的政策和行動「非常不足」,與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C所需程度差距較大。
參與報導和資料研究:傑克·霍頓(Jake Horton)、施魯蒂·麥農( Shruti Menon)、丹尼艾爾·帕蘭姆波(Daniele Palumbo)、王開
Copyright © 2025 Storm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Version: 20250521-121704 | Branch: main | SiteEnv: web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