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網路拍賣 文章列表
#
網路拍賣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嘉義
網路賣家注意!借名開店恐惹禍上身,小心背負鉅額稅務和刑責
「只是借個名字而已,應該沒關係吧?」小心!這樣的想法可能讓你惹禍上身!行政執行署嘉義分署和南區國稅局嘉義市分局近日共同呼籲,民眾切勿貪圖小利,隨意將自己的名字借給他人開立網路拍賣平台帳戶,否則可能面臨鉅額稅務和洗錢、詐欺等刑事責任。
陳逸群
2024-12-04 13:19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蝦皮僅排第3!2023年高風險網路商店大洗牌,刑事局曝最新詐騙手法
警政署刑事局今(13)日公布最新統計,第3季高風險賣場以7-11賣貨便的1195件居冠,其次還包括旋轉拍賣、蝦皮購物、臉書Marketplace、全家好賣+,且賣家遭詐案件趨增。
中央社
2023-11-13 15:52
即時
風生活
連千毅現身!法院剛說要通緝 他「急赴法庭」了解情況:沒收到開庭通知書
知名直播主連千毅在2019年曾涉入「直播主之亂」,被依組織犯罪條例、槍砲等罪重判7年,其後多次因為不滿網友批評、網路退費等糾紛,和買家發生爭執、遭買家提告恐嚇,身纏多起官司,今(3日)高雄地院宣判,審理期間連千毅始終未出庭,法官2度拘提也未到案,將對他發布通緝,連千毅聞風色變,趕緊稱自己沒收到法院通知書,目前已至法院報到。
朱斐青
2023-05-04 01:52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誰來替老百姓申冤?民進黨敗選一點都不委屈
這次的選舉執政的民進黨會遭受如此挫敗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論文抄襲和棒球場令人失望是近因,疫情打擊中經濟長期低迷,即將解封卻沒有即時雨的救濟或振興救急方案,政府宛如已經不顧人民死活,造成民怨四起、百姓失望,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張崇欽
2022-12-06 14:10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蝦皮成交手續費再調漲!賣家怒批割韭菜,蝦皮官方回應了
蝦皮購物去年4月針對部分拍賣和商城賣家調漲成交手續費,日前公告今年5月1日起將調漲非商城賣場成立訂單的成交手續費,引發賣家反彈。蝦皮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相關調整是因應市場機制。
中央社
2022-04-15 02:05
風生活
家中不需要的雜物全拿出來斷捨離吧!盤點10大二手商品買賣平台,整理環境還能多賺一筆
嶄新的一年再次展開,每年除了大掃除的大工程,另一件也十分重要的事情,就屬好好審視自己有哪些用不到的東西,趁這個時候好好「斷捨離」一番。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2021-02-21 15:30
風影音
風生活
網路拍賣夯什麼?網購詐騙大揭密!網友:喊價的都是自己人
現在網購越來越快速與便利,造成許多人都只想購買低價的商品。但是便宜不一定有好貨,貪小便宜就會有被詐騙的風險。YouTuber教授鼠鼠分析FB購物常用詐騙套路,看完之後別再貪心上當了!
風影音編輯
2018-08-14 17:16
評論
國內
專欄
柯博齡觀點:什麼都可以買(賣),什麼都不奇怪?大錯特錯!
隨著電子商務之發展,網路購物或拍賣網站,可說是百家爭鳴,我們可以在不出門之情況下,透過網路,盡情的享受購物及賣物的樂趣,「什麼都可以買,什麼都可以賣,什麼都不奇怪」,似乎是許多網站上為吸引消費者或賣家所打出之口號,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柯博齡
2018-04-18 06:30
風生活
旅遊
職場
如何擁有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邊賺錢邊環遊全世界?不妨參考這5大職業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很多時候你往往無法起身行動,收拾行李出發的原因都是因為工作關係,令你無暇計劃行程。但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一些職業,能令你在環遊世界的同時能繼續養活自己。一、語言老師如果你身為一位語言老師,有專業的背景及相關的工作經驗,那你應該在世界各地都容易找到工作,尤其專長的語言為較熱門的,例如:英文,西班牙文或中文等。那在外地成為語言老師更是易如反掌。
滔客
2015-10-22 09:00
風影音
風生活
新知
露天拍賣存在一年以上的資安漏洞,賣家個資全都露!
多年以來,在拍賣網站上的個資外洩新聞時有所聞,有些可能是使用者的個人疏失問題,但有時候卻也不能排除網站業者的問題存在。8月20日資安專家Zhi-WeiCai在Facebook上公開一支影片,展示登入露天拍賣特定帳號後,只需要知道其他賣家的帳號名稱,就可以直接繞過所有檢查機制,直接看到所有的賣家連絡資訊,他在Facebook表示:
Inside
2015-08-24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