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美國萊豬 文章列表
#
美國萊豬
約 1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否認澳洲萊豬是「美國萊豬進口敲門磚」 食藥署長澄清沒有道德勸說業者銷毀
台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4年以來,日前首度抽檢到一批來自澳洲的「萊豬」,卻被在野黨立委形容成「美國萊豬輸台的敲門磚」。對此食藥署署長姜至剛5日表示,這樣的說法不可想像也不存在!雖然我這方豬肉萊克多巴胺的限量標準為0.01ppm,邊境抽到來自澳洲的豬腳僅含有0.001ppm,食藥署同樣如實向國人報告,毫無隱瞞。
黃天如
2025-05-05 18:37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新知
首批萊豬進口台灣!檢出萊克多巴胺,專家曝「用在2類用途」:消費者無從得知
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動盪,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日前宣布「10項不公平貿易行為」,其中關切台灣要求落實豬肉產品原產地標示。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近期從澳洲進口一批22.9噸的豬肉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該批也是台灣自開放萊豬進口後,首批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豬肉。
江庭榛
2025-05-04 14:28
評論
國際
財經
風評
風評:IPEF與戰貓、寵貓之爭
國民黨立委參選人徐巧芯以「蕭美琴是台灣戰貓?還是美國寵喵?」為題,揭露一份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有關的內部文件,指蕭美琴對美「卑躬屈膝,曲意奉承」。回頭看看台美關係與IPEF之事,蔡政府的問題不在是否「卑躬屈膝,曲意奉承」,而在缺乏專業判斷、甚至刻意欺騙民眾。
主筆室
2023-12-08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萊豬下肚、美豬洗產地,政府說好的把關呢?
非常諷刺又具「警示」意義─正是在舉國皆歡樂烤肉的中秋連假期間,衛生單位查獲進口美豬「洗產地」案,超過10萬公斤美豬應該已經「下肚」,而且「萊豬下肚」的機率高,在蔡政府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時,這種結果已能預見,當初政府承諾的把關而今安在哉?
主筆室
2023-10-06 07:30
評論
政治
財經
風評
風評:最重視食安?蔡政府不臉紅嗎?
行政院會周四(15日)拍板開放加拿大30個月齡以上牛肉進口,引起消基會等民間團體的抗議,在加拿大牛肉的食安疑慮仍高時,蔡政府再次上演強度關山、橫柴入灶的戲碼。
主筆室
2023-06-19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加國牛肉進口,又一次「不帶骨」的經貿談判
日前食藥署預告,我國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上路時間未定,再一次,蔡政府示範一次「不帶骨」的經貿談判。
主筆室
2023-05-09 15:20
評論
政治
財經
風評
風評:台美貿易談判─切勿陷入為談而談、為簽而簽
上周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同步宣布,台美正式啟動「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預定9月舉行首輪會議。對台美新回合貿易談判展開,讓人「既喜又懼」,因為過往經驗顯示,台美經貿談判中,台灣總是弱勢一方甚至是輸家。
主筆室
2022-08-27 1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看看盧秀燕,蔡英文應該無地自容
蔡英文跟盧秀燕,是台灣當今政壇藍綠最具代表性的2位女性政治人物,應無疑問。
伍子雲
2021-11-25 05:40
新聞
政治
公投說明會》「美國萊豬和莫德納疫苗一樣都經FDA認證」 王美花質疑:怎能說有毒?
反萊豬公投第3場電視意見發表會,由前立委林麗蟬對上經濟部長王美花,對於開放萊豬,王美花提到台灣在6月本土疫情嚴重時,美國第一時間要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王美花質疑,莫德納疫苗是美國FDA認證過的疫苗,美國的萊豬也是FDA認證安全無虞的豬肉,有科學依據,怎麼會說美國萊豬有食安疑慮,說人家有毒?王美花更喊出,開放萊豬,「餐桌無恐懼,經貿有空間」。
潘維庭
2021-11-24 21:37
風生活
健康
吃萊豬會致癌?萊劑會殘留人體嗎?圖解萊豬10大疑問,專家曝攝取超過「這數量」才危險
近日萊豬議題受到矚目,吃與不吃看法兩極,有人認為沒關係,也有人認為對身體有害。對此美國毒物理學教授招名威指出萊豬對身體的影響,並說明各種常見的疑問,也包括如何避免攝取超標、如何避免吃到萊豬等,讓民眾在吃與不吃都能放心。
今健康
2021-11-09 12:22
新聞
政治
蔡政府恐「突襲式開放」日本核災食品?他:當初萊豬就是如此
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表示,台灣若未依檢驗結果而繼續禁止日本東北地區食品進口,恐影響日本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經貿與食安議題引發討論。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就表示,官方雖說目前沒有討論,但從突襲式宣布開放美萊豬進口看來,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可能性高。
郭怜妤
2021-01-25 08: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開放美國萊豬進口 蔡政府辜負台灣人民
民進黨立院黨團已於24日進行萊豬相關議題的表決戰,即使擋不住美國萊豬進口,蔡政府也應該主動保護國民健康與把關食品安全。綠委堅決拒絕產地國以外的標示,例如強制規定不含萊劑或萊劑含量為安全容許量,這樣的心態就是犧牲國人健康,相當於割地賠款,為台美不平等貿易建立錯誤示範。往後美豬被視同為萊豬,消費者有此預防心態與不良觀感,其責任應由蔡政府自己承擔。
林青弘
2020-12-26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被政治糟蹋的胃口─美國萊豬.日本核食.澳洲紅酒
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浪潮下,我們餐桌上的食物,早已不是只用當地食材所做成的美味料理了,政治角力與國家安全所交織的產物也是餐盤中的一份子,你可曾想過自己吃下了多少政治談判後所帶來的食品嗎?以近期為例,我們桌上的餐點可能是這樣的組合:一盤香噴噴的萊克多巴胺美豬、配幾道日本核災地區進口的食品、佐一瓶用反中情緒發酵的澳洲紅酒。
張郁柏
2020-12-21 05:40
評論
政治
財經
風評
風評:替業者提鞋都不配的「萊豬進口5原則」
雖然立法院已上演過一場「豬腸內臟與拳頭齊飛」的特殊戲碼,還有從「1個打35個」到「被鎖喉」,話題不斷又吸睛,而且再次揚威國際,引起外媒注意及報導,不過,當然是擋不住萊豬的開放,行政院端出「萊豬進口5原則」以安民心,但這5原則其實虛晃一招,民眾難躲萊豬下肚風險。坦白說,要談對民眾的保障,這5原則還遠遠不如進口業者聯合「不進萊豬」聲明,簡直是「提鞋都不配」。
主筆室
2020-12-07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葉日武觀點:從權力觀點淺談開放美國萊豬進口
近期國民黨的「反萊豬、顧食安」3萬份問卷民調顯示,有97%的民眾反對萊豬進口,而幾乎同時發布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則顯示有61%反對。雖然前者高得不可思議,而且與後者落差過大,讓人產生國民黨的民調可能有嚴重的反應偏差,甚至可能涉及刻意造假的疑慮(稍早國民黨智庫的民調顯示有66%的民眾反對),但至少兩者都顯示多數民眾反對萊豬進口,而更近期的國民黨民調也顯示,58%的受訪者認為川普下台後台灣應該暫緩萊豬進口。
葉日武
2020-11-15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黃維幸觀點:瘦肉精含量和標示─中央 「自主」還是 「地方」自治?
自蔡英文總統倉促拍版萊劑瘦肉精豬肉進口之後,問題沒有立即解決。不但連帶的檢驗及標示議題浮現,各縣市政府也因地方及豬農的關切,紛紛採取不同的因應辦法。台中市要求「零檢出」瘦肉精;彰化縣議會多位議員表示反對瘦肉精豬進口,要求標示明確;新竹縣要實行「零檢出,要標示,設專區」;而台北忽然發現原來還有不得歧視他國瘦肉精肉進口的義務,大呼上當。在好像是四面楚歌,烽火連天的態勢之下,也有縣市勤王效忠,認為不能就此問題搞軍閥割據。衛福部則效法李鴻章割讓台灣,打擊「台獨」,不使「朝廷號令不行」的反應,急忙下令(行政命令),指示各縣市瘦肉精肉檢驗標準一致。
黃維幸
2020-11-03 06:50
評論
政治
專欄
孫慶餘專欄:國民黨就是欠缺民主基因!
本屆立院第二會期開議至今,閣揆蘇貞昌五度赴立院施政報告,都因國民黨團杯葛無法上台,理由是國民黨不滿他未對開放萊豬進口道歉。另外,國民黨官方推特近日貼出圖片,將蔡英文比擬為毛澤東,國民黨表示他們目的是「突顯蔡政府獨裁極權、打壓台灣言論自由;提醒全體國人及國外朋友,在民進黨執政下,台灣即將失去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成為綠色一言堂」。以上二事讓有識者感嘆的,不是蔡政府真的獨裁極權,反而是政黨不當言行受到過度縱容、台灣自由失序,尤其國民黨會如此不分青紅皂白杯葛,正顯示該黨欠缺民主基因。
孫慶餘
2020-11-02 06:40
新聞
政治
明年全球萊豬都能進口?陳時中證實:符合「這條件」就可以
明年元旦起,政府將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昨(28)日於臉書批中央政府拒絕溝通,在資訊不透明、不對稱的狀況下,僅以一紙函文要求地方修改自治條例,他更質疑,「開放的是美豬,還是全世界所有含萊克多巴胺的豬?」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是可以的,但須符合限量標準。」
陳韋彤
2020-10-29 11:49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陳保基觀點:從牛豬分離到全豬進口,時空背景當然不一樣!
回想2012年初,為加入TPP的諮商,美國要求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行政院訂定「保障國人健康」、「照顧產業發展」及「符合國際規範」等三大原則,2月農委會立即與養豬養牛產業團體密集溝通,和衛生署立即召開三次專家會議,消基會、主婦聯盟亦出席,得到「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的政策。
陳保基
2020-10-19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