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腹脹 文章列表
#
腹脹
約 2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一肚子不只是大便!34歲男腹脹開刀切除百顆腫瘤 醫籲:良性也要追蹤
有人因為便秘一肚子大便,但也有人除了大便還積存了一肚子的脂肪瘤。一名34歲男性因長期腹脹就醫,經影像檢查驚見小腸內藏有大量脂肪瘤性息肉合併多發性憩室及部分腸阻塞,最終經剖腹手術,成功切除超過上百顆、總重達2.5公斤的腫瘤病變組織。患者術後恢復良好,10天後順利出院。由於該病例病變位置及規模均屬罕見,醫療團隊已計畫整理成案投稿國際期刊,盼為全球醫界提供重要參考。
黃天如
2025-05-14 16:32
新聞
國內
尾牙、聚餐吃不停「反覆腹痛、腹脹」 醫示警1事:恐釀腸道出血、腹膜炎
最近你是否常感腹痛、腹脹,便秘的情況也加重了呢?小心是大腸憩室在作怪,若不盡早治療,配合調整飲食,可能會引發腸道出血、潰瘍、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不可不慎。
黃天如
2025-01-15 11:03
風生活
國內
健康
胰臟癌不是中老年人才會得!醫師曝4大NG飲食禁忌多數人都踩雷,出現1狀況立刻就醫
衛福部日前公布台灣十大死因,死因順位與去年相同,不過,胰臟癌、食道癌、女性乳癌、口腔癌死亡率上升。對此,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表示,胰臟癌絕對在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常見症狀為糖尿病、腹脹、體重下降,如果沒有關鍵症狀,卻出現1跡象一定要就醫檢查。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6-23 14:34
風生活
健康
癌症前兆有哪些?7大警訊大家最容易忽略,常常覺得累、咳嗽都中
癌症已經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超過30年,事實上,癌症看似恐怖,但其實身體早就釋出警訊,只是許多人都不知道!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整理了7種癌症來臨前的徵兆,提醒民眾要多觀察身體給的警訊!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4-25 12:16
風生活
健康
有症狀大多已中晚期!醫曝「癌王」胰臟癌3大前兆:血糖上升就要小心
國民健康署本(11)月10日公布最新110年癌症登記資料,胰臟癌以年增3,190人前進2個名次到第10名,首度擠進10大癌症。醫師提醒,罹患胰臟癌的比例正在上升且年輕化,若出現「糖尿病」、「腹脹」、「體重減輕」等3大症狀時,就需特別注意,因為很有可能是胰臟癌前兆。
王若桐
2023-11-23 15:18
風生活
健康
40歲婦瘦身十公斤「小腹仍超大」,就醫竟檢查出40公分子宮肌瘤!醫曝出現5症狀別拖快檢查
台中41歲莊姓婦人1年多前開始認真減肥,但即便手腳都明顯看出成果,唯獨下腹部始終不動如山,連同事都好奇是否懷孕,私下頻問:「是不是未滿3個月不能講?」,經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肌瘤作祟,手術後取出重達3.5公斤、宛如臉盆大般的肌瘤,總算讓她笑說:「再也不用捶肚子自清了」!
NOW健康
2023-10-04 10:24
風生活
健康
子宮肌瘤飲食吃錯容易越養越大!醫師曝多吃5大食物縮小腫瘤,出現3症狀盡快就醫
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就連女明星Selina、王婉霏、蕭淑慎等都曾深受其擾。根據統計,每4位育齡婦女中,就會有1個人有子宮肌瘤。女性朋友想要遠離子宮肌瘤的威脅,不讓肌瘤找上身,避免其持續變大、增生,究竟該怎麼做才對呢?婦產科醫師王瑞生表示,想要甩開子宮肌瘤的糾纏,不妨從護肝、保肝、增加肝臟代謝功能開始做起!
華人健康網
2023-05-12 17:54
風生活
健康
子宮肌瘤初期無症狀!她血崩長達三周「痛到要打嗎啡」,醫師曝月經出現3症狀立刻就醫
月經拖太久、血量過多、月經不規則要小心「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發生率從20%-50%不等,推估台灣約有1/3女性可能有潛在子宮肌瘤問題。雖然多數良性子宮肌瘤沒有症狀,通常是在超音波意外檢查時發生,一旦子宮肌瘤愈長愈大,有可能造成頻尿、疼痛與嚴重貧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潮健康
2023-05-05 17:19
風生活
健康
80歲肝癌患者常吃1水果,幾個月後3.5公分腫瘤竟奇蹟消失!名醫教飲食3步驟有效防癌
肝癌在台灣十大癌症發病率中排序第4,顯然已經成為當今不容小覷的疾病。不過,透過飲食控制,竟然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列了6大日常生活中警訊,以及有關預防肝癌的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柴涵真
2023-03-06 17:38
風生活
健康
卵巢癌初期症狀就像腸胃不適,確診後早已晚期!醫師揭6大關鍵前兆,出現盡快就醫
卵巢癌(ovariancancer)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好發族群為停經後婦女,但近年來已有年輕化趨勢,甚至已出現30歲以下患者。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若出現6現象時應多留意。
Everwellth
2023-02-14 17:00
風生活
健康
40歲婦人不菸不酒,就醫竟檢查出胰臟癌!醫師曝癌王3大關鍵警訊,1症狀很多人都有
有乳癌家族病史,不是只有乳癌風險高!日前,內科醫師林相宏表示,自己遇到一位40歲的病患,不菸不酒、無不良習慣,卻莫名出現「背痛」的症狀,做了各種檢查都查不出原因,最後才發現是罹患胰臟癌,他提醒,胰臟癌前期幾乎無症狀,但仍會出現3大警訊,符合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
潘京婕
2022-12-09 19:19
風生活
健康
大腸癌出現症狀通常早已晚期!醫師揭4大關鍵前兆,中3項「罹癌風險高達46%」
大腸癌不斷蟬聯國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在國人的前十大死因排行榜也經常榜上有名,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發現時早已晚期,根據國健署的推測,近年由於大腸癌篩檢率下降,接下來病情惡化是可預期的。除了篩檢以外,罹患大腸癌究竟會有什麼樣警訊?對此,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也指出4項大腸癌警訊,只要出現3種,高達46%的機率是罹患大腸癌。
黃子瑄
2022-12-02 17:00
風生活
健康
孩子常發燒、肚子痛要注意!醫師曝身體出現8症狀盡快就醫,小心兒童癌症之首找上門
每個小朋友對爸媽都是心頭肉,稍有發燒、紅疹、瘀青、疼痛等症狀總會讓人格外細心照料,不過有時同樣的問題還是常常出現,甚至越來越多,這恐怕不單單只是單純的小傷小病,得留意「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今健康
2022-09-13 17:38
風生活
健康
夏天常頭暈、長濕疹,都是體內濕氣惹禍!中醫師教你從飲食代謝水氣,4種NG食物千萬少吃
春末夏初,由於臺灣、日本與華南地區降雨量豐沛,適逢長江中下游一帶梅子成熟的季節,故稱「梅雨」,潮濕的空氣易使物品發霉,因此也稱為「霉雨」。臺灣梅雨季節則約是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此時陰雨綿綿、氣溫上升,更顯悶熱,不僅影響生活,還有健康。
健康醫療網
2022-07-30 16:30
風生活
健康
梅雨季越睡越累,小心體內累積過多濕氣!中醫師教10招自我檢測,多吃4種食物去濕消腫
百病起於「濕」!梅雨季節來臨,氣候多雨潮濕,體內也難逃被濕氣侵害!一旦濕氣入侵體內,容易導致疲勞無力、關節痠痛、腹脹腹瀉、水腫,甚至皮膚瘙癢、長濕疹等各種病症;女性如果體內濕氣重,則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中醫看濕氣會影響肺、脾、腎,建議從此三方向治療,並推薦保健茶飲和4招穴位按摩,助去濕消腫。
華人健康網
2022-05-12 18:16
風生活
健康
腹瀉、便祕、血便是大腸直腸癌?8大致命症狀快檢查,醫警告:有家族病史、肥胖要小心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4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每年約有1.7萬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為維護國人健康,國民健康署補助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接受治療,阻斷癌症的發生或惡化。
今健康
2022-03-31 18:18
風生活
健康
卵巢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確診多為晚期!醫師揭6大關鍵前兆,5大高風險族群罹癌機率更高
1名40歲張小姐因從小到大都是肉肉的身材,年過30後腹部肥肉增長更明顯,多次搭乘交通工具被誤認為是孕婦讓位,除此之外,平時胃常感覺到悶悶的、脹氣、消化不良,在檢查後才發現24公分的腫瘤,確診為卵巢癌。
NOW健康
2022-03-28 17:28
風生活
健康
常腹痛、頻尿恐是卵巢癌!婦產科醫師曝「最難發現症狀」,6大危險族群要多留意
腹痛、腹脹是相當常見的日常問題,不過提醒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紀,應特別留意此症狀。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腹脹、腹痛雖然常見,但未必是腸胃道的健康問題,卵巢癌的不明顯症狀也常以此方式呈現。
今健康
2021-12-21 17:29
風生活
健康
王光輝因「沉默殺手」肝癌病逝,享年56歲!專家曝最常見6大前兆,出現恐已經晚期
兄弟象隊創隊元老、封號「萬人迷」的王光輝,今(30)日上午因肝癌病逝,享年56歲,職棒界痛失一代球星,愛子王威晨坦言,父親發現確診肝癌時已是後期階段,嘗試各種治療仍不敵病魔。事實上,肝臟被稱為「沈默的器官」,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出現異狀檢查時多半已進入後期,而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國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癌更已在癌症死因排名中高居第2位。
潘京婕
2021-08-30 16:14
風生活
健康
28歲OL胃痛半年未就醫,檢查驚見5公分大腫瘤!醫師:這疾病常與胃病混淆,勿輕忽
長期持續胃痛,不要猛吞胃腸藥,也不要誤以為都是胃潰瘍,而未就醫檢查,小心有可能是胰臟腫瘤在作怪!1名28歲的張小姐曾經得過胃潰瘍,治療後還是會不時犯一下胃痛,但只要吃腸胃科醫師開的胃藥,就可以減緩不舒服。這一次沒想到連吃胃藥都沒有改善,工作太忙未就醫,持續疼痛一拖就是半年。
華人健康網
2021-04-24 08: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