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舞台設計 文章列表
#
舞台設計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藝文
金馬獎明日登場 舞台設計搶先曝光
眾所矚目的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將於明日晚間7點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隆重登場,舞台設計今日正式曝光,典禮表演嘉賓雷光夏、林生祥也於下午參加彩排。
吳尚軒
2019-11-22 16:54
新聞
政治
打造「賣菜郎」形象的就職典禮,韓國瑜的舞台設計和就職酒會用「這些」來布置!
準高雄市長韓國瑜25日的就職典禮引發關注,根據規劃,這次就職典禮舞台設計與就職酒會的場地布置大量使用在地蔬果,呼應韓國瑜的「賣菜郎」形象,也擴大了高雄在地農業的層面,將高雄在地生產的花材融入典禮與午宴的現場布置之中。
羅暐智
2018-12-19 10:18
風生活
默默吃苦、任人踩踏,搞得自己傷痕累累,只為守護表演者…舞台上的無名英雄竟有這麼多故事
進劇場的第一天,卸完了貨,接著要幹嘛呢?鋪地板為先。這活兒通常是兩兩一組進行的。這一端的人出手,拿根扳手穿過整捆膠帶的中空處,橫握著扳手像放風箏似的;另一端的人出腳,把棉紗手套穿到了腳尖上,踩著膠帶滑步向前,讓它服貼的與地板相黏。這可是台灣劇場獨步全球的招數,國外的劇組見了都要讚嘆幾聲的。
廣藝基金會
2017-08-16 09:20
風生活
新知
每次看表演都快凍死,為何不能調高一兩度?其實劇場人心裡也很苦,只是他們不說…
夏天進劇場看演出,往往剛落坐就會閃進腦裡的遺憾是,唉呀,又忘了帶外套。外頭黏膩膩的暑熱經常讓人忘掉,劇場可是個四季如冬的地方。這憾事反覆重演著。或許是因為老是這麼「受寒」,那種沁骨的涼意好像成了我的某種身體記憶,以至於熱到不行的時候,我會突然羨慕起那些窩在劇場裡工作的人;偶爾上街,撞見在工地裡揮汗忙活的勞動者,也會很自然的把他們的身影和在劇場裡拆裝台的crew交疊起來,深感後者真是特別幸福。
廣藝基金會
2017-08-10 11:52
風生活
你聽過馬克嗎?他是舞台上必備的萬能小幫手,表演者卻極力隱藏,不讓觀眾看到…
躲在劇場裡,既想被看到又不想被看到的小東西…那一天的情況是這樣的,開演在即,觀眾們已經陸續進場落坐了,工作人員卻在這個時候發現,舞台上杵著一根不該出現的手電筒,光源往下罩著,直直的立在那裡。幾個人在對講機裡嘁嘁討論該怎麼處理好,徵得了舞監的同意,肇事者挺身出場,去把那只誤登了台的手電筒搶救下來(經驗老到者有云:這種時候就是要大大方方的走出去解決,畏畏縮縮的更惹觀眾注意)。
廣藝基金會
2017-08-04 14:59
風生活
新知
塞髮際、藏臉頰,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隱密小幫手…想要中氣十足?演員歌手全靠它!
我記憶所能及的、人生中與這類東西最早的相遇,大概是小時候的課堂上,老師們愛用的一種叫做「小蜜蜂」的玩意兒。後來也聽過人喊它「小螞蟻」,在舞台的應用上,它真的就好像一隻體格壯碩的螞蟻,有時攀在表演者的臉頰、有時藏匿在髮際,偶爾也會爬到道具或小提琴等樂器的身上。
廣藝基金會
2017-07-27 11:55
風生活
新知
為何不用彩色玻璃紙套在燈上就好?舞台上轉呀轉的七彩霓虹燈其實充滿了大學問啊!
總覺得劇場的燈光色紙,很有一種懷舊的氣息。那讓人想起小時候的美勞課上,大家愛不釋手的那種彩色玻璃紙。後來我才知道,假如當真把文具店買得到的那種玻璃紙,天真的拿來套在劇場燈具上,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燒出一個大洞的。
廣藝基金會
2017-07-17 14:11
新聞
國內
520就職舞台被批醜!新設計曝光 改以藍色為基調
520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即將登場,不過其主舞台日前曝光,卻引來負面評價,因此,其舞台改以藍色為基調,配上士農工商、婦女、長者等,再加上台灣特有動物及農產圖像,象徵兼容並蓄的新政府。
劉怡馨
2016-05-17 16:51
新聞
政治
國內
520就職典禮主舞台「建醮」設計挨批 民進黨:會做修改,敬請期待
準總統蔡英文、準副總統陳建仁520就職典禮主舞台設計,以道教重要的儀式「建醮」發想,民眾評價正反兩極。民進黨媒創中心副主任詹賀舜11日表示,主舞台設計公布後聽見很多不同的聲音,「意見是創新的養分之一」,所有會參考這些意見,而設計師也會做修改和調整。
郭佩凌
2016-05-11 15:00
新聞
政治
「可以換掉嗎?」小英就職舞台 遭嫌「怎麼這麼醜?」
「怎麼這麼醜?」這是知名台灣文學學者、前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芳明在臉書上對總統就職典禮舞台設計的評論。
張家瑀
2016-05-09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