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兒科醫師有對孩子和家庭有很大的責任,家屬會帶孩子來給兒科醫師診療,就是希望兒科醫師是可以信賴的、會診斷的、會處方的、會建議和治療孩子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台灣兒科泰斗魏火曜曾說沒帶過孩子的兒科醫師不管唸了再多書都只是半個而已,兒科醫師會投人很多心血和時間和專業和情緒的能量跟孩子的父母形成夥伴關係,很多兒科醫師會把小病人當成自己的孩子,看起來好像很冒昧,但醫師投注體力精力和情緒的能量去照顧他們的小病人,就是當成自己的孩子,就是常說的「視病猶親」。我自己當兒科醫師已有30年,以前看過的孩子有的結婚生子還帶來給我看就是在照顧他們的下一代,兒科醫師跟其他科不同的地方是他跨越了嬰幼兒時期學童期青少年時期甚至早期的青年,尤其青少年是腦內剎車系統成熟比較慢但衝動和從事危險行為的動機卻是很容易出現,因此青少年的問題行為在社會安全是重要問題,他看到孩子的發展和行為的變動好像就是一部人類的發展歷史,從原始到文明這是兒科醫師的福氣也正是一個公民該有的職責,如果兒科醫師有發展和行為的專業訓練就能藉由看病門診和健兒門診來篩檢行為和發展的狀況,早期療育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以免造成將來社會安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