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虛偽 文章列表
#
虛偽
約 5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際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國際熱議》 WSJ獨家踢爆虛偽特斯拉!號稱淨零尖兵,但美國工廠偷放有毒氣體,5年112次就是不改!
《華爾街日報》獨家踢爆特斯拉位於美國德州的工廠,偷放毒氣事件,報導指出,其巨型熔鑄爐,因故障無法關閉,導致有毒物質被排放到空氣中,使工人面臨華氏100度的工作環境。
金牛幫幫忙
2024-11-29 11:3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呂紹煒專欄:遠離歐盟虛偽與說教中的南方世界
對上周金磚國家峰會有不少南方國家領導人與會一事,歐盟主席米歇爾說:歐盟必須停止對開發中國家「說教」。
呂紹煒
2024-10-30 06:20
新聞
政治
國會改革釋憲》「藐視國會罪」違憲!立院不能處罰說謊官員
為了不讓政府官員在立法院備詢時虛偽陳述,立法院2024年5月28日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還增訂藐視國會罪來處罰備詢、答詢時說謊的官員。不過,憲法法庭認為在立法院備詢是民主問責的政治責任問題,不可作為刑罰的目的,而認為違憲。
林益民
2024-10-25 23:30
新聞
政治
國內
財經
涉掏空牧東公司7000萬!前董事長、生活工場負責人7人收押禁見
檢調查出,上櫃公司牧東前董事長蔡男、游男等人涉安排牧東與生活工場等廠商虛偽交易,掏空牧東新台幣7000萬元,新北地檢署今天聲押蔡男與生活工場王姓負責人等7人獲准。
中央社
2024-10-10 12:49
評論
政治
專欄
夏珍專欄:陳昭姿感慨萬千,民進黨需要重開機
立法院經過兩天全院委員會討論,國會改革法案覆議即將進入表決程序,藍綠白各據立場沒有交集的發言,只凸顯三件事:第一,提出覆議案的行政院,包括院長卓榮泰本人,對國會改革認知不清;第二,賴政府上任未滿月鎖定國會改革法案為攻防戰場,戰略失分,而動員群眾以「青鳥」抗衡國會新民意是戰術失準;第三,民進黨若死守國會改革打焦土戰,拖垮的不是在野黨,而是賴政府─包括卓內閣和賴清德總統的民意聲望。
夏珍
2024-06-21 06:20
新聞
政治
政院指「虛偽陳述」法律概念不明確 黃珊珊拿出刑法:已經用了近百年
日前行政院覆議由國民黨、民眾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將於21日表決,今(20)日行政院長卓榮泰至立院針對覆議案進行報告與備詢。對此,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指出,政院覆議理由中表示,藐視國會罪中的「虛偽陳述」為不明確的法律概念,但其實早在近百年前的刑法168條中,就已用過虛偽陳述之概念。
陳明遠
2024-06-20 16:37
新聞
政治
立委懷疑虛偽陳述就能定罪?黃國昌嗆卓榮泰造謠:立法院不是司法機關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9)日到立法院針對國會改革覆議案進行備詢,輪到民眾黨立委黃國昌質詢時,因為卓榮泰過程中不斷打斷他說話,讓他氣得向立法院長韓國瑜告狀,「院長可不可以控制一下時間請暫停,這樣秩序沒辦法進行」,韓國瑜對此也再次說明,委員詢問完畢之後,由官員來答覆,因此請委員跟官員彼此互相尊重,「也請官員特別拜託,不要有搶答的情況。」
賴慧津
2024-06-19 11:19
新聞
政治
一文看懂》藐視國會窒礙難行?認定程序一次看 「懷疑」說謊就能課刑責嗎?
國會改革引爆的朝野戰火延燒,行政院6日宣布將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呈請總統核可後移請立法院覆議,並提出7大覆議原因,當中赫見「藐視國會定義不明,恣意擴大立院職責」、「懷疑官員虛偽陳述,即可課以刑責」。然而,依照國民黨、民眾黨團共提再修正動議三讀通過的《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到底對「藐視國會罪」是如何規定?行政院的說法又是否屬實?
鍾秉哲
2024-06-07 08:40
風生活
即時
娛樂
劉若英遭控共犯!親姊被爆「趁祖母失智」操弄房產 前夫疑涉「女星姦殺案」人間蒸發
知名藝人劉若英和祖母感情甚篤,怎料卻傳出她因頻頻在社群平台曬出陪病祖母的照片,因而惹怒家族親友,住在美國的姑丈徐東榮跨海控訴劉若英的親姊姊劉若玉涉嫌操弄祖母財產;劉若英為了護航姐姐和姑丈一家撕破臉、形同陌路,表姊妹也反目成仇,搞到家醜人盡皆知,姑丈一家甚至指控她是「共犯」。
陳怡穎
2024-06-05 10:09
新聞
政治
「藐視國會罪入刑法」三讀 公務員虛偽陳述最重關1年
國會改革大勢已定,立法院會今(28)日傍晚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三讀修正後,於今晚9時許續審藍委擬具的《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並在深夜近11時,由院長韓國瑜敲槌宣布照國民黨與民眾黨團共同提出的再修正動議通過。據三讀通過條文,若公務員於立法院聽證或受質詢時,就其所知重要關係事項虛偽陳述,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20萬元罰金。
鍾秉哲
2024-05-28 23:40
新聞
政治
國會改革》官員虛偽陳述罰太重?羅智強曝他國刑責 法部次長坦言:台灣最輕
國會改革引爆朝野衝突,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27)日於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質詢時強調,由國民黨及民眾黨團共提的《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再修正動議,罰則相對其他民主國家是最輕且範圍最限縮的;法務部政務次長徐錫祥答詢時也坦言,若相對羅智強提出的其他國家,台灣對說謊官員刑罰確實最輕。
鍾秉哲
2024-05-27 12:18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石之瑜觀點:廢除死刑與備戰殺敵——虛偽嗎?
廢除死刑不只是價值,更是勇氣,有意識地要求自己超越仇恨與報復的人性。但這樣的勇氣基於一時流行的成份居多,口才表演壓過思想性,以致於對廢死當下面臨的抵制,缺乏深刻反省與認識。
石之瑜
2024-04-27 05:50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新北
黑心海鮮吃下肚!新北業者「中國蝦改成台灣產」竄改有效期限…4年海削6.2億
新北市一家冷凍水產公司「御宏貿易」負責人陳志新涉嫌從2019年到2022年期間,指示不知情的員工非法重標進口自中國、中南美洲、日本等地的海產,竄改產地和有效日期,導致他被檢調查獲前,共計已有6.2億元的過期蝦仁、干貝在市面上流通,陳志新被依詐欺取財、偽造文書、商品虛偽標示不實等罪嫌起訴。
陳怡穎
2024-04-18 10:18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對死傷、對難民,誰最虛偽誰是公敵?
今日全球有兩大熱戰仍持續著,一個是2022年2月24日開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攻擊,另一個是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的極端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攻擊後,以色列開始對加薩走廊展開報復性攻擊。許多台灣人可能覺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戰爭罪行,而以色列有正當反擊的自衛權,但您可能沒思考過,北約欺弱怕強才造成代理人烏克蘭戰爭,以色列長期欺壓巴勒斯坦造成哈瑪斯的極端。對戰爭的死傷與難民,讓我們看清誰最虛偽誰是公敵,找到世界和平的出路。
阿寶JH Wei
2024-03-09 06:00
風生活
職場
職場上哪種個性最容易吃虧?她看清人性本質,用切身經歷警世:工作場合最該小心1種人
這世上有一種人,註定就是會吃很多「太真」的虧。
悅知文化
2023-10-01 11: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 WTO裁定違規!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凸顯中方的虛偽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小組8月16日發表報告稱,中國對美國的某些進口產品徵收額外關稅,與其在世貿組織的義務不相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對世貿組織的這一結論表示滿意,並說中國決定針對美國提起申訴而同時又單方面用關稅進行報復,這「凸顯了它的虛偽」。
美國之音
2023-08-17 11:56
風生活
教育
心理
處罰與虐待的界線是什麼?她揭幼稚園老師的虛偽面具!打了孩子卻說:是在管教
仁川的一所公立幼兒園頻繁發生兒童虐待事件,園長主張打孩子不是虐待,而是為了管教和矯正行為,媒體公開的這段錄音引發了熱議。園長唆使施暴的老師在接受警方調查時,聲明不是虐待而是管教孩子。錄音檔出現「只不過用手指敲了幾下頭、把孩子抱到桌上,不是該死的罪過嘛,我不認為有嚴重到要被社會這樣撻伐」,並且批評家長為「育兒無知者」的內容。
台灣東販
2023-07-07 15:20
即時
風生活
教育
台北
北一女校門外電話亭「垃圾塞滿」路人傻眼 真相曝光眾怒:學校鴕鳥心態又虛偽…
一名網友日前發現,北一女校門口一處電話亭內竟被塞滿雜物,照片曝光後引發外界討論,不過該網友指出,電話亭內的雜物並不是垃圾,而是「學生一整天的動力來源」。原來這些雜物其實是外送員將餐點放在電話亭內等學生來領取,網友則質疑校方作法,批評校方不願意設置外送放置區,「明明學生有這需求,學校卻要假裝沒看見,不做任何設置或規範」。
吳哲宜
2023-04-13 17:43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台南殺警案及虛偽作秀的「社會安全安網」
「台南殺警案造成兩位警員殉職,震驚全台!」隱藏之深切問題,實為「外役監受刑人逃獄」及「社會安全網漏洞。」林嫌之強盜等案件定執行刑8年4月,其犯罪手法係竊取機車、「兩度」持水果刀至超商佯稱買菸,並以空氣槍脅迫店員,搶劫得手逃逸後再棄車(南院109年度訴字第89號刑事判決;本次林嫌殺警後同樣至超商行搶)。問題是:「林嫌已入監服刑,為何仍能逃獄,並犯下殺警案?」
楊岡儒
2022-08-24 14:30
財經
商業
經濟
韓國新總統重新擁抱核電!連反核者都感嘆:前任說一套做一套,有夠虛偽!
韓國總統尹錫悅著意大力推進韓國核能工業發展,這與前任文在寅時期推行的「去核電」政策背道而馳。不過這一政策轉變在韓國國內並非只遭遇批評之聲。
德國之聲
2022-07-12 18:4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