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血汗醫護 文章列表
#
血汗醫護
約 3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台灣醫療亂象登國際期刊!小腦袋事件被點名 醫:林靜儀惡行全世界都看見
今年年初,全台醫療院所面臨量能吃緊,急診與加護病房人滿為患,醫護人力掀起出走潮,此現象近期登上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報導內容提到一位政府官員在社群媒體上,對疲憊不堪的急診醫師發表輕蔑且帶有嘲諷的回應,進一步激起了民憤。
李孟恩
2025-04-26 15: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台大護理師起薪近6萬是行情?事實查核中心揭真實數字
衛福部近期針對醫護職場議題,強化院內病床調度機制、加發夜班獎勵來減緩人力吃緊,並公布醫院護理人員薪資行情,後續有部分媒體跟上報導,指稱台大醫院院聘護理師起薪5.9萬元,這項數據一出,引發臨床護理人員不滿。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後續比對台大醫院護理部官網,算出護理師的薪水。
李孟恩
2025-03-19 08:5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護理人力不足就「跨科支援」?工會怒了揚言告邱泰源:根本是變相壓榨
衛福部與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等團體昨(13)日開會協商,承諾將擬定護理人員跨科指引,引發未受邀與會的護師工會不滿,認為護理人員根本就不應該跨科支援,不但造成更大的負擔,且危及病人安全,並揚言將對邱泰源提告。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衛福部將整理2種版本,待護理師團體達成共識之後再執行。
黃天如
2025-03-13 18:09
新聞
政治
國內
醫療健康
急診變「擠診」主因護理人力缺 邱泰源與醫療工會達3共識 推護理費進薪資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等各醫療工會,今(12)日與衛福部長及相關官員進行意見交流,針對近期常被討論的急診壅塞,以及護理人力流失等議題進行討論。因為護理人力缺乏,護理人員常被要求跨科支援,例如小兒科被派去急診等,令護理人員壓力山大,更加做不下去。衛福部長邱泰源親口承諾,將訂定護理人員跨科指引,保障第一線護理人員的權益。台灣醫療工會全聯會副理事長郭蕢瑩表示,「今天部長的表現非常有魄力,要是以後都這麼有魄力就好啦!」
黃天如
2025-03-12 20:48
新聞
政治
醫療健康
護理師「月薪7萬」是行情價?她揭用命換錢現況:衛福部灌水灌到離譜
急診壅塞再度逼出護理工作血汗、薪資偏低的問題,衛福部日前在網站上公布國內各級醫院護理人員薪資行情,數字曝光後,馬上遭到基層護理人員質疑「灌水」;藍委更痛批衛福部公布的數據,猶如「國王的新衣」,根本脫離現實。衛福部今(6)日強調,網路上公布的護理人員薪資是「平均值」,無法反映每名護理人員的真實薪資,公布目的主要是供護理人員求職參考用。
黃天如
2025-03-06 23:16
新聞
政治
國內
醫療健康
急診壅塞海嘯來襲!醫揪「1痛點」嘆:難怪民眾全擠醫學中心
急診壅塞海嘯來勢洶洶,除了解決護理人力流失的問題,落實分級醫療也是一劑強心針。無奈國人多年來自由就醫的習慣早被「慣壞」,若是現在要限制民眾小病一定不能去大醫院,尤其是急診,一定要有策略與技巧,否則恐將民怨四起。地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根據《健保法》明文規定,民眾前往醫院急診的部分負擔為百分之二十;但事實上,目前即使是醫學中心,部分負擔大概也只在6%~7%左右,與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差距有限,難怪民眾無論如何就是要往醫學中心急診擠。
黃天如
2025-02-28 14:27
新聞
政治
醫療健康
衛福部長突襲急診稱「壅塞趨緩」 護師揭真相:1小時內「乾坤大挪移」
台灣的急診醫療量能逐漸惡化,衛福部長邱泰源昨(26)日赴北市多間醫院急診部門了解情況,稱壅塞等床情況已經慢慢趨緩,跟平常的狀況已經差不多。對此,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怒轟,部長視察前,醫院就提前收到通知,將急診待床的病人全部塞進不同科別的病房,還有護理師痛批,「搞到我們下不了班,急診忙、病房也亂,部長還是不要下來視察好了」。
李孟恩
2025-02-27 23:2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急診塞爆如何救?護理師公會提「六大解方」:加薪1萬元十分合理
全台各醫院急診壅塞持續未解,關鍵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護理人員不足,醫院只能關床因應,導致病人塞在急診進退兩難。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27)日發出聲明,要求政府正視並採取有效措施,並直言形成「護理人力短缺→病床關閉→急診壅塞」惡性循環的原因,就是護理師護士的待遇太低,並提出六大解方,其中,首項就是要求透過公務預算補助醫院護理人員薪資,每人每月1萬元津貼,直到護理人力有效回流為止。
黃天如
2025-02-27 22:31
新聞
政治
林靜儀嗆醫小腦袋 藥師怒批「大頭症」:做立委時罵官員,做官員時罵人民
全台急診壅塞長達近兩個月,再度成「擠診」,基層醫護人員叫苦連天!有醫師在社群平台呼籲衛福部重視,但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一句「呵呵,小腦袋」的回應,引發輿論撻伐。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出面痛批,林靜儀做立委時罵官員,做官員時罵人民,真是台灣奇跡,還罵基層醫療人員是「小腦袋」,這不是霸凌,什麼才是霸凌?
李孟恩
2025-02-27 17:06
新聞
政治
林靜儀「呵呵小腦袋」言論惹議 她怒斥「嘴秋」:台灣醫療將進入ICU
台灣各大醫院急診部門近期出現嚴重壅塞,有病患要進ICU加護病房卻等不到床,也讓護理師工作負荷過重的問題浮上檯面,有急診室醫師留言求救,卻被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在社群平台以「呵呵小腦袋」、「你大腦袋棒棒」等語回應,引發輿論撻伐。對此,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怒批,「林靜儀嘴秋用輕蔑的小腦袋,回嗆抱怨的基層醫師」,衛福部如果只是得過且過,台灣醫療就只能自己進入ICU。
李孟恩
2025-02-26 19:55
新聞
政治
被爆急診壅塞時她在嗨唱 林靜儀:出席餐會是工作,當天停留不到1小時
全台各醫院急診壅塞情形嚴重,有醫師在社群平台呼籲衛福部重視,結果衛福部次長林靜儀竟用「呵呵,小腦袋」的說法回應,引發輿論反彈。國民黨籍桃園市議員凌濤今(26)日更爆料,在醫護水深火熱的同時,林靜儀卻在19日晚間出席製藥公會春酒致詞、唱歌,還留下來與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熱情嗨唱,政務委員陳時中也出席,凌濤無奈說「台灣醫療環境亟待改善,但這些人心思早已不在人民身上」。對此,林靜儀回應,出席醫事團體活動是工作,餐會當天甚至停留不到一小時。
李孟恩
2025-02-26 17:51
新聞
政治
林靜儀「呵呵小腦袋」延燒 黃揚明直言她有防禦心:預設陳情都是來嗆聲的
全台醫院急診壅塞,日前有急診醫師在社群網站上為此向衛福部喊話,結果被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回覆「呵呵,所以你的小腦袋裡,政府按一下鈕,事情就會完全改變了嗎?」引起外界討論。對此,媒體人黃揚明在網路節目《阿姊反抗軍》上指出,林靜儀的個性有一個毛病,她會預設有人找她陳情是為了嗆聲、質疑,會有一個很奇怪的防禦心,習慣會用高高在上、說理的方式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陳明遠
2025-02-25 22:57
風生活
娛樂
山道猴子作者推出新作《媽媽得了癌症》! 再次直擊人性和社會問題,網讚:看完直接哭爆
曾製作經典神作《山道猴子》的網友EricDuan近日再推新作品,劇情描述主人公的媽媽忽然患上癌症,但不聽醫生指示,反而聽信各種傳言偏方,最終導致男主角的生活崩壞,更提到不少社會議題如醫療現況、房價飆漲等,讓網友看完都忍不住直呼「帶入感超強!」
吳欣蓉
2024-08-15 16:29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護理類統測報考人數創新低「剩2083人」!關鍵1條件沒解決…醫院「有床不給住」再惡化
近年來國內護理人員匱乏,人力荒導致許多醫院有空床卻無法接病人,最終只好關閉病房因應。然而根據四技二專統測公告報考人數,今年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為2083人,連續五年下滑且創歷年新低,未來護理人員的缺工問題恐會更加嚴峻。
王宇薇
2024-03-26 12:57
新聞
政治
薛瑞元澄清要醫護「賭看看」是開玩笑 工會批扯謊:自圓其說還要怪別人
為討論醫護勞動血汗問題,衛福部長薛瑞元昨(22)日與工會代表開會,但護師公會顧問陳玉鳳卻指出,薛瑞元竟稱要她賭賭看3個月大選後會不會有像他這麼好的部長,薛瑞元今(23)日則說是在半開玩笑。對此,陳玉鳳稍早回應,她根本沒有跟薛瑞元半開玩笑,她是很慎重的問為什這些問題3個月後才能回應,自己亂講話還要怪別人,真的很糟糕。
羅立邦
2023-11-23 13:32
風生活
隔離病房奮戰10小時!護理師衣褲「濕到會滴水」,1張照片湧萬人按讚打氣
本土確診數大幅上升,造成醫院就醫、PCR人數暴增,有護理師在臉書透漏,自己在隔離病房工作4小時忙到衣服褲子全濕,且還要再拼6小時,讓看到的網友紛紛心疼湧入打氣,感謝醫護的辛苦付出。
王祉茜
2022-05-10 00:05
新聞
國內
日增千例怎防疫?醫對比「與病毒共存前輩」嘆:台灣只有血汗醫護這塊勝出
國內疫情嚴峻,13日新增確診數包含境外移入者已逼近千例,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更坦言未來恐有單日「破萬例」的可能。對此,醫師蘇一峰對比早已宣布「與病毒共存」的英國,感嘆台灣現行防疫措施多未妥善,僅有「任勞任怨的醫護人員」這塊勝出。
李瑋萱
2022-04-14 18:45
新聞
國內
與Omicron共存?醫示警:整個社會若放棄抵抗,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
Omicron新變異株肆虐全球,台灣本土也出現4條Omicron傳播鏈。對此,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Omicron傳播更快、症狀輕微,疫情演變難以預測;他更示警,若整個社會放棄抵抗,稱要和病毒共存,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
鍾秉哲
2022-01-16 07:13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觀點投書:美國確診多到不必疫調?請給病患多一點隱私
我永遠無法知道,今天美國確診的某一人,究竟是全國第幾位確診者?畢竟,這裡經常分權獨立,自治程度到五十個州好像五十個國家。若縮小範圍至州或城市,我一樣無法得知,誰是第幾號確診者?他是男是女?幾歲?是什麼職業或身份背景?是境外還是境內染疫?是何時出現病徵?曾去過哪些地方?追溯足跡還精準到何日、何時、何地!確診者可能接觸過什麼人?病患A和病患B之間又是什麼私人關係?他們的工作環境在有員工確診後,又提出什麼相應的執行措施?
洪美可
2021-01-27 05:30
新聞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檢驗、檢查、拿藥都將漲價!為救健保,部份負擔漲3、5百,全年開銷將增3千5
健保財務缺口擴大,恐面臨財務危機。健保署長李伯璋23日坦言,正在討論健保費率,並考慮收取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可能採定額或定率,但會訂定年度上限,初步規劃為每人3500元。
中央社
2020-07-23 15:3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