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血管 文章列表
#
血管
約 55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又有產品要退出台灣市場!全因「政府1規定」廠商不玩了,5月起恐全面斷貨
繼日本泰爾茂(Terumo)旗下血管封合凝膠「AQUABRID」因健保給付過低退出台灣市場後,醫界再度爆出關鍵急救醫材「血管攝影導管」也因健保壓價問題面臨全面斷貨。
林瑩真
2025-05-03 11:35
新聞
國際
醫療健康
全球暖化的「米食族大危機」!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稻米砷含量上升,多吃飯恐導致罹癌、心血管疾病
一項由哥倫比亞大學公衛學院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可能顯著影響稻米中的砷含量。當氣溫上升超過攝氏2度並伴隨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時,稻米中的無機砷濃度會上升,由於稻米是數億亞洲人、更是全球超過半數人口的主食,每天食用稻米的人數超過小麥或玉米。亞洲民眾的健康風險在2050年之前大幅增加,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發表CO2濃度和氣溫上升如何影響稻米砷含量的研究。
國際中心
2025-04-20 14:31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泡麵最不健康的不是調味粉包?一周能吃多少次?醫曝最佳食用指南:切勿喝湯底
越南泡麵近日頻頻被驗出含有「蘇丹紅」與「環氧乙烷」等一級致癌物,引起大眾對即食麵安全性的高度警覺。雖然問題產品多數已於邊境被攔截,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仍在社群平台發文提醒:泡麵雖然方便美味,但其中潛藏的健康風險不可輕忽。
龔渝婷
2025-04-17 17: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別被體重數字騙了!「瘦胖子」死亡風險比肥胖者高5成 年紀愈大愈危險
許多人知道肥胖與慢性病的關聯,但你以為體重正常就代表健康嗎?全球約有45%的人屬於所謂的「瘦胖子」(MetabolicallyObeseNormalWeight,MONW)即代謝性肥胖但體重正常的族群。值得警惕的是,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研究顯示,這些族群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且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黃天如
2025-03-31 15:18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郭瑤琪拔管逝世 主動脈剝離一發作「前胸痛後背」 注意兩時段最致命
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緊急送醫,最後不幸宣告不治。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的最典型症狀就是人生中最慘的前胸痛到後背,急診一聽到這樣的描述就知道情況不妙;但也有不少人是以胸悶痛、心肌梗塞、中風、下腹痛、腳突然沒力來表現,哪個部位的血管因為剝離受到影響,就會有相對應的症狀,增加診斷困難。
黃天如
2025-03-24 13:15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免疫力下降不是老年人專利 醫揭年輕族群3大壞習慣:發炎罹癌風險增
天氣忽冷忽熱,流感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免疫力低下不僅增加感染流感的風險,還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提醒,許多人誤以為免疫力衰退發生在50至60歲,但根據歐盟研究指出,人體免疫力從40歲起便開始明顯下降。這種「免疫老化」現象使人體更容易受感染,疫苗保護力降低,帶來的老化發炎更會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風險。
黃天如
2025-03-10 22:00
風生活
健康
健保新政策3/1上路!擴大給付「2族群」受惠,條件資格一次看
編按:健保署自3月1日起擴大SGLT2抑制劑用於給付糖尿病的健保給付範圍,適用於慢性腎臟病和心衰竭,給付前提須要看2數值和1條件,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強調,條件是患者要參加照護網(腎病共照網)。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補充,腎絲球過濾率(eGFR)數值介於25~60、尿中白蛋白尿/肌酸酐比值(UACR)介於200~5000之間,且參與健保署早期CKD與Pre-ESRD照護計劃的患者,即符合健保給付資格。
優活健康網
2025-02-28 11:00
風生活
健康
擔心老後失智怎麼辦?研究指出每天喝1飲品,能預防腦力流失、清除血管栓塞
茶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料,根據記載最早喝茶的人,是西元前二七〇〇年的神農氏。在東方,人們沏壺沖泡;在西方,人們一早將茶注入杯子提振精神。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流傳近五千年的茶,具有健康的效益。最新的研究更發現,喝茶可以增進大腦的運作效率。
天下雜誌
2025-02-09 10:20
風生活
健康
心肌梗塞有什麼前兆?不只胸痛!心臟科醫師曝出現5症狀要注意了
編按:心肌梗塞來得又急又兇,但其實身體會提前發出警訊,例如胸痛、左臂痛、頭暈等症狀,千萬別忽視!很多人以為放支架就能一勞永逸,但血管硬化是全身性的問題,真正關鍵還是日常保養。想預防心肌梗塞,記住「護心八要點」,控制三高、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才是守護心臟的最佳方式。這篇文章帶你認識心肌梗塞的前兆、復發風險,還有最有效的預防之道!
天下文化
2025-02-09 09:50
風生活
健康
冬天睡覺暖氣開幾度最好?醫師公布正解,6個保暖小撇步耐寒暖整夜
寒冷的冬季,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時期,尤其是在家中,人們容易因為放鬆警惕而忽略潛在的健康威脅。清晨氣溫偏低,再加上從溫暖的被窩突然起身或遭遇溫差刺激,會引發血管劇烈收縮和血液黏稠度升高,成為心血管事件的誘因。
黃軒
2025-02-08 08:20
風影音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過年吃這些狂降壞膽固醇!5大食物清血管!
你知道怎樣才能不吃藥狂降壞膽固醇嗎?今天邀請到名醫劉博仁醫師、郝文瑞醫師、陳冠任醫師、袁明琦醫師來告訴大家,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小心糖尿病、腎衰竭、腦中風找上門喔!控三高降血脂,名醫教你怎麼吃!
下班經濟學
2025-01-31 18:00
新聞
政治
陳菊腫瘤手術後腦血管阻塞 陳其邁透露復原狀況
監察院長陳菊去年在高醫就診檢查在右側腎臟發現腫瘤,手術後出院前發生左側腦血管阻塞。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7)日表示,陳菊復原的狀況很好,會持續與高醫保持聯繫。
張庭維
2025-01-27 16:03
品味生活
一口年菜三克鹽? 鹽分超標 醫示警:三種慢病族群發病風險高「低鹽高味」遠離心血管危機
農曆新年是家人團聚、享受美食的時光,但豐盛的年菜和頻繁的聚餐使得國人鹽分攝取量大幅增加。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相當6公克食鹽),但實際攝取量往往超標。過量的鹽分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營養師賴慧芳提醒,隱藏在年菜中的高鹽含量,不僅威脅著慢性病患,也讓每個人的心血管健康面臨潛在危機。
唐可欣
2025-01-20 15:45
新聞
國內
當心冷到中風!單側無力、口齒不清都是徵兆 黃金4.5小時內這樣做還有救
冷氣團來勢洶洶,氣溫驟降幅度驚人,而低溫與溫度驟降會造成血管收縮,進而使血壓上升,增加腦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德國一項研究指出,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2.9度,中風風險會增為1.1倍;若是心血管風險較高的族群,包含三高、心房顫動、吸菸、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習慣,甚至有腦中風家族史等,風險則會增為1.3倍。
黃天如
2025-01-15 16:09
風生活
即時
全台「10天437人OHCA」!急診湧入3類病患:出現5病症恐是「心臟病前兆」
今年冬季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低溫帶來健康隱憂。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今年過去10天內,全台因非創傷性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而失去生命的人數高達437例,其中單日紀錄更突破54例,創下今年新高。
周育信
2025-01-11 14:12
風生活
健康
不是鮭魚、鯖魚!專家推這1種好魚「富含DHA、營養超高」,還能降膽固醇、護心血管
虱目魚以英語「牛奶魚」(Milkfish)之名通行世界,其最早的命名由來,可能來自外表的顏色,而非營養豐富如牛奶,但虱目魚確實是營養豐富的魚類。自古以來,魚類一直是人類蛋白質食物的重要來源。虱目魚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也含有豐富的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等,常吃虱目魚有益身體健康。
貓頭鷹
2025-01-03 17:08
風生活
國內
健康
新知
天氣
即時
冷氣團奪命3天112例!非典型族群也可能猝死?醫師揭6大高風險時刻
強烈大陸冷氣團籠罩台灣,全台多處氣溫驟降,越晚越冷,北部最低溫恐下探10度,中部約12至14度,南部14至18度,東部大約12至15度,晚間氣溫可能再創入冬新低。受到氣溫驟降影響,根據消防署統計,從聖誕夜(25日)至今(28日),短短3天內已有112件非創傷心肺功能停止(OHCA)案例!
周育信
2024-12-28 14:23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強烈冷氣團發威!國健署曝「2大錯誤抗寒行為」很危險,做錯無法保暖反而還傷身
隨著強烈大陸冷氣團報到,氣溫連日驟降,國民健康署(國健署)也發文提醒民眾除了應做好保暖工作外,若為心血管疾病者、高齡長輩或三高族群更要注意健康飲食,遵循「三低一高」的原則,以及規律運動等,並特別避開2大不適當抗寒行為,以防低溫帶來的健康影響。
吳欣蓉
2024-12-28 12:36
新聞
政治
陳菊二度中風!健檢發現腎臟腫瘤 出院前驚傳腦血管阻塞
現年74歲的監察院長陳菊,在高雄市長任內曾經中風,近日再傳健康狀況亮紅燈,各界關注。監察院今(27)日稍早才證實陳菊現於高醫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照護,但有媒體報導,陳菊出院前突被發現腦血管阻塞,高醫團隊立即展開治療,如今健康狀況穩定。
李瑋萱
2024-12-27 16:38
新聞
國內
冬天喝酒能暖身?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小心 國健署曝2大禦寒NG行為
2024年即將邁入尾聲,寒冷的冬季氣候使各地氣溫偏低。國建署提醒,歡慶佳節時應做好戶外保暖,由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3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特別是頭頸與四肢的保暖,避免喝酒暖身、取暖燙傷的NG行為,以防範低溫帶來的健康影響。
黃天如
2024-12-26 0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