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被害人權益 文章列表
#
被害人權益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新北
新北法制局: 三峽車禍已安排專業諮詢律師協助家屬 、也請民眾應避免網路不實謠言與揣測杜撰,免於因謠言觸法!
法制局立即安排本府法律服務律師擔任本案專業諮詢律師新北市政府法制局今(21)日發文表示,有關三峽北大國小路口發生重大車禍事件,法制局立即安排本府法律服務律師擔任本案專業諮詢律師;並請社會局社工於進行個案訪視時,逐一告知當事人相關聯繫資訊,以提供法律協助。為保障被害人權益,法制局已洽請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新北分會,即時啟動關懷及協助機制,並偕同相關單位進......
李梅瑛
2025-05-21 19:07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徐承蔭觀點:建構以「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為中心的國家法律制度 ─廢除死刑的鳥盡弓藏?
「如果有一天,我們去爬一座山,隊伍中有一個人,故意將一位或數位隊友推下山谷,當場摔死了。『我們』─還要不要讓這位隊友‧繼續陪你爬山?」
洪文玲
2024-04-28 06: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徐承蔭觀點:被遺忘的隱形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呢?
說句扎心的話:每隔一段時間,社會上就會出現重大犯罪事件。這是來自一位被害人律師的觀察。
徐承蔭
2023-12-30 06: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洪文玲.徐承蔭觀點: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的劃時代里程碑
孟子曰:「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離婁章句上>
洪文玲
2023-01-15 15:00
評論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檢方向弱勢被害人討要利息之省思
「檢方向被害人家屬追討補償金利息,北高行政法院判決敗訴。為什麼?」2022年10月2日一則新聞載《210萬犯罪被害人補償金竟得加息返還》,該案(北高行111年度訴更一字第9號,下簡稱該案)為2015年間新北檢案件,之後被告獲判無罪,檢方對先前領取「被害補償210萬之家屬」請求返還並加計「每年百分之五利息?」也就是每年十萬元左右之利息。以下筆者評論此類型案件,懇請檢方(補償委員會)省思。
楊岡儒
2022-10-09 14:40
新聞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市府首創「重大社會案件被害人關懷聯繫平台」 關注犯罪被害人權益
台中市政府4月15日下午成立「台中市重大社會案件被害人關懷聯繫平台」,此平台是對犯罪被害人保護相關業務,由台中市政府秘書長黃崇典召集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台灣台中分會、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中分會、法制局、社會局、衛生局、警察局、勞工局、民政局及各區公所共同參與,共同提供犯罪被害人整合性服務。
王秀禾
2022-04-22 00:25
新聞
國內
調查
一句「不要想太多」成折磨!愛女遭殺害讓她8年看盡被害人最心碎之路:悲傷不會那麼快過去…
「法官問你希望怎麼判,你講『死刑』,法官就真的會這樣判嗎?就算我今天喊說要他『死刑』,他可能最重就是無期徒刑,如果哪天他出來,會不會覺得『你們都不放過我』……」
謝孟穎
2021-08-31 09:00
新聞
國內
調查
盼凶手真心道歉,卻換來一句「我有法律緘默權」…律師看司法失衡:被害人求「平等」最難
「我連抱怨和道別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將悲痛埋在心裡,我還在療傷,每一次出庭,那幾乎癒合的傷疤又重劃了一次,沒那麼快能走出傷痛的……整個司法過程對被害者及家屬而言,真的是凌虐……」
謝孟穎
2021-08-31 08:50
新聞
國內
調查
2歲幼兒遭灌毒虐死還被酸「他爸想發喪子財」!她10年奔走最心碎死亡現場,看盡被害人哀歌
「在法庭把解剖相驗每個部位傷勢亮出來、證物凶器拿出來,讓4個加害人釐清過程還原現場,那是我最痛苦的時候──聽到他說地上有血、孩子被呼巴掌,我會把孩子被呼巴掌的畫面、遺體口腔內部斑駁又牙床瘀血的畫面連結起來、開始重組,那時候,我每天晚上都不能睡……」
謝孟穎
2021-08-31 08: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司改喊半天,不如把犯罪被害人保護當回事
根據中正大學2月公布的〈109(2020)年臺灣民眾對司法與犯罪防制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僅有26.7%民眾對於法官可公正公平審理與判決刑事案件持正面評價,代表有7成民眾對法官審判普遍不信任。
張柏勛
2021-08-10 05:30
地方新聞
新竹
提升犯罪被害人權益 專題研討擬對策
新竹振道記者萬世璉/新竹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6-08-25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