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趨勢專欄 文章列表
#
趨勢專欄
約 3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趨勢專欄》Trump高舉保護大旗,停滯性通膨再現江湖
近期美國掀起的貿易戰恐提高消費者價格、降低國內工資、削減經濟成長,Fed主席Powell警告關稅壁壘最糟的情況,將導致美國陷入停滯性通膨。而前Fed主席葛林斯潘亦在2017年即開始重複警告,未來幾年利率及通膨將上揚,美國正通往停滯性通膨的路上。Trump執意掀起貿易大戰,且沒有收手的跡象,促市場對於停滯性通膨的擔憂再次浮現檯面。
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2018-09-16 06:3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趨勢專欄》日本失落十年血案在前,中國終將力挽狂瀾
回顧過去百年,全球各國曾經四度顯著開打貿易戰,包括(1)1930年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而後引發的全球戰火、(2)1962年美歐的雞肉貿易戰、(3)1970、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廣場協議後讓日本進入失去的10年,以及(4)21世紀初的鋼鐵貿易戰。前面兩場貿易爭端與相關評析可參考5/25出刊的「美國舞劍意在籌碼,歷史經驗市場反應不一」。
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2018-07-16 06:1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趨勢專欄:新興市場崩跌噩夢重演,危機入市時機未到
今年4月以來國際美元持續走高,多數新興貨幣大幅下挫,一波波跌勢導致投資人看衰新興市場後市。回顧過去五大新興市場危機,可觀察到當時新興金融市場發展較不成熟,且為維持低通膨,新興國家多採固定匯率制度,但在金融市場波動之際,為維護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大量消耗外匯儲備,重挫自身還款能力,驗證了固定匯率制的弱點,使多數國家最終轉向浮動匯率制。當前多數新興國家已記取教訓,且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10年的牛市,促新興國家得以累積大量的外匯存底(例如俄羅斯目前外儲為當年危機前的23倍),應有較大本錢對付當前金融市場的震盪。回顧過往危機,新興市場崩跌後迎來的是一波幅度不小的反彈,不少投資人看好長期報酬,趁勢逢低買入。惟須注意,部份新興國家仍長期處在雙赤字、高債務的風險下,且新興國家多為出口導向國,政府傾向喜愛偏貶的貨幣,以提升國家出口競爭力,因此部分區域貨幣在危機後長線仍處貶值態勢,不適合長期持有(表3)。
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2018-06-28 06:3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趨勢專欄:幣改稅改齊下,印度債市投資吸睛度百分百
金磚四國之一、南亞第一大國的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是各國主權基金、全球養老基金及各大企業關注的投資焦點。除歐美廠商爭相搶進外,在外資對印度的投資當中,近年來亞洲國家佔比亦急遽拉升至近30%,騰迅、阿里巴巴及鴻海等皆名列其中。印度面積為世界第七,截至去年7月全國總人口更直逼13.4億、位居世界第二,不排除有望於近年內超越第一大國中國,且其平均年齡不到30歲,顯示印度人口紅利十分龐大,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持不容小覷。
胡賓霓
2018-03-04 06:3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科技
趨勢專欄:比特幣越戰越勇、地表最強貨幣漲勢待續
2008年一篇論文揭開比特幣(Bitcoin,BTC)神秘面紗,之後波瀾不斷也未見其衰敗,從今年走勢來看,比特幣勁揚超過22倍,雖從2000美元漲至3000美元費時55日,但從13000美元衝破16000美元卻僅花一天時間,其漲勢兇猛令電子貨幣泡沫將至的爭論越演越烈。連散布WannaCry勒索病毒的駭客也難逃比特幣魅力,要求以比特幣作為贖金、青睞其具匿名性且不受地域限制等特性,加上比特幣為最早誕生的虛擬貨幣,市佔率、市值和流動性都相對較好。不過也因為比特幣擁有上述特質,助長各國政府擔憂比特幣甚至其他虛擬貨幣淪為非法工具,促使監管紛紛出台,其中9月中國即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英韓也相繼提出要求數字貨幣交易參與者公布身分、擬成立特別工作小組等措施。惟短期因市場資金充裕、全球大型交易所有推出比特幣期貨等意願,預計比特幣仍有機會獲撐偏上,不過隨監管趨嚴趨勢漸顯、虛擬貨幣市場競爭激烈,加上期貨的誕生象徵空方的加入,恐加劇比特幣未來暴漲暴跌機會。
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2017-12-15 06:30
評論
風生活
國際
財經
趨勢專欄:MiFID II風暴來襲,吹皺歐盟金融一池春水
自美國總統Trump上任以來,除大規模影響全民利益的稅制改革外,放鬆金融監管也一直是金融圈最為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歐盟卻主張推動改革《金融工具市場指導修訂版》(簡稱MiFIDII),藉此整合金融市場規範、增加訊息透明度以及對消費者的保護,以下我們將簡單介紹MiFIDII規範框架,以及該法規將對市場參與者帶來的可能影響。總體而言,雖MiFIDII監管框架明顯偏向利好投資者,上路後恐將衝擊歐盟乃至全球資產管理業者的業務及利潤,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MiFIDII使交易趨向公平、更加透明化,也有利長期優勝劣汰、進一步完善整體金融市場,且MiFIDII要求各公司提交的大量交易資料亦可激發大數據分析應用,符合現在各大產業朝人工智慧邁進的趨勢,也有利整體金融業未來持續蓬勃發展。
胡賓霓
2017-12-04 14:40
評論
國際
財經
趨勢專欄》石油美元今非昔比,美國融資命脈轉向中國
1974年後美國大抵掌握以美元當作石油的計價結算貨幣,促成石油美元風行,美國得以不斷發行債券融通,以支持國內經濟發展並維持國際霸權地位,這是全球給予美元的特權(privilege)。2014年油價崩跌,石油美元的影響力逐漸下降,中國則依靠貿易順差成為美債前兩大買主,晉身美國海外最有影響力的融資者之一,國家勢力間消長由此可見。長久以來中國努力推行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但從全球外匯儲備及使用程度來看,美元地位雖逐漸式微但尚難以撼動,而部分國家則使用非美貨幣計價的原油結算,盤算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但目前而言都是徒勞,各國對美元的信賴仍相當強大。而OPEC國家想恢復昔日榮光,推升油價乃首要,美國頁岩油生產雖然延緩油市再平衡步伐,但美國企業亦無法大幅拉高產量,彼此間具有微妙的平衡。目前看來,Brent年底前將在55-70美元/桶間,惟石油美元要回到以往的強大還有一段長路要走,石油美元影響力已今非昔比,後續需關注沙國及伊朗在中東的較勁。
黃泓霖
2017-11-20 06:30
評論
兩岸
財經
專欄
趨勢專欄:習近平強人時代揭幕,高舉社會主義大旗
5年一度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成功吸引全球目光,在西方民主政治備受質疑的同時,中國已重新擦亮社會主義的招牌,習近平不僅打破隔代指定接班的潛規則、亦未欽點下任接班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黨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成為毛澤東之外唯一於掌權時期思想即列入黨章的領導人,習家軍大舉攻佔中央政治局,且中央政府擬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及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藉以提升對中國各地方勢力的制衡,進一步推動中央集權,在在顯現習近平的權力正不斷擴張,幾乎宣告了集體領導制度的崩解,未來幾年可能重新走回獨裁的道路,就貫徹改革來說、此或許亦非壞事。另就經濟與金融政策方面,PBoC行長周小川即將退休,推測熱門人選郭樹清、蔣超良可能帶來快慢不同的改革開放速度,惟今年來金融監管趨嚴、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基調不會改變,並將持續推動人民幣雙向波動格局,預計中國境內債殖利率高檔偏上行、CNY年內支撐落在6.70附近。
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2017-11-08 06:30
新聞
國際
財經
趨勢專欄》獲利無限、損失受控,可轉債後市潛力無窮?
伴隨著全球經濟國際化的腳步加速,企業經營環境變動劇烈,市場交易也日趨複雜,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籌資成為企業主最為關心的議題之一,而在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11年歐債危機的衝擊下,金融市場面臨劇烈波動,投資者亦紛紛追尋安全有利的投資工具,可轉換公司債便從中立足了自己的市場。可轉債最早從英國發跡,目前則以美國為發行最大宗,而在2016年初造成歐洲銀行股大跌的CoCos亦是可轉讓債券的一種延伸,反映在投資獲利之際,可轉債也存在不可忽視的風險。本文將簡介可轉債的特性、類型、市場發展等,並額外描寫關於CoCos的原理、風險及未來展望,因可轉債主要是因應高利率時代而生,故在近幾年低利率環境下,可轉債發行量逐步縮水,不過隨各大央行立場轉鷹,可轉債或迎來另一波轉機,而雖外界擔憂本次全球緊縮熱潮恐令債市長期多頭趨勢慘遭扭轉,不過歷史資料顯示,債券在美國以往4次升息循環中的報酬率仍普遍出色,其中觀察2004年美國於1年內進行5次升息,可轉債表現更遠優於同時期的股市及高收益債券,隨著利率上調反映經濟向好前景,在本次升息循環中,可轉債或有望再次複製2004年的優異表現。
胡賓霓
2017-08-12 10:20
評論
國際
財經
觀點
趨勢專欄》中國社融後背受撐,明斯基時刻仍遙遠未至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中國當局於2008年底推出4兆人民幣投資計畫以挽救經濟發展,而後為求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更於長時間內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資金漫漫、社會融資迅速攀漲、債務急遽膨脹,據BIS統計,截至2016/3Q,中國非金融部門負債規模佔GDP比重約為255.6%,其中政府債務、居民部門債務以及非金融企業債務佔比分別為46.1%、43.2、166.2%,更有多家投行及機構預計中國負債率將於未來兩年內觸及300%。面對如此龐大的債務比例,投資人對於中國終將引爆全球下一波金融危機的揣測源源不絕,近期中國加緊監管力道令公債殖利率走升,信評機構Moody’s更是近30年來首次下調中國評級,因其預估中國整體經濟債務將持續增加,並進一步令潛在成長放緩,多種不利消息時時刻刻提點投資人的擔憂。因社會融資可視為債務增長的重要來源,故本文將自中國社會融資著手,深入分析該數據的組成因子,並從中探尋中國當前融資情況、債務隱藏風險以及其是否具備可持續性。總體而言,中國社會融資規模看似大不可支,但鑒於家庭及企業儲蓄率亦偏高,或可為社會融資帶來支撐效果,另中國外債佔整體債務比例極低,且中國仍保有逾3兆美金的外匯儲備,故爆發債務危機的機率不大,中國資產價格崩潰的明斯基時刻仍尚未來臨,惟未來中國儲蓄率仍有下滑風險,且近期表外業務增速有再次加快的跡象,政府應予以警惕並維持金融去槓桿方向不變,以減緩未來中國金融業或將面臨的風險。
胡賓霓
2017-06-20 06:40
評論
國際
財經
趨勢專欄》美股臨分岔路,稅改、Fed、財報交織影響
Trump當選後,美國股、匯市走揚,債市則有所修正,而Trump行情走到現階段,已有不少聲音討論其後續走勢,本文將就美企財報、總經表現及Fed政策三方面解讀美國金融市場後市。其中,我們得出三大結論,美元指數部分,觀察目前市場隱含Fed6月升息機率超過9成,但美國經濟指標在1Q露出分歧,且Trump言行不時引起金融市場震盪,加上美元指數升貶約7成與歐元、英鎊有所關聯,相較於美國1Q經濟顛簸,歐元區表現則相較美國出色,估計歐元與英鎊的走強將抑制部分美元上行。美債方面,從現行Fed內部研究可歸納出兩個結論1.自實施QE以及OT政策累積導致美10年債殖利率降低100個基點的期限溢價(TermPremium),而在2017年底期限溢價將縮減15個基點至85個基點,2023/1Q時則將縮減至24個基點。2.若未來2年內Fed削減其資產負債表規模達6750億美元,則相當於對FedFundRate調升25個基點,因此就現行Fed內部評估,縮表對於推升美債殖利率上漲的力道有限。美股部分,1Q企業財報盈餘及營收成長均創下近年來高峰,補上Trump行情退燒之際。若美企1Q財報如預期落在高峰,後續評價則將下修,預估年底前S&P500低點可能下修至2150點,台股相對應低點或落在9000點附近。
黃泓霖
2017-05-29 06:35
評論
國際
財經
趨勢專欄:財政刺激當紅,真能成為救經濟的萬靈藥?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不斷推出非常規的貨幣寬鬆措施以期提振經濟,但最終仍無法使增速回到危機前的水平,在央行的作用愈漸趨弱之際,市場聚焦便轉向政府的財政刺激上。2016年可謂全球貨幣寬鬆的轉捩點──Fed於年底進行自金融海嘯以來第2次升息,點陣圖更暗示今年有望加速行動;ECB雖將原訂於今年3月結束的QE延長至今年年底,但自4月起每月購買規模將縮減至600億歐元;BOJ也將政策重心由資產購買轉向控制收益率曲線,雖目前仍維持以往購債規模,但未來不排除有機會逐步縮減或調高收益率曲線目標;PBoC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大致延續以MLF操作以釋放流動性並降低降準降息可能;CBC也連續2季按兵不動而未持續寬鬆,由以往經驗研判,今年不排除將跟進Fed升息。從各大央行的態度便可知曉,往年仰賴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的時代已過,據統計,去年全球政府支出已創下2009年來最快增速(見圖1),而Trump正式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其大力主張減稅以及擴大基礎建設等措施,或暗示寬鬆財政刺激將成為全球下一個新浪潮。本文將透過分析美國、中國、日本及歐元區等經濟體以往財政刺激的效益,藉以評估未來各政府出台政策的有效性。總體而言,短期內財政刺激雖能帶動全球經濟擴張,但長線而言效用恐逐步遞減,另一方面,寬鬆財政刺激或也將令各國政府債台高築並進一步打擊財政紀律,各國政府應當以結構性改革為主、財政及貨幣寬鬆為輔,才能使經濟保有穩定持久的增長。
胡賓霓
2017-01-28 06:40
評論
國際
財經
趨勢專欄:Trump稅改或妥協共和黨,成效難竟全功
在美國選舉人團正式投票確認Trump作為美國第45任總統後,Trump行情更是如虎添翼,推動因素主要是市場對於Trump新政的熱衷期待,其新政內容是以財政政策為基礎,進而衍生出降稅、貿易談判以及解禁金融、能源等法規限制,其中各界莫不期待的即是Trump稅改方案,包括將企業稅降至15%、針對滯留海外約2.4-2.6兆美元的企業累積盈餘課徵一次性10%稅率等,雖然共和黨於2016年中時亦提出稅改方針,但兩造雙方內容多有重疊,因此本文將會把兩者列出並略作解釋,惟後續討論均以Trump版本為主。另文中引用關於政策對於政府稅收及GDP影響則是取自於TaxFoundation(成立於1937年,其作為華盛頓特區之智庫),但本文主要針對就企業稅制改革對金融市場及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討論,而Trump其餘政策仍會對市場有所牽動。此外,美股、美債殖利率及美元在Trump當選後漲得又快又急,先是企業降稅、金融及能源監管可能解禁激勵DowJones上看2萬點歷史紀錄,同時在財政刺激可能促使通膨升高並加快Fed升息的背景下,美10年債殖利率亦上衝至2.6%關卡,美元指數則在海外盈餘可能匯回及可能加速升息的情況下走強至14年新高,惟這一切看似美國獨強的情況下是否真能夠如市場應驗?降稅固然是好,但對於部分產業如金融業及營建業擁有大量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產業來說可能在法案通過之際會迎來短空,另海外資金匯回是否真能刺激經濟及就業,還是最終流向庫藏股購買?均仍是未定之數。最後,現在金融市場是否已過度反應?目前市場多以Trump稅改方案為主流,但最後在立法通過時一定會與共和黨版本有所折衷,如共和黨即規定新增貸款利息費用不能扣抵稅款,且其將企業稅降至20%而非15%等等。另不論是Trump或是共和黨版本後續均會面臨美國財政赤字增加以及調高債務上限問題,進而再度展開協商而產生不確定性。
黃泓霖
2017-01-12 06:40
評論
國際
財經
趨勢專欄》2017年大宗商品迎小牛市,長線趨勢未改
2016年即將進入尾聲,黑天鵝滿天飛的動盪情緒隨著FOMC升息後漸趨平靜。回首今年,全球主要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悄然轉向,利率展開全面性的結構調整,使債市長期牛市面臨轉折,與此同時,通膨預期則助提振大宗商品表現,油價、基本金屬普遍出現止跌回穩跡象、以漲勢作收,為6年來首次得到正收益。展望2017年,全球政治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惟整體經濟增長仍可望加快,中、美皆朝擴張財政政策方向傾斜,預計油價與基本金屬需求將進一步升溫,其中,供需相對平衡的銅、鎳價估再向上挑戰,有供過於求疑慮的原油及鋁價上行空間則相對受限、僅呈區間偏強波動,整體延續2016年階段性回揚趨勢,惟2000年展開的第4輪大宗商品超級循環仍未結束。
吳映嫻
2016-12-24 06:40
評論
財經
趨勢專欄:調控政策瞄準房市泡沫,中國經濟軟著陸
中國城市分化加劇,一二線熱點城市的房價受惠於工作機會、教育、醫療、基礎設施資源豐富等利多而急漲之際,房地產過度投資開發,同時導致部分三、四線城市新成屋完工乏人問津、或是房屋出售後但無人居住。儘管三四線城市面臨去庫存的難題,但熱點城市房價一路狂飆,推動投機性購房更趨旺盛,資金大量湧入房市,不僅導致實體資金配置不均衡,亦敲響房市泡沫化的警鈴,回顧十一長假期間,中國共計有21個地方政府宣布房地產調控措施。不過,時值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逐步放緩增速的階段,今年3QGDP年率連3季持平在2009/1Q來最低增速6.7%,市場對於中國各地方政府密集推出房地產調控政策、可能將進一步削弱中國經濟動能的擔憂升溫。然而,考慮到新一輪房市調控政策主要落在近期房價漲幅較快的一二線城市,重點在於抑制市場投機情緒、而非打壓市場,且PBoC當前的貨幣政策基調偏向穩定寬鬆,在中國持續存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中國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高,因而,即便中國各熱點城市的調控政策頻出,房市修正可能有拉低中國經濟增速的風險,但預期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將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帶來一定支持、不至於過度滑坡,而中國城鎮化進程邁進亦可望為房市長期底部提供支撐。
蔡旻珊
2016-12-07 06:40
評論
國際
財經
趨勢專欄:脫歐之路不可回頭,英鎊底部下看何方?
2016年6月24日,這一天可謂英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當日英國退歐公投以51.9%比48.1%的些微差距通過,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令全球投資者跌破眼鏡,各大市場皆發生劇烈動盪,美元、日圓、瑞郎等避險貨幣勁揚,全球股市重挫、債市飆漲,英鎊更是從當日高點1.5018一路狂瀉11.91%至1.3232。面對令人咋舌的結果,英國首相Cameron引咎下台,財務大臣Osborn也追隨前任首相的腳步離去,而後則由原內務大臣TheresaMay接手首相一職。雖市場信心一度被退歐震撼彈粉碎,所幸在英國經濟保持韌性及政府積極面對退歐事實之下,英國市場回歸穩定,但在10/7的早晨,英鎊突然暴跌逾6%至1.1841,再度刷新31年來低點,推測原因為亞洲市場交易清淡,在法國總統稱要求對英國退歐相關的磋商嚴格把關言論發酵後,促使英鎊跌破關鍵價位後隨即觸發停損單與選擇權障礙關卡所致,隨後英鎊雖快速回升至1.24左右,但也突顯出在目前看似平穩的市場背後,脫歐一事仍舊帶給投資人高度的不確定性,未來仍無法排除英鎊恐再次出現暴跌震盪的情況,而英鎊匯率究竟將於何處築底,或仍緊繫在英國經濟表現、BOE貨幣政策以及英國政府與歐盟之間的協商談判等。綜上,英國脫歐公投至今僅約半年之久,對經濟的實質影響仍有待更長一段時間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在英國政府正式啟動脫歐進程後,英國必將於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籠罩在巨大的政治不確定性之中,英鎊長線走勢恐仍續承壓。
胡賓霓
2016-11-21 06:25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趨勢專欄:印度接替中國,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2014年聯合國一度認定印度為全球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然而2014/9印度新上任的總理Modi力圖振興印度經濟,不僅提出印度製造政策(MakeInIndia),並頒布許多親商條款,吸引外國企業進駐,另透過與國際合作機會,進而扶植及提升印度在地企業,也帶動當地創新力及技術力,印度目標很明顯,就是希望成為全球生產製造中心。
馮鼎元
2016-11-06 06:40
評論
財經
趨勢專欄:BOJ變招,為延長QQE操作及下調利率鋪路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再度回任後(首次擔任是2006年),其所提出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希望藉由釋出大量的貨幣流動性及增加政府支出致力引領日本奪回經濟強權的地位,同時換取更多時間進行結構性改革並對抗低迷的通膨環境。然而事與願違,安倍經濟學起初的確促使日圓走貶因而提振通膨(圖1、2),但後續其餘主要央行亦維持甚至擴大貨幣環境在極度寬鬆水平以刺激經濟,部分抵銷BOJ政策效用、日圓貶值幅度受到侷限,加上國際油價崩跌,均使日本看似復甦的跡象暫告終止,因此BOJ於今年1月實施分級負利率政策,以促進銀行對企業及個人進行更多放貸,9月則引入新型貨幣政策框架、著重在日債殖利率曲線的控制,另6月安倍政府跟進宣布延長上調消費稅時點、8月則推出28.1兆財政刺激方案,亟欲力挽狂瀾(表1)。BOJ實施負利率後,銀行、壽險及退休基金均有所抱怨,除放貸利潤遭受損失外,金融機構所持有長天期債券投資組合亦會承擔殖利率下滑的風險,此時引入新型貨幣政策框架,短期間雖尚難斷定是否能有效提振經濟及促進通膨,但卻頗有過渡性政策的意涵包覆,其目的可讓金融機構不因殖利率扁平化而損失擴大及為後續BOJ再度下調負利率的可能鋪路。此外,考量到BOJ將來可能會因公債市場流動性減少而面臨無債可買的窘境,新政策有助於延長QQE的操作時間,惟BOJ以人為的操作將殖利率曲線鎖在區間,不但犧牲市場波動性亦是治標不治本,往後除日本要盡快進行結構性改革之外,外部端則看Fed是否逐步緊縮政策及國際油價走勢,方有助於日本脫離通膨低迷及經濟不振的泥潦。
黃泓霖
2016-10-24 06:40
評論
兩岸
財經
趨勢專欄:中國步上去槓桿道路,人民幣貶值趨勢難改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行供給側改革的第一年,正式確立了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在企業債務持續攀高、違約事件頻傳的情況下,當局對去槓桿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今年來一行三會頻頻採取行動,針對商業理財產品、資產管理計劃、萬能保險等收緊監管制度,降低其槓桿倍數及增加投資品種限制,PBoC則是拉長公開市場與MLF操作期間以抑制期間錯配型槓桿、打擊債市投機操作。而隨著股、債市受強力監控,巨量信貸轉而流向房市,泡沫崩盤風險持續升高,推測官方後續必將推出更多降低房市槓桿的政策。綜合來看,去槓桿政策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空間漸窄,降準、降息可能性相當低,利率下行幅度有限,在當前通膨仍偏低的情況下,人民幣貶值可能成為避免境內資產泡沫繼續吹大又可維穩經濟的唯一解,藉此為中國當局推動去槓桿爭取更多緩衝時間,估年內CNY或續朝6.75邁進。
吳映嫻
2016-10-14 06:20
評論
財經
趨勢專欄:深港通躍上檯面,中國資本開放再下一章
「滬港通」於2014年11月正式開通之後,市場上關於「深港通」將可望接續上路的說法就時有所聞,原先各界預期深港通最快或可於去年面世,然而,中國去年6月發生股災,PBoC又意外在8月推出人民幣中間價匯改,引爆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恐慌,讓股市跌勢亂上加亂,中國決策當局傾全力進行救市、維穩匯價,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深港通的推出也只能陷入茫茫等待當中。
蔡旻珊
2016-09-24 06:4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