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跨科 文章列表
#
跨科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護理人力不足就「跨科支援」?工會怒了揚言告邱泰源:根本是變相壓榨
衛福部與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等團體昨(13)日開會協商,承諾將擬定護理人員跨科指引,引發未受邀與會的護師工會不滿,認為護理人員根本就不應該跨科支援,不但造成更大的負擔,且危及病人安全,並揚言將對邱泰源提告。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衛福部將整理2種版本,待護理師團體達成共識之後再執行。
黃天如
2025-03-13 18:09
新聞
政治
國內
醫療健康
急診變「擠診」主因護理人力缺 邱泰源與醫療工會達3共識 推護理費進薪資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等各醫療工會,今(12)日與衛福部長及相關官員進行意見交流,針對近期常被討論的急診壅塞,以及護理人力流失等議題進行討論。因為護理人力缺乏,護理人員常被要求跨科支援,例如小兒科被派去急診等,令護理人員壓力山大,更加做不下去。衛福部長邱泰源親口承諾,將訂定護理人員跨科指引,保障第一線護理人員的權益。台灣醫療工會全聯會副理事長郭蕢瑩表示,「今天部長的表現非常有魄力,要是以後都這麼有魄力就好啦!」
黃天如
2025-03-12 20:48
VIP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疫後是另一個地獄?護理人員爆離職潮,病安危機一觸即發
「疫情期間壓力大,但至少有防疫津貼支撐,現在疫情並未歸零,防疫津貼卻說沒就沒。」「衛福部宣稱防疫津貼都發了,實則是發給醫院,很多護理人員到現在都未領到。」「疫後一般病人大批回流,護理人力不足,跨科支援、花花班都是常態。」「整個護理職場都是髒水,誰進來都是死。」熬過3年疫情,原以為雲開見日,不料國內各大醫院卻爆護理人員離職潮,導致醫院關床,病人一路回堵,造成急診壅塞,許多急症病人命懸一線卻等不到床,儼然人間地獄。
黃天如
2023-07-28 09:10
風生活
健康
如何判對自己是不是胃食道逆流?醫師教你從9個小細節自我檢測,出現5大症狀別拖快就醫
典型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會有胸口灼熱的症狀——進食後會胸口疼痛,尤其是吃完油炸物或油膩的食物後。大多時候,醫生會將此患者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疾病。較困難的問題是如果你是「非典型」或「隱性」逆流,也就是咽喉逆流,該從何得知呢?
采實文化
2023-02-19 17:00
風生活
健康
胃食道逆流,通常是自己吃出來的!美國名醫治療上千名患者,親曝9種地雷食物千萬別碰
有些食物對於逆流患者來說幾乎存在普遍的問題。這時最佳的策略就是避免「險惡食物」。以下列出的險惡食物淸單是根據醫學文獻,以及我們治療過數千位患者的經驗。最險惡的罪魁禍首似乎是酒精、巧克力和碳酸飮料(尤其是含咖啡因的酸性碳酸飮品)。
采實文化
2023-02-14 17:44
新聞
政治
國內
「核四工程有罕見嚴重缺失」 跨科系學者揭重啟「8大不可行」
4大公投表決倒數,清華、政治、中山大學等跨科系學者今(14)日召開聯合記者會,指出關於核四重啟一案諸多錯誤,包含工程技術、忽視核安、核廢難解、解決空污、承擔核災、經濟效益、5年發電、違反正義等「8大不可行」,呼籲大眾在18日當天對重啟核四公投案投下不同意票。
蔡佩珈
2021-12-14 19:37
新聞
國內
調查
藝文
用故事點燃潛力!小學生設計掃地機器人、研究仿生科技,都從繪本開始
過去還在國中小唸書時,什麼時候會對課本最感興趣?通常就是學期初,剛發下來的時候,翻開還沒凹壞、折損的嶄新書頁,瀏覽這1年裡有什麼新奇故事將要發生;新書有種味道,好像讓人特別期待,但隨著學期與課程慢慢展開,新書的味道消散了,課本好像也就只是課本,原本好玩有趣的東西要背誦、考試,不好玩了。
吳尚軒
2020-03-16 08:00
地方新聞
新竹
整合跨科別資源 新竹馬偕「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成軍
新竹一名11歲A小弟弟為血友病患者,只要輕輕碰撞就會造成四肢關節嚴重瘀青,或是血流不止狀況,醫師診治發現,A小弟對於血友病的救命藥物「凝血因子」有抗藥性,治療上更需要各科緊密聯繫與協助。新竹馬偕醫院新近成立「血友病整合醫療團隊」,將血液腫瘤科、牙科、復健科、骨科等跨科別資源整合,對血友病患者的病情,將提供更完善的醫療照護。
方詠騰
2019-08-13 23:42
地方新聞
新竹
「智慧生物手錶」偵測癌症數據 清大跨科系合作勇摘國際賽金牌
糖尿病及各種癌症因子的初步診斷,目前大都需靠抽血檢測。清華大學橫跨醫科系、生科系及電機系的團隊,最近發現利用智慧手錶等穿戴式裝置就能偵測血液內生理指數及癌症因子的方法,並贏得專為大學生舉辦的全球最大規模合成生物學競賽iGEM金牌。
方詠騰
2018-11-12 18:48
地方新聞
奇美醫跨科合作治療 大腸直腸癌病人康復快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7-09-07 18:40
地方新聞
精準醫療加跨科合作 大腸癌治療需要量身設計
記者陳宜婷/台北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7-08-03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