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農耕 文章列表
#
農耕
約 2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花蓮
揭開布農族神秘面紗!兩本新書帶你深入部落,體驗農耕智慧與自然共生
在對傳統文化和生物多樣性日益重視的今天,布農族的農耕知識和自然共生智慧,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讓大眾更深入了解這些珍貴的在地知識,布農豆豆班、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以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攜手推出了《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BununtuPisanglavan》和《走進彼桑拉返2:迪娜與她的種子TinatuTani》兩本新書。
陳逸群
2025-03-18 13:45
地方新聞
桃園
桃園公私合力造林 智慧農耕廢棄物循環減碳
桃園市長張善政10日上午前往大溪區,出席「113年度桃園市植樹節活動」。張善政表示,市府致力推動造林植樹計畫,近年來媒合種植2萬4,900株樹木,因應植樹節即將到來,市府邀請台積電、友達、台塑、精材、華城、群瑞等傑出企業單位以及中央大學共同響應植樹節活動,與現場民眾一起種下6株喬木及1,100株灌木,並發放1,300株梔子花苗予市民朋友領取種植,攜手努力推動桃園綠化環境工作,邁向美麗宜居城市。
王維傑
2024-03-10 22:13
地方新聞
彰化
春耕進入農忙時期 彰縣府籲農耕機具務必掛號牌並清潔後再上路
彰化是農業大縣,農耕期間不少大型農機在田間完成作業後沿路掉落土堆,不僅汙染道路,更有影響行車安全之虞。彰化縣長王惠美呼籲縣內農友及農機代耕業者於田間作業後,應做好農機及道路清潔工作,請發揮公德心,避免因泥土散落道路,導致民眾犂田摔車,發生交通事故。
王秀禾
2024-02-22 15:34
地方新聞
台中
力推食農教育 中市農業局攜手大里農會及在地學校辦農耕體驗
為提升民眾對農業及糧食生產過程的暸解,促進農業及環境永續發展,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致力推動食農教育。大里區農會20日與在地永隆國小合作,在草湖市民農園旁的食農教育體驗園區舉辦「作伙插秧趣」食農教育活動,透過「拜田頭」祭天儀式及下田插秧,讓學童親身體驗平時所食用的米飯如何生產,瞭解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的意涵。
王秀禾
2024-02-21 13:51
風生活
新知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同樣農耕,為何中國自古缺馬,歐洲卻以騎士聞名?專家揭歷史課本沒說的3大原因
騎兵是古代軍隊不可或缺的兵種,具裝騎兵更是能夠摧鋒折銳、所向無敵。然而,要想訓練出大量的騎兵部隊,就必須要有能夠良好運轉的馬政支持,而自古以來,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農耕帝國都會被馬政運轉所困擾。
台灣東販
2023-10-22 10:30
品味生活
富邦愛心志工日前進新北貢寮雞母嶺 修復亞洲特有水梯田農耕地景 守護台灣生物多樣性
富邦金控14日於新北貢寮雞母嶺舉辦「2023富邦愛心志工日」活動,60位富邦同仁前往貢寮雞母嶺,在專業志工與當地農民的引導下,從認識水梯田的運作模式與環境關係開始,了解水梯田生態系統的優點,再以傳統人工方式修復與維護水梯田,維持水梯田營造出的溼地生態系統,守護農村自然樣貌,維護台灣生物多樣性。
唐可欣
2023-10-16 17:06
地方新聞
桃園
張麗善率團赴世客博宣傳雲林農機展 張善政鼓勵農友攜手邁向農耕智慧化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6)日上午前往世界客家博覽會天光舞台,出席「2023年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宣傳記者會。張善政表示,雲林縣是全台最大的農業縣,多年來積極舉辦國際農機展,而桃園是北部重要糧倉,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桃園農業從業人口逐漸高齡化,相形之下農機的運用更為重要。為鼓勵農民妥善運用農機,農糧署在展覽期間推出農機補助方案,市府也輔導在地青農成立「桃園智慧農耕團」,讓青農們具備智慧化技術,教導更多桃園農友學習操作農機設備,相信智慧農機及資材在桃園有相當大的拓展空間,鼓勵民眾及農友深入瞭解農機發展趨勢。
王維傑
2023-09-06 19:55
地方新聞
桃園
「桃園智慧農耕團」成軍 張善政運用智慧科技提升農業品質和效率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3)日前往龍潭區,出席「桃園智慧農耕團誓師大會」,並授旗予智慧農耕團大隊長廖俊融,象徵桃園智慧農耕團正式成軍。張善政表示,桃園率先全國,輔導青農成立「桃園智慧農耕團」,並分為「智農中隊」、「機械中隊」、「食農中隊」及「淨零循環中隊」4個中隊,正式啟動,成為桃園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王維傑
2023-07-04 13:44
風生活
教育
如何不被時代淘汰?中國最大知識付費平台創辦人,教你3個方法變未來搶手人才!
很多人都說,學習就應該系統地去學,這麼零零碎碎、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地瞭解一個門類的知識,有用嗎?我現在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不僅有用,而且是我們這代人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平安文化
2022-09-21 18:08
新聞
地方新聞
彰化
避免露天燃燒稻草友善農耕共同守護 彰化縣空污減量全國第一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數據,彰化縣111年1~6月PM2.5平均值15.6微克,較107年同期下降9.7微克,減量全國排名第一,可望於今年提前達成112年全國空品標準目標(15微克);另外空品改善策略奏效,空氣品質指標(AQI)不良日數逐年顯著下降,111年1~6月空品不良(AQI>100)累計天數25天,相較107年減少85天,改善近8成,各項污染物也呈下降趨勢。
王秀禾
2022-08-02 01:58
新聞
地方新聞
台東
臺東入圍第8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歷年做多 環保局攜手入圍單位爭取榮耀
第8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決選名單出爐,臺東縣共有4個單位入圍,分別為社區組-富岡社區發展協會、機關(構)組-池上鄉公所、團體組-臺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個人組-王土水先生,將代表臺東縣角逐全國最高榮耀,臺東縣環保局表示,此屆臺東縣入選4組,組別數居全臺第二,也是臺東歷屆入圍決選最多單位的一次,顯示縣府與民間的密切合作下,已加速環境教育的推展,且與民眾並肩合作,實踐對環境的承諾與責任,而入圍決選正是能讓全國人見證臺東環境教育成果重要時刻。臺東縣政府表示,縣府以聯合國所擬定的SDGs作為施政目標,積極輔導各界加入環境教育的行列,從政府至民間全體總動員,向全國展現臺東縣在永續發展的務實與遠見。今年臺東有4組搶入全國前6強,不僅為扎根地方上的環境教育,更扣合SDG4優質教育、SDG11永續城鄉、SDG13氣候行動、SDG14保育海洋生態、SDG15保育陸域生態等永續指標,是成就臺東永續願景的關鍵力量。環保局指出,為鼓勵臺東愛護環境永續的各民間單位及機構協會、個人等踴躍參加此項競賽,一直以來都用心陪伴與輔導每一組參賽者,強化環境永續教育觀念,並協助收集環教資料,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將會攜手入圍單位全力爭取榮耀。審查委員肯定入圍的4個單位,不僅深耕在地永續,更將影響力擴及遊客及其他縣市,願意展現與社會共好精神,著實值得讚許。臺東縣今年4組入圍決選者,皆善用自有的特色,對於凝聚在地的認同感,及居民推動地方永續的動機,更具有號召力及說服力。例如社區組的富岡社區結合海岸地景、漁業文化,推動社區永續與生態平衡;機關組的池上鄉公所主打生態農村,結合米鄉印象,實現永續經營;團體組的自然與人文學會致力保護綠島生態,推動島嶼無痕旅遊與生態保育;個人組的王土水先生搶救部落的森林與土地,開闢部落永續經營之道。在臺東的不同角落正因為有一群熱愛土地的人們,才能喚起居民與遊客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改變大眾原有的觀念與習慣,有效從源頭減輕對環境的負擔。環保局說明,臺東縣能實踐永續發展的願景,除政府的努力外,民間力量更是功不可沒。4個單位皆在當地有數十年的耕耘,從艱辛的草創時期,持續擴張影響力道至今,不僅成功培植上百位的環教人才,更連結社區、學校、地方產業、民間團體,扎根傳遞環境友善力量,包含守護棲地、友善農耕、環境解說、垃圾減量、推廣永續旅遊,所累積的豐碩成果吸引各地的團體前來取經學習,他們是肯為環境與社會付出的一群人,是臺東人的驕傲,更是臺東之光。環保局將傾力支持各組別入圍者參與最後階段的決選,也熱烈歡迎各界投入環境教育的推廣者,讓臺東美好傳遞給世世代代。
陳逸群
2022-04-08 01:11
地方新聞
屏東
挑擔奉神祈幸福 六堆齊聚挑幸福
屏東縣客家事務處12月16日於里港武洛福安宮,舉行六堆300年慶典㧡擔團圓記者會,里港武洛是擁有三百年以上歷史的客家聚落,在六堆客家人拓墾的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今年六堆300年慶典活動中,為拾迴歷史與遷徙的脈絡,特別在里港武洛開啟六堆三百年冬歲末的扉頁,以「還福」為主軸,邀大家齊聚,並於12月26日擇高樹鄉舉行「齊聚挑起幸福來,㧡擔團圓大滿福」活動,以「挑擔奉神」方式,向伯公(土地公)祈福,結合社區民眾以環境劇場的方式共同展演,氣氛隆重熱烈,別具意義。
陳逸群
2021-12-16 18:22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市環保農園再次開放報名 限額30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第2期環保農園暫停開放,歷經半年休耕後,重新整理再出發。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將在文山資源回收環境教育園區內提供30個名額,讓市民有機會明年度於「環保農園」實現耕作願望。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12月22日下午17時止,環保局並將公開抽籤,預計抽出30位正取及5名備取,歡迎市民踴躍報名。
王秀禾
2021-12-14 14:55
地方新聞
台北
臺灣藜多元加值應用 穀類紅寶石再進化!
為提高我國農產品素材價值及發展臺灣藜多元應用之可能性,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博惠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及農業科技研究院舉辦「臺灣藜機能性研究成果發表暨技術授權記者會」,以臺灣藜加值應用為主題進行多元產品展示與技術推廣,呈現素材於加工及保健食品之研發成果。
陳又嘉
2021-11-23 15:50
地方新聞
新北
落實照護用心關懷 汐止原民文健站榮獲中央獲評鑑「績優」殊榮
汐止區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是以關懷照護原住民長者為出發之文健站,深受汐止區原住民長者喜愛,且經常與在地機關學校、七星社福中心、新北市福德關懷協會及公益團體等提供社區服務,並在防疫期間號召原民長者動手實作製作防護面罩4000片分送有需要的家庭,獲得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績優團隊表揚典禮」績優獎項的殊榮,為本市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建立優質安心的好環境。
李梅瑛
2021-10-28 18:30
風影音
風生活
韓妞探索泰雅族傳奇文化!深入台灣本土文化,看見部落坐擁群山美如仙境【影音】
隨著時代變遷,台灣本土的原住民文化逐漸消失,一些經典的傳統被世人遺忘,而位於宜蘭的泰雅族不老部落,努力轉型發展觀光保存傳統,一方面吸引更多人了解泰雅族,一方面創造工作機會留住年輕族群。
風影音編輯
2020-05-06 18:04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新式農耕法、圈地活動竟意外改善人類健康:《瘟疫與人》選摘(1)
愛爾蘭在十八世紀的領地擴張方面,提供了很有趣的例子,這個例子在實際領土上並沒有特出之處,但是在人口統計上卻極富戲劇性。經過連年殘酷的戰爭後,這塊土地總算在1652年真正享受到和平。從那時起,三個不同的族群:英格蘭人、蘇格蘭人以及愛爾蘭人,帶著各式不同的農耕方法以及經濟展望,和一片近乎空曠的土地展開奮鬥。
麥克尼爾
2020-03-19 05:10
風生活
教育
帶孩子在農田中種蔬果、收割農作物⋯他推廣飲食教育,只為了這兩個理念!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姚仁祿表示,「營養」與「美感」是他認為最重要的環節,不僅吃得好、也吃得開心,在感官上更有多重享受,進而喜愛食物、珍惜食物。
食力foodNEXT
2018-10-13 15:35
風生活
科技
日本
農業缺工救星!日本用無人機播種,10分鐘搞定2分地!還動了「聰明小手腳」不怕鳥偷吃
傳統種田景象,隨著科技的進步產生巨變。先前日本曾利用無人機+AI,精準找到害蟲區域對症下藥,有效增加效率並減少農藥使用量。近期,日本各地甚至用無人機播種,2分地只要10分鐘就能搞定,比插秧快上6倍。
智慧機器人網
2018-05-27 08:00
風生活
風歷史
多數人絕不知道的台北城過去:纏鬥長達200年,張、劉兩家人最激烈的耕地搶水對決!
台灣有一句俗語叫作「開埤造圳,人人有份」,典故是以18世紀拓墾時期的台灣為舞台,各地大舉展開水田化運動,業戶墾民出錢出力興築大水圳,讓原本只能種一些地瓜、豆子、陸稻的「看天田」,灌溉升級成產量倍增的水田,以養活更多人口,拓展更多聚落,所以被稱為「台灣農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玉山社
2017-08-30 14:03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