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連賢明 文章列表
#
連賢明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財經
川普對美中關稅戰讓步?中經院長曝「別高興太早」:中國稅率非外界傳的30%
美中官方12日共同宣布,即日起雙方將在90天內大幅調降彼此實施的懲罰性關稅,美國將把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原本的145%降至30%;中國則將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25%下修至10%,此舉彷彿為全球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對此,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指出,中國應該會覺得在關稅大戰中獲勝,但也不用高興的太早。
李孟恩
2025-05-13 17:39
新聞
政治
財經
南韓央行坦承美施壓匯率?中經院長看原文提5質疑:果然和報導有出入
新台幣近期走勢強勁,日前升破30元大關,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召開記者會強調「美方並未施壓」。不過,根據媒體報導,南韓中央銀行行長李昌鏞6日表示,美國政府施壓亞洲國家,要求貨幣升值。對此,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在臉書發文提出5點看法,他表示,在請中經院會韓文同仁解讀原文後,果然和報紙標題有出入。
張庭維
2025-05-07 11:13
新聞
政治
財經
川普眼中,台灣不是最優先?連賢明公布他最常提這2國:真的不要想太多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海嘯席捲全球,雖進入90天暫緩期,各國正積極與美方進行貿易協商,但台灣第一時間被課徵32%重關稅至今,市場仍持續震盪。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公布,川普在社群平台上提到最多次的國家為中國,其次為俄羅斯、加拿大等,台灣僅只提到1次。
陳明遠
2025-04-30 08:30
新聞
政治
財經
台灣在關稅戰的角色很微妙?中經院院長估關稅15至20%:對電子業帶來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戰,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今(28)日在研討會「川普關稅風暴智庫視角x政策對應」上表示,川普關稅做法很激烈,台灣在這場關稅戰的「角色很微妙」,我國經濟體沒有大到可以跟大國叫板的實力,當然不宜與美直接對抗,也沒有拒絕與美國合作的能力,但也不須明確表態,現階段是要好好與美國談判,若能爭取電子供應鏈產品豁免,把談判效益極大化。
陳明遠
2025-04-29 01:12
新聞
政治
財經
「台灣無法與美國對等叫牌」 中經院長曝談判攻略:別預期台美友好就有低稅率
美國總統川普再次震撼經濟市場,2日宣布全面開徵全球關稅,其中送給台灣32%重稅驚人大禮,總統賴清德日前表示,將與美方強力交涉,知情人士今日也說,政府已派員赴華府針對對等關稅議題進行交涉,無論如何都要爭取到對產業最公平的狀況。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分析,台灣在應對與美國談判時應掌握4項重點,台灣不應預期因台美友好,即可獲得零關稅或最低稅率待遇。
李孟恩
2025-04-05 18:34
新聞
政治
財經
川普關稅重擊台灣還有談判空間?中經院長指「別和美國對抗」:關稅底線在這區間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再揮關稅大刀,對多達60個貿易順差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最高稅率上看49%,其中台灣則是32%,高於鄰國日本(24%)與南韓(25%),總統賴清德表達不合理,也說明將持續與美方強力交涉。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5)日分析,川普心目中大概是以20%作為計算,所以台灣這次談判的稅率目標,應該是將關稅降到20~25%,跟日本或南韓差不多的水準。
李孟恩
2025-04-05 15:11
新聞
政治
財經
川普課台32%怎麼算出來的?中經院長曝算法「簡單粗暴」:用前年算稅率掉3%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對等關稅,引起各國譁然。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原本預期美國會用單一關稅,但結果顯示台灣對等關稅障礙計算方式為,「2024年台灣對美逆差」除以2024年美國自台灣進口金額,最後美對台課徵約一半的關稅,算法「簡單又粗暴」。
中央社
2025-04-03 14:41
新聞
政治
川普2.0關稅戰比預期還糟 中經院長:加拿大都被課,台灣不要想會被排除
美國總統川普2月起對加拿大、墨西哥輸美商品徵25%關稅,對中國商品徵10%關稅,貿易戰2.0風雨欲來。中經院長連賢明直言,既然加拿大都遭課稅,台灣不要想會被排除,應從匯率等4面向思考如何回應貿易戰。
中央社
2025-02-01 20:44
新聞
國內
切子宮賺給付 台灣婦女年領近9億
台灣可能是全世界無子宮婦女比率最高的國家!政大財政系教授連賢明調查發現,國內平均每年約有2萬2000名40至50歲婦女切除子宮卵巢,請領至少10幾萬元的公保、勞保生育失能給付,其中在40至44歲婦女中比例尤其明顯,懷疑是趕在45歲請領生育失能給付年限前動刀,以「貼補家用」。
劉汶霖
2014-01-17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