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醫學研究 文章列表
#
醫學研究
約 5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國內
全職工作壓力有夠大!英國醫學研究:若遇不良管理,憂鬱症風險增3倍
職場霸凌事件頻傳,很多人知道長時間工作是死於心血管疾病或中風危險因素,澳洲研究證實,不重視員工心理健康的職場環境,當出現不良管理,全職員工憂鬱症風險增加3倍。
中央社
2025-01-13 12:25
新聞
國際
不想遇上阿茲海默症?醫學研究發現,小黃與救護車駕駛「工作特性」可能是重要關鍵!
美國一份最新研究發現,一個能保護大腦的方法:放下手中的Google地圖,不要過度依賴科技輔助!該研究報告透過廣泛調查大量職業,從美國社會超過400種職業類別中,發現從業人員罹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甚至死亡的比例,以計程車和救護車司機最低。因為從事這兩種工作的人,經常得進行判斷和分析,避免自己誤闖封閉或壅塞道路,正因為「必須常常動腦」,這一點讓他們大幅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李靖棠
2024-12-25 21:13
新聞
國際
當女拳手身陷奧運「性別風暴」,醫學研究能回答各界的質疑嗎?
在2024年奧運會上,阿爾及利亞拳擊手克莉芙(ImaneKhelif)和台灣的林郁婷站上領獎台的畫面,將成為許多人難忘的一幕。
BBC News 中文
2024-08-10 09:30
新聞
國際
中研院院士解開「自體免疫疾病」之謎!張昭雄之子張元豪:罪魁禍首是RNA分子「Xist」
由中研院院士、史丹佛醫學院教授張元豪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細胞》的一篇論文,解開了一個困擾醫學界數十年的生物學之謎:為什麼紅斑性狼瘡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這類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女性所佔比例遠遠多於男性?張元豪指出,罪魁禍首就是女性獨有的RNA分子「Xist」。
國際中心
2024-02-04 11:02
風生活
風歷史
健康
喝酒有什麼優點?啤酒文化曾救上萬人,就連古埃及人也靠它治病
講到最早的抗生素,大家都一定會提到弗萊明(AlexanderFleming)發現的青黴素(Penicillin),但生物人類學家的考古研究發現,在很早之前人們雖然不知道如何對抗感染,也不知道細菌是什麼東西的時候,抗生素的成分就存在他們的飲食。
時報出版
2023-08-26 13:00
風生活
風歷史
娛樂
護士外表看似溫柔,16年卻殺了400病人!為何不會被判死刑,暗黑真相曝光
2022年9月「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oront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上映了一部由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Chastain)及艾迪.瑞德曼(EddieRedmayne)擔綱演出的美國電影《死亡天使》(TheGoodNurse),因為他們精湛的演出,得到很多影評人正面的評價,沒有多久它也於Netflix串流平臺上架。
時報出版
2023-08-25 10:30
VIP
國內
軍事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1994年立委陳水扁揭露 台灣有一個研究「窮國核子彈」的秘密基地
1994年當時擔任立委的陳水扁,透過質詢,讓民眾發現了一個隸屬國防部國防醫學院、位於北縣三峽,四周以鐵絲網圍著,占地大約有幾十公頃的神秘單位。
邱銘輝
2023-07-25 09:10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為什麼肚子會越來越大?最新研究曝「隱形兇手」:沒改變就瘦不了
現代人熬夜成常態,但很多人不知道,睡眠不足會讓脂肪堆積在腹部,造成腰圍增加,根據最新研究證實,缺乏良好的睡眠會導致腹部脂肪、腹部臟器脂肪增加,提高慢性病風險。
中央社
2023-05-11 23:26
新聞
國際
瀕死體驗有解?美國最新研究:人類死亡之際,大腦會出現「類似意識」的活動
有些曾經瀕死之人回想那段生死交關的經歷,總是描繪出隧道盡頭的光亮、見到摯愛的家人親友、或者飄浮在自己的身體上方。根據最新研究,科學家在瀕死受試者身上確實捕捉到「與意識相似」的大腦活動,那些瀕死經驗似乎有了科學解釋,研究者對於死亡過程的了解也往前推進了一步。
劉俞妗
2023-05-03 00:34
VIP
國內
科技
重磅專訪
重磅專訪3》台灣文化不利科學?郭沛恩:太禮貌,想法不同也不說
在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延攬下,專研人類遺傳學、基因組學的郭沛恩來台擔任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來台4年多,他以科學家的理性比較台美的文化差異,發現台灣年輕人不太敢表達不同意見,感慨台灣的制度缺乏彈性。他期許年輕人要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行動,也期盼台灣的制度更有彈性,以利科學研究,讓台灣變得更好。
謝錦芳
2022-08-08 17:4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重磅專訪
經濟
重磅專訪2》為何台灣解封速度落後國際?郭沛恩:缺乏勇氣科學防疫
新冠Omicron變種病毒4月大舉入侵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決定讓餐廳維持正常營運,中研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指出,「這個決定我相當支持,這顯示主管機關接受,與病毒共存;此時,其他法規限制就失去作用。」「相較於兩年半前,現在疫情完全改觀,所有法規限制的理由都不存在了。」
謝錦芳
2022-08-08 17:40
VIP
國內
科技
重磅專訪
經濟
重磅專訪1》永不生病不是夢?郭沛恩團隊領先全球 靠基因「預測疾病」
國際巨星安潔莉娜.裘莉基於家族乳癌病史,多年前切除乳房,排除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成為「精準醫療」知名案例。中研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率領團隊專研華人基因,進行疾病預測,已跨越50萬人里程碑,領先全球。郭沛恩表示,「精準醫療可預測人們未來罹患癌症、心臟病的可能性,提供促進健康的方法,達到精準健康的目標。」
謝錦芳
2022-08-08 17:30
風生活
全球猴痘破1.8萬例!醫學研究揭2種人最容易確診,避免感染最佳辦法曝光
在全球猴痘病例激增之際,大部分確診者為男男性行為者,世界衛生組織(WHO)今(28)日呼籲,男同志及雙性戀男性應減少性伴侶人數。
中央社
2022-07-28 17:30
新聞
政治
軍事
端午視導北部國軍部隊!蔡英文親扛反甲飛彈 預醫所罕見曝光
明天就是端午節,總統蔡英文今(2)日前往北部地區視導國軍部隊,除在陸戰六六旅親自操作紅隼反裝甲火箭,感受武器重量外,最後一站更抵新冠肺炎防疫重鎮之一的「預防醫學研究所」聽取任務簡報,向官兵平時戮力戰備整備、疫苗研發的辛勞付出,表達感謝之意。
蘇仲泓
2022-06-02 22:19
國際
「自體免疫疾病」全球病患暴增!英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與西方速食文化有高度相關
隨著全球化發展,西方速食文化遍及各處,大幅改變世人飲食習慣。最近,英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最新DNA研究指出,幾十年來全球自體免疫疾病病患人數暴增,竟與席捲全球的西方速食文化有關。
陳艾伶
2022-01-11 00:58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解放軍醫學研究院遭指控發展「大腦控制武器」,美國政府制裁多家「危害國家安全」中國機構
美國商務部16日宣布再將8家中國公司列入投資與出口黑名單,其中包含全球無人機大廠「大疆創新」。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及其11個研究機構也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商務部表示,上述機構協助中國政府監控新疆維吾爾穆斯林,已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外界擔心,最新一波制裁恐讓美中關係更加緊張。
陳艾伶
2021-12-17 16:00
新聞
國際
公衛體系匱乏、專業人員不足 印度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明年8月前為3億人接種新冠疫苗!
印度深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確診案例近一千萬例,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美國。英國與美國已經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印度也計畫在未來幾個月內實施大規模接種疫苗來對抗疫情。儘管印度是疫苗生產大國,但印度人口高達13億,加上農村基礎設施落後,公衛體系不足,接種工作成為當局一大挑戰。
廖綉玉
2020-12-20 09:00
新聞
國際
誰是輝瑞新冠疫苗的幕後功臣?「土耳其移民夫妻檔」沙辛與圖勒奇的傳奇故事
美國製藥巨擘輝瑞日前宣布,該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有效率超過90%,消息一出振奮全球。該疫苗幕後研發功臣為德國生技公司「拜恩泰科」創辦人,從土耳其移民到德國的夫妻檔:沙辛與圖勒奇。這兩位科學家對新冠疫苗的貢獻及謙虛的態度在學術界備受尊敬,其所率領的研發團隊也被譽為「最佳夢幻組合」。這對夫妻所創立的拜恩泰科,那斯達克股價今年已狂漲超過230%,目前市值約270億美元
國際中心
2020-11-13 19:40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產業觀點
證券投資
宏碁與「國防醫學院-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運用AI技術加速疫苗開發
新型冠狀病毒襲擊全球,面對嚴峻的防疫挑戰,需有效且快速整合跨領域防疫科學研究能量,由科技部規劃的「防疫科學研究中心」(ResearchCenterforEpidemicPreventionScience)研究計劃,將推動跨領域研究及國際科技防疫合作,提升台灣防疫科技實力。宏碁身為全球資通訊產業,將參與由國防醫學院建置的「國防醫學院-防疫科學研究中心」,並於今(9)日宣布與國防醫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盼透過智慧醫療的研發,在未來流行傳染病的預防上更有效率,降低防疫醫療體制的負擔。
財經中心
2020-09-09 18:15
風生活
健康
最新醫學研究:O型血感染武漢肺炎機率最低,「這血型」最容易中標
被感染武漢肺炎的機率,竟然與血型有關?日前中國釋出的一份醫學研究,分析了兩千多名感染者,發現血型與感染機率的高度關聯。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0-03-18 07:04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