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鑿井 文章列表
#
鑿井
約 2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新北
坪林7里簡易自來水鑿井工程完工 106戶居民用水更穩定!
新北市坪林區高山環繞風光秀麗,以茶聞名,因地處高地使得當地自來水管線鋪設緩慢,居民大多引取山泉水做為民生用水,但因溪流水源在夏季枯水期容易乾涸出現供水不穩的問題,為改善當地用水品質,新北市政府水利局113年度補助坪林區公所1,848萬元,進行鑿井工程8處及地面水改善工程1處,已在農曆年前完工,共計106戶居民受益。
李梅瑛
2025-02-07 19:09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因應旱災!高市府取消地下水引水量限制 簡化鑿井申請程序
為利枯旱期間水資源調度,避免旱災對公共利益及經濟,造成重大影響,高市府已公告取消用水標的為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工業及其他用途地下水權狀記載用水範圍及引用水量之限制,並簡化鑿井申請程序,至水情燈號轉為綠燈或解除為止。
徐炳文
2023-03-26 03:28
新聞
地方新聞
屏東
逕自鑿井惹民怨 周春米要求讓縣民安心再施工
日前南區水資源局未經知會地方在高屏溪鑿井導致民怨四起,屏東縣長周春米罕見發重話抗議要求停工,水利署長賴建信17日特別率南區水資源局向屏東縣政府致歉,中央抗旱應變中心指揮官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致電和周縣長說明,水利署除暫緩停工,並將邀請專家學者至高屏溪勘察確認無虞,同時上網公開水情資訊,確保不影響屏東地區民生、農業灌溉供水,並允諾抗旱結束後停止使用。
溫佳身
2023-03-18 23:48
新聞
政治
高、屏爆搶水大戰 陳其邁:面對30年最大乾旱,南部是生命共同體
大南方平台首長會議於今(17)日在高雄展覽館重啟舉辦,由高雄市長陳其邁擔任東道主,南台灣縣市首長包括台南市長黃偉哲、屏東縣長周春米、嘉義縣長翁章梁、嘉義市長黃敏惠及澎湖縣長陳光復都親自與會。陳其邁會後被問到跟屏東因為水資源似乎有點摩擦時,他回答「南部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禍福與共,我相信我們也面對30年來最大的乾旱,當然就是要超前部署、做好準備、互相的支援打氣。」
邱珮畇
2023-03-18 05:45
新聞
政治
高屏溪偷鑿井水利署長當面道歉 周春米:願共同抗旱但有前提
針對南區水資源局未經知會地方在高屏溪鑿井導致民怨四起,屏東縣長周春米罕見發重話抗議要求停工,水利署長賴建信今(17)日特別率南區水資源局員工向屏東縣政府致歉,中央抗旱應變中心指揮官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致電和周春米說明,水利署除暫緩停工,並將邀請專家學者至高屏溪勘察確認無虞,同時上網公開水情資訊,確保不影響屏東地區民生、農業灌溉供水,並允諾抗旱結束後停止使用。
葉語禾
2023-03-18 00:00
新聞
政治
屏水救高雄未知會 周春米控水利署南水局「偷襲」鑿井 嚴正要求停工
南部旱象持續,屏東縣長周春米與屏東市長周佳琪今(16)日皆在臉書發文抗議水利署南水局「偷襲」,逕自依《水利法》在高屏溪沿線開挖14口井,拿屏水救高雄。周春米表示,這種偷襲行為,令人無法接受,縣府嚴正要求停工。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3-03-17 03:30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偕同水利署長視察抗旱鑿井整備 陳其邁:確保高雄供水無虞
高雄市政府為抗旱預作準備,市長陳其邁今(9)日前往大樹區大泉淨水場後方高屏溪高灘地,視察抗旱鑿井整備進度,並特別致贈飲料感謝施工團隊努力趕工。他表示,高雄主要水源高屏溪目前川流量約為歷年同期45%,可說是30年來最低,市府利用多元開發水資源方案,今年增加8口井,增加3.2萬噸水,水公司同步增加3口井,分別在旗山手巾寮、大寮等地區,加起來可達4.6萬噸水。
徐炳文
2023-01-10 02:57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視察大泉淨水場關心鑿井工程進度 陳其邁指示民生用水列為第一優先考量
因應枯水期來臨,為確保水資源供應無虞,高雄市長陳其邁今(5)日前往視察大泉淨水場,關心工業、灌溉及民生用水狀況。現場指示水利局,抗旱水井開鑿應如期完工,並做好應變機制等相關規劃,將民生用水列為第一優先考量。陳其邁指出,今年水情挑戰比以往更加嚴峻,今日視察重點在於確認相關工程能夠如期完工,以及未來啟動應變機制時機。另有關澄清湖、鳳山水庫等相關的設施,也會提前準備應變措施,呼籲水利署盡速完成水資源調度。
徐炳文
2022-12-06 03:03
地方新聞
高雄
地方頭條
高市鑿井並取高屏溪地面水 澄清湖重現湖光美景
高雄水情自110年4月1日起轉為橙燈,隨水情日漸嚴峻,澄清湖水庫蓄水量在4月中旬曾來到最低的87萬噸,預計5月水情燈號可能進入紅燈,但經陳其邁市長指示市府水利局開鑿地下井,並與經濟部水利署(南水局)共同增調水源由南化水庫聯管增供引水及調度取用高屏溪地面水等措施,優先蓄存澄清湖,讓澄清湖於今(4)日蓄水提升到92%(242萬噸),重現湖光美景。
徐炳文
2021-05-04 21:40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央地方協力鑿井抗旱 中央公園20口井估日出水量破2萬噸
台中市政府配合經濟部水利署及台灣自來水公司推動「抗旱2.0計畫」,透過西屯區泰安水井觀測站調查地下水狀況,評估在台中中央公園下方的地下水源可望成為最快速、適當的穩定水源,並規劃於中央公園開鑿20口民生用水井,預計每日可提供2萬噸民生用水,供應8萬人使用,日前已開鑿完成2口井,後續將再鑿18口井,市府將與中央共同監測水質,維護民眾用水安全。
王秀禾
2021-04-27 17: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朱淑娟專欄:鑿井取水是最後手段,需要審慎以對
久旱不雨,為了撐住供需平衡,水利署最近在台中、苗栗、高雄等地鑿井,不過因為動靜太大,引發地下水是否超抽的疑慮。地下水是救命水,不是不能用,但要審慎使用。但鑿井取水實在太方便,也可能讓地方政府見水心喜,未來成為抗旱的優先手段。因此必須以嚴肅、而非輕率的態度面對鑿井這件事。
朱淑娟
2021-04-27 06:30
新聞
國內
高雄抗旱第1口鑿井出水 每日可供3000噸
高雄市水利局聯手南水局開發水源,在高屏溪流域推動鑿井,將開鑿62口井,完工後每日共可提供12.6萬噸,預計5月底前完工。其中,高雄第1口井25日晚出水,每日可供3000噸水。
中央社
2021-04-26 20:11
新聞
國內
中南部旱情止不住!陳其邁打「最壞打算」:不排除開鑿30口水井
颱風舒立基路徑向西,將比預估更靠近台灣,然而颱風為台灣解旱的機會有限,中南部旱情恐怕仍會持續。高雄市長陳其邁就表示,要作最壞的打算,先預估缺水期最長會持續到7月初,市府應努力「開源節流」,也不排除鑿30口的水井。
郭怜妤
2021-04-18 13:02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竹科缺水是國安議題!
台灣面臨57年來因為沒有颱風帶來降雨而導致有長達半年的缺水窘境,經濟部長王美花提出新竹的科學園區和工業區可用鑿井取水方式來滿足企業的用水需求,王部長的點子引起不少討論,那我們就來評估看看用鑿井來解決竹科用水是否可行。
范揚杰
2021-03-16 06:00
評論
國內
專欄
科技
謝錦芳專欄:乾旱之島
台灣四面環海,卻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每隔幾年,台灣都會出現乾旱,最近一次是2018年,曾文水庫蓄水率降至2%的歷史新低。過去20年來,台灣發生8次乾旱。人們似乎很健忘,於是,老天再一次對島上的居民提出警訊。
謝錦芳
2021-03-14 06:50
新聞
政治
中南部之渴何解?江啟臣批政府:強奪民產、強迫改制的農水署完全沒用
近來苦旱造成中南部水情吃緊,相關單位卻拿不出有效因應辦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10)日主持國民黨中常會時批評,從去(2020)年底開始,第一波旱象就已衝擊農地耕種需求,民進黨政府大費周章、強奪民產,強迫水利會改制所成立的農水署,卻完全沒有發揮作用。他強調,水資源一旦缺乏,農民的權益仍舊第一個被犧牲。
晏明強
2021-03-10 16:34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缺水鑿井缺電鑿壁?
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五缺真的是台灣發展工業夢魘隱憂!
呂瑞統
2021-03-10 05:40
新聞
政治
「台積電日用水要15.89萬噸!」民眾黨曝全國漏水大洞:1年2.5座石門水庫
中南部水庫蓄水量低,新竹、苗栗地區水情也拉緊報。日前經濟部長王美花提到,新竹科學園區可在旱災期間鑿井取水,引發外界譁然。台灣民眾黨質疑,認為台積電用水量大,恐怕不是地下水能夠負荷的;而環評若沒通過,也無法在園區鑿井。面對缺水問題,民眾黨批評執政黨平時愛喊「超前部署」,如今卻沒有有效的作為。
郭怜妤
2021-03-07 19:40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鑿井救竹科可行?李鴻源指「嚴重副作用」:沒有那麼容易
新竹水庫蓄水量低,靠近新竹科學園區的寶山以及寶山第二水庫蓄水率更是分別僅有20.1%和12.2%。日前經濟部長王美花就提到科學園區和工業區可在旱災期間鑿井滿足用水需求,引起不少討論。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就指出,鑿井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完整評估,且希望把鑿井留到真沒辦法時的最後一步,萬一鑿井造成地盤下陷,竹科的精密儀器恐怕難以承受。
郭怜妤
2021-03-07 13:10
新聞
政治
王美花拋園區鑿井抗旱 環工學者痛批官威大:一句話讓環評努力不見了
中南部水量吃緊,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可以在科學園區或工業區裡面鑿井取水,引發關注。對此,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朱信痛批王美花「官威好大」,因為科學園區及工業區大多是在慎重環評中採取各方意見,讓園區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如今,部長一句話,所有人的努力就像擦完屁股的衛生紙,被丟到垃圾桶中或下水道中,不見了。」
羅立邦
2021-03-07 08:2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