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馬習會 文章列表
#
馬習會
約 51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夏珍專欄:蘇起的挫折─龍應台的憂慮─賴清德的機遇
繼七十五位學者聲明〈捍衛台灣民主法治〉遭到出征,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在紐約時報的客座評論〈台灣正在倒數計時〉再度激起激烈論戰;這不是龍應台第一次面對如此處境;兩年前,三十七位學者發表「反戰公開信」後,龍應台同樣在紐約時報一篇〈在台灣(戰爭陰影下),朋友間開始反目〉,就已經遭到嚴厲批評,當時,她還錯愕自問,「反戰,有錯嗎?」她沒改變立場,只是兩年後,台灣社會撕裂得更嚴重了。
夏珍
2025-04-04 06:2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VIP
大國博弈
重磅專訪
重磅專訪》川普上任「棄台論」再起!夏立言敲警鐘:執政團隊需要有「知川派」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曾表示「習近平是好朋友,很尊敬他」,又宣稱想在上任百日內訪問北京,但同時就是不講出是否會「出兵保衛台灣」。而最新一期《外交事務》刊出近似「棄台論」的專文,呼籲華府不要把台灣當成是亞洲戰略的核心,不要過度高估台灣的重要性。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日前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了烏克蘭的例子在前,川普絕對不會希望台灣的情勢發展到像烏克蘭那樣,變成美國難以收拾的包袱。因此夏立言希望執政團隊,特別是國安團隊,應該要有更多的「知川派」,才能保障國家利益。
林庭瑤
2025-03-03 10:20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獨家》馬英九左右手將聯袂率團訪京 為「馬習三會」鋪路引聯想?
在兩岸官方為觀光交流政治過招之際,馬英九基金會宣布,10日將由執行長蕭旭岑率領「大九學堂」近40名學生,至北京參訪交流,這也是馬英九基金會今(2025)年第一個學生訪陸團。據《風傳媒》了解,馬英九辦公室主任王光慈也將同行,其中一站將赴北京清華大學進行學生交流。由於今年是「馬習首會」十周年,馬英九身邊兩位大將同時現身北京,是否為「馬習三會」鋪路,引發外界不小的聯想空間。
張鈞凱
2025-02-08 13:14
VIP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政經解密
台海解碼》馬英九訪陸花了25年才成行 幕後推手一封遺言讓他扛起青年交流大旗
時任總統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實現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在今(2025)年即將屆滿10周年。卸任之後已3度訪陸,「馬習二會」於2024年4月10日登場,馬英九會否藉著「馬習會」10周年的機會,再度赴京「馬習三會」,給了外界不小的想像空間。
張鈞凱
2025-01-25 09: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央視公布2024台海十大新聞 「聯合利劍」軍演竟不是第1名
中國大陸官媒央視總台25日公布「2024年台海十大新聞」,令台海情勢緊張的「聯合利劍─2024A」軍演只排到第4名,而劍指總統賴清德雙十國慶演說的「聯合利劍─2024B」軍演排在第6名。4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登場的「馬習二會」,則摘下榜首寶座。
兩岸中心
2024-12-25 22:25
新聞
政治
兩岸
「馬習三會」在澳門?習近平將訪澳門慶回歸25周年,馬英九基金會回應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出席12月20日舉行的澳門主權移交25週年大會,以及第6任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與第6屆政府主要官員宣誓就職禮。香港《明報》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習近平將前往澳門出席活動,廣東省及澳門已因此提高安保級別。
兩岸中心
2024-12-02 12:41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九二共識是「虛構的共識」?羅文嘉:「擱置爭議」仍是兩岸的解方
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15日在馬祖表示,兩岸可以在馬祖進行協商,歡迎海協會到「南竿26據點」談「二六共識」。中國大陸國台辦16日則回應,「九二共識」就是明路,不需要另起爐灶。對此羅文嘉再度做出回應,強調「九二共識」是不存在的、虛構的共識,「擱置爭議」不失為兩岸的解決方案。
兩岸中心
2024-10-22 12:15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尹麗喬談美中台》兩岸因這事難建互信 成功威懾要有這3要素
對於應對中國進犯的嚇阻能力,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1日強調,成功的威懾要具備傷害力、傷害決心及信任3個要素。他亦稱,中國對「台獨」定義模糊不清,又經常傳遞混雜訊號,使得兩岸難以建立互信,也讓台灣和美國難以維持現狀。
簡恒宇
2024-06-01 19: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鄧聿文觀點:調子放軟方略不變─北京對賴期待不高要求不大
馬習會後,台灣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又相繼赴大陸訪問,其中有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近期率領的國民黨議員代表參訪團訪陸,受到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接見。隨後文旅部和海關總署在同一天宣布,將率先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游,並在平潭到台灣的海上客運直航復航後,恢復福建居民赴台團隊旅游,大陸也將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依法依規批准符合大陸檢疫要求的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大陸。國台辦並向民進黨喊話,望台方盡快全面恢復兩岸海上及空中客運直航。
德國之聲
2024-05-09 06:40
新聞
國際
馬克宏帶習近平造訪「兒時聖地」:庇里牛斯山一對一交談,兩人未能談出新意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Micron)星期二(5月7日)邀請並陪伴正在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法國和西班牙邊境處的庇里牛斯山參訪,希望透過一對一的直接對話,打動習近平並讓他在經貿和外交議題上作出迄今都無意作出的重大妥協。
美國之音
2024-05-08 10: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不只聽習近平說什麼,也要看他做什麼
前總統馬英九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0日下午進行「馬習二會」,雙方比照2015年在新加坡的「馬習會」互稱先生,地點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依據大陸「新華社」(官方媒體)所發佈的新聞通稿,習近平說:「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習近平通篇都沒有提到「一國兩制」,並且以「團圓」來取代「統一」一詞,這是以往沒聽說過的、也是大陸最高領導人公開對兩岸關係的最新表態,顯然有意藉此釋放對台灣非台獨路線者的友善信號。
李志堯
2024-05-01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和平之旅─穿越時空的感悟
在二月底結束了大九五期後,我驚喜地迎來了馬總統的和平之旅。受邀隨團出訪見證歷史,這對我來說是人生中格外珍貴的一次經歷。感謝馬英九基金會的肯定與邀請,讓我有機會參與這場特別的旅程。
侯可輝
2024-04-30 05:2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將「音樂」帶入兩岸的交流
很榮幸這次受邀與馬前總統的訪陸行程,但這次的參訪有別以往,是一個會被高度關注的行程,每個動作、表情,以及回答媒體的每一個字,都需要深思熟慮,看似輕鬆的交流,卻是無時無刻必須拴緊螺絲,不可鬆懈的行程。
Penny Yen
2024-04-29 05:3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王建煊觀點:馬習會很風光是嗎?
馬英九這次率團訪問大陸,風光的程度令人稱羨,大陸接待程度,高規格又高規格。現在我們要問的是,大陸為何會如此高規格,他們心中在想甚麼?他們想獲得甚麼?答案是必須深思的。台灣的反應又是什麼?台灣的反應是冷淡又冷淡,連國民黨也不很熱衷反應,因而遭人批評。執政的民進黨,更好像不知道馬英九曾率團訪華。
王建煊
2024-04-26 06:30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蔡富澧觀點:尊重、包容、欣賞、分享─共創兩岸文化共同體
深化中華文化,讓兩岸更深度綰結,成為文化共同體,此其時矣!
蔡富澧
2024-04-25 06:4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馬習二會的可貴之處
「馬習二會」於4月10日再度隆重登場,其機會難能可貴,更加凸顯出兩岸和平對話的機會。對於馬前總統而言,是繼2015年首次馬習會後,第二次成功舉辦的馬習會。從兩岸的角度而言,從2016年蔡政府上任後兩岸關係隨之冷凍,不但造成兩岸瀕臨戰爭邊緣,更讓馬政府時代所建立的和平紅利與政治互信蕩然無存。
宋磊
2024-04-23 06: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呂恆君觀點:「馬習二會」與中國民主之漸進轉型
從「馬習二會」舉行模式與現場氣氛來看,北京並未從政治意涵對臺灣進行刻意矮化,反而與民間論調一致,展示出較爲真誠的溫暖意境。
呂恆君
2024-04-21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財經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林庭瑤專欄:聯美制台,拉攏非綠—王滬寧的「迂直之計」
北京「制台」的最短距離,絕不是直線通向台北,而是迂迴繞經美國,也就是將戰略縱深延伸到華盛頓。利用美國,才能達到其「制台」之目的。如此「迂直之計」,過去用在前總統陳水扁的身上奏效,現在,故計又重施於新總統賴清德的身上。
林庭瑤
2024-04-20 06:50
新聞
國際
兩岸
經濟學人:中國希望「台灣新總統」能更像「過去的總統」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Economist)18日撰文指出,前總統馬英九在中國停留11天並獲准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會面後,馬英九本月帶著對岸的訊息返回台灣。
中央社
2024-04-19 14:01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林基興觀點:民進黨可知「天下的母親都討厭戰爭」?
1999年,以色列裔柏林國家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巴倫波因(Barenboim)與阿拉伯裔美國哥倫比亞教授薩伊德(Said),合創「西東詩集工作坊」,聚集以阿音樂家,倡導音樂助益和解。巴倫波因自認化解對立已成為他的使命。以阿世仇,他們蚍蜉撼樹嗎?
林基興
2024-04-18 06: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