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文章列表
#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約 5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不尋常對話》為水也能開戰?氣候變遷成戰爭導火線 趙恭岳19日開講解析台灣挑戰
全球極端天候加劇,資源短缺引發衝突,從中東的水戰爭、孟加拉的國土危機,到湄公河的水權之爭,氣候變遷正成為爆發戰爭與動盪的隱形催化劑。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表示,我們必須警覺氣候變遷不再只是環保問題,而是國家安全與全球穩定的核心挑戰。
張大任
2025-04-01 09:00
新聞
政治
不尋常對話》為了民主一戰,還是為和平犧牲民主?吳玉山揭戰爭陰影下台灣兩難
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上演的世紀大吵震驚世界,也讓「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慮再度成為民眾討論的話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於16日在華山文創園區,邀請中研院院士吳玉山與作家龍應台以「沒有和平,民主會怎麼樣?」為題,對談地緣政治衝擊下的台灣,面對不斷上升的戰爭威脅該如何在維繫和平安全的前提下,保有台灣現有的民主體制。
蔣帆威
2025-03-17 08:50
新聞
政治
「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吳玉山從川普變局探討和平 論壇周日開講
美國新政打翻了維繫戰後80年的國際秩序,台灣處在火山口上,要如何理解一個前所未有的危局,又如何翻新對「和平」的認知?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於3月16日下午主講「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講座,由作家龍應台主持。
張大任
2025-03-11 08:00
新聞
政治
「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思沙龍舉辦2場重磅論壇 吳玉山、龍應台打頭陣
世界局勢動盪,有些區域停戰又開火,有些區域則一觸即發,和平,表面上人人所願,但又往往被視為天真幻想或是掠奪兼併的掩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於2024年提出「和平推」觀念,亦即除「兵推」之外,為「和平與永續」做推演更是保家護國的必要行動,並在今年主辦「思沙龍。不尋常對話」論壇。
張大任
2025-03-04 08:10
新聞
國內
思沙龍》從保育罪犯變生態英雄 學者揭原民光明正大重拾狩獵的心路歷程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4日晚間,舉辦「不尋常對話」講座,以「人還是熊?——跨越藩籬尋找和解」為題,邀請《聯合報》副總編輯蔡惠萍,與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進行對談,探討當黑熊的生態與人類的狩獵傳統產生衝突時,是否存在和解之道。在人與熊、都市與山村,以及原住民族與政府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何宇軒
2024-11-15 09:20
新聞
政治
不尋常對話》中東衝突專家演講「被動不能帶來和平」 探討尋找和平可能
兩岸情勢緊張,中國更於23日無預警宣布舉行聯合利劍軍演,台海局勢再度升溫。龍應台基金會邀請國際知名中東衝突專家、耶魯大學國際領導中心創始主任艾瑪˙思蓋(EmmaSky)於6月12日以「被動不能帶來和平」為題發表公開演講,並由作家龍應台主持,探討戰爭與和平的拔河上,我們可以努力做些什麼?大國在哪裡可能合作?人民在哪裡可以行動?信任能不能重建?氣候變遷和衝突有什麼關聯?
駱肇樑
2024-05-27 09:00
新聞
政治
不尋常對話》陸配議題是政治操作?吳怡農嘆選舉成競賽:傷害民主制度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日前表示擬推動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比照外配,從6年改為4年,引發各界熱列討論。龍應台基金會《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28日以「走向2049:台灣中壯世代的爐邊對話」為題,邀請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與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王智明對談。吳怡農坦言,由陸配議題可見,選舉運動已成為競賽,台灣在情感上對中國不友善,其實是被操作出來的認知扭曲。
林湘淇
2024-03-29 09:30
新聞
政治
不尋常對話》中國人也嚮往民主?吳怡農:我們在同一邊,都被北京打壓
龍應台基金會《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28日以「走向2049:台灣中壯世代的爐邊對話」為題,邀請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與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王智明進行對談。在兩岸政治對立之際,吳怡農提出另一觀點,認為「台灣、中國與香港人民其實站在同一邊,同時受到北京政權打壓。」
林湘淇
2024-03-29 09:20
新聞
政治
思沙龍》俄烏戰、氣候變遷,吳怡農對談王智明 去冷戰世代如何迎接巨變關口?
龍應台基金會即將於28日晚間7時30分舉辦「走向2049:台灣中壯世代的爐邊對話」Live直播,邀請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與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王智明進行對談,分享他們對於家國歷史、公民意識以及兩岸現狀的想法,展開對於時局和未來的思考。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4-03-25 09:10
新聞
國際
國內
思沙龍》面對糧食、戰爭危機的可能未來 新加坡如何用科技未雨綢繆?
龍應台基金會即將於30日晚間7時30分舉辦「前瞻危機:新加坡的科技未雨綢繆」Live直播,邀請到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與談,主持人則是MOMOTV董事長李四端,分享新加坡如何透過科技,應對缺水缺電缺糧又有戰爭危機的可能未來。
王德蓉
2023-11-23 08:50
新聞
政治
思沙龍》聯美抗中?阿古智子強調政權平等:日本不是所有問題都要和美國合作
中共近年軍事擴張快速,頻侵擾「中線」,兩岸情勢升溫,曾為軍國主義國家的日本,對台海局勢的態度備受國際關注。對此,龍應台基金會於10日以「哪個社會不分裂—從烏俄戰爭到台海戰雲看日本的難題」為題舉辦思沙龍論壇,邀請科技力智庫執行長烏凌翔擔任主持人,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阿古智子作為嘉賓,暢談日本作為台海前線的國家應如何避免戰爭。
許詠晴
2023-08-11 11:40
新聞
國內
動物需要「解放」?哲學家錢永祥與龍應台來一場動物權利道德思辨
動物保護議題近年備受討論,動保團體去年也曾在總統府前發動遊行,呼籲將動保入憲,但相關倡議也引來恐衝擊國內畜牧與生物科技產業的質疑聲浪。對此,龍應台文化基金會29日晚間將以「動物『解放』,人在哪裡?」為題,由哲學家錢永祥與作家龍應台對談,進行人與動物的道德思辨。
鍾秉哲
2023-06-14 09:00
新聞
國內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第2屆「思學堂」啟動 主打「系統變革」、「影響力職涯」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推出第二屆「思學堂」,與SIMFOAcademy共同舉辦為期兩個月的「系統變革孵化器」,運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系統動力學」訓練青年以系統思考方法解決複雜問題。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3-05-10 16:50
新聞
國內
藝文
在迪化街老房重生!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辦「入厝」茶會 盼續深耕青年培育
運行18年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去年底自金山南路「畢業」,3月1日將在迪化街新辦公室舉行「歡欣入厝」茶會。屆時,包括基金會董事及顧問殷允芃、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等人皆將出席,盼鼓勵基金會在青年培育上繼續深耕。
葉語禾
2023-02-24 20:19
新聞
國內
科技
思沙龍》從黑洞觀測談台灣基礎科學優勢 陳明堂:成為關鍵少數比攀比重要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7日舉辦「星空仰望共此時—從黑洞研究看兩岸的科學投入」,邀請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明堂發表演說。陳明堂以過去黑洞觀測的國際合作經驗指出,台灣不需要和大國互相比較,重要的是成為「關鍵少數」,發揮靈巧特性並培育有遠見的人才,才能提前為未知的未來做好準備。
羅立邦
2022-09-18 17:30
新聞
政治
訪中引發國民黨內「不同意見」 夏立言:兩岸沒管道溝通十分危險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4日在一場座談上說,兩岸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管道溝通,十分危險;並指這次訪問大陸,國民黨內的同志因為選舉表達「不同意見」,他感到遺憾。
中央社
2022-09-05 07:05
國內
財經
科技
思沙龍》「台灣半導體機會無限卻有瓶頸」 黃欽勇:借力使力才是解方
半導體在產業持續扮演關鍵角色,但《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指出,未來10年台灣半導體機會無限,但DoubleE(電機電子)的畢業生越來越少,新生兒數量亦然。因此,台灣必須開放邊界借力使力,走向全球共享,否則根本做不下去,「因為沒有人」,未來最大的bottomneck(瓶頸)可能就是人才的問題。
羅立邦
2022-07-17 16:30
新聞
政治
思學堂》「中美競爭深深影響台灣科技業!」童子賢為年輕人提2030準備建議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首屆「思學堂」於19日在台東展開。40位來自各地的青年在5天4夜的朝夕相處中做深度思辨鍛鍊,並探討2030的迫切議題——永續、科技、民主與未來。李家維和李鴻源剖析氣候變遷與環境管理的措施,杜紫軍和徐宏民說明未來科技發展如何影響產業和能源,錢永祥和揭仲從政治和軍事面分析兩岸,反思台灣,孫大川與胡德夫分享原住民的深層思維。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2-01-24 23:10
新聞
國內
思沙龍》那些阿富汗教會我們的事:從美國一夜撤軍檢視美中強權競合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1日將邀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以「911的阿富汗,告訴了我們多少公平正義?」為題進行專題講座。講座中,將從2001年檢視至2021年,從阿富汗戰爭的終結,看美中強權的競合賽局。此外,將由八旗出版社主編王家軒與前三立新聞主播、前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黃詩婷共同主持。
陳韋彤
2021-09-10 08:50
新聞
國內
藝文
思沙龍》「輕鬆點!」王小棣點醒年輕人:在最快樂的領域全力以赴
導演王小棣21日下午應龍應台基金會之邀,在思沙龍分享「困難」的經驗,王小棣說,現在年輕人碰到很多為難,每個時代有不同的為難,她認為年輕人要讓自己「輕鬆」一點,不要給自己揹太多東西,就是自己求進步,不要算計挫敗或誰對你不公平,「要快樂,你快樂就會有自己的光跟熱,就在你最快樂、最喜歡、最好奇的領域全力以赴。」
方炳超
2020-11-22 08:1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