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Quad 四方安全對話 文章列表
#
Quad 四方安全對話
約 9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范斯出訪印度:與莫迪敲定合作路線圖,美印貿易談判準備啟動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Modi)21日接見美國副總統范斯(JDVance)後,印度和美國敲定啟動雙邊貿易協定談判的路線圖。
中央社
2025-04-22 18:10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專訪》美大選戰況膠著,台海防衛機制能否延續?蘭德專家:賀將維持拜登路線,川普上台變數大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進入投票階段,川普、賀錦麗卯足全力做最後衝刺。儘管外交政策並非今年大選主要焦點,不過,美、中、台、日關係未來發展端賴誰將入主白宮。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專家郭泓均接受《風傳媒》獨家專訪時表示,誰贏很難說,但賀錦麗若入主白宮,有關台海安全的重大防衛機制政策才會延續。
王秋燕
2024-11-05 09:00
新聞
國際
麥克風忘了關,拜登真心話被聽光光!「中國在南海、東海、台海考驗我們,在經濟與技術領域也是」
「我們相信,習近平正試圖專注於國內經濟挑戰,盡量減少中國外交關係中的動蕩,而且在我看來,他也希望為自己爭取一些外交空間,以積極追求中國的利益。中國繼續表現得咄咄逼人,在整個地區考驗我們,在南海、東海、南亞和台灣海峽都是如此。在我們關係的各個領域都是如此,包括經濟和技術領域。」
德國之聲
2024-09-23 19:00
新聞
國際
深化印太合作,拜登敞開家門歡迎Quad領導人
美國總統拜登在其位於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家中舉辦了一場具有特殊意義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接待了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領導人。這一私人住宅會議不僅象徵了拜登的個人外交風格,也展示了他對四國領導人的深厚關係。
德國之聲
2024-09-22 09:16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預測川普2.0政策》經濟衝擊比安全影響大 仍會給台灣外交軍事支援
美國將於11月舉行總統大選,共和黨預計由前總統川普參選,基於他之前任內採取外交政策,美國盟友和亞洲的理念相近國家對他可能回歸感到憂心。德國智庫專家海杜克與達斯共同撰文稱,川普若重返白宮,台灣應會繼續得到外交及軍事支持,而亞洲國家在經貿領域面對的衝擊會比安全領域大。
簡恒宇
2024-06-15 13:0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中國、俄羅斯結盟「一榮俱榮」 前瑞典總理籲用「歐亞」取代「印太」視角
2018年,原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改名印太司令部後,歐美開始廣泛提及印太,但瑞典前總理比爾德撰文直言,西方戰略家鮮少表明印太戰略真實目標,即在該區域圍堵中國,而在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又與中國是「無止境」夥伴關係,雙方一榮俱榮,因此西方必須改以「歐亞」視角看待問題。
簡恒宇
2024-03-23 13:00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郭偉山觀點:斯里蘭卡風雲再起―美中印競相擴大南亞區域地緣利益
斯里蘭卡作為中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所規劃的「環印度洋戰略」六大重要支點之一,不但對印度洋地區具備特殊地緣意義,對於中國嘗試擴張對南亞區域影響力,同樣擁有從東南方向箝制印度、扼守環孟加拉灣的地緣優勢,故從早期依託斯國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Port)積極打造「珍珠鏈」戰略,而印度與美國則透過投資經營可倫坡港區(ColomboPortCity)建設作為反制。斯里蘭卡對鞏固南亞暨周邊地區的地緣價值,始終是中國崛起與西方圍堵的激烈競逐場域。
郭偉山
2023-12-29 07:10
新聞
國際
軍事
印太版北約浮現?美共和黨議員提《印太聯盟條約組織》法案,學者認為「離現實還很遠」
美國保守派陣營的一個小組向美眾議院提出了一項法案,建議就北約印太版設想成立一個可行性調查小組。此舉旨在增強威懾能力,應對中國和北韓在該地區越發囂張的表現。
德國之聲
2023-12-25 15:53
新聞
國際
誰都不得罪!訪問北京前先赴美見拜登,澳洲總理與拜登重申:應和平對話解決兩岸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25日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舉行雙邊會談,會後兩人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並呼籲透過和平對話解決兩岸問題。
中央社
2023-10-26 15: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經濟
澳洲如何平衡中美關係?中澳經濟無法脫勾,美國是重要安全夥伴—政軍分離是個好主意
目前正在美國訪問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將在11月初赴中國訪問,顯示其同時拉攏全球兩大國的外交策略,也願意在中美兩國之間充當橋樑。專家是怎麼看這樣的「兩面討好」?
德國之聲
2023-10-25 18:22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專訪》台印可合作這些安全項目!前印度海軍中將邱瀚:對中國感知管理至關重要
印度作為近年唯一與中國有軍事衝突的國家,正密切關注中國侵略台灣的可能性。據彭博9月報導,印度最高軍事將領已正式授權進行研究,以評估一旦台灣爆發戰爭,並且美國及其盟友參與其中,將對印度造成哪些廣泛影響,以及印度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蔡娪嫣
2023-10-17 17:00
風生活
國際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國際熱議》只差沒打仗了!中國和印度已水火不容,驅逐對方所有記者,西方聯盟笑迎印度入懷抱
中國與印度幾乎已經水火不容,最近幾周,印度和中國互相驅逐了對方的記者,幾乎斷絕了雙方的媒體接觸,加深了這兩個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之間的裂痕。
金牛幫幫忙
2023-06-02 12:0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不再擔心被迫選邊站!採取漸進式合作 《外交政策》:東協與四方安全對話拉近關係
美國、澳洲、印度、日本2007年組成「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協調影響著印太地區的戰略及政策,但四方安全對話長期難以受到東南亞的歡迎。然而,最近東南亞國家的態度似乎開始轉變,對四方安全對話的懷疑正減弱,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四方安全對話的重點已經轉移到提供印太國家極感興趣的區域公共財與服務,東協與四方安全對話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
廖綉玉
2023-06-01 0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南海比台海更可能發生美中衝突!越南學者:缺乏互信是建護欄主要障礙
越南總理范明正和國會主席王廷惠26日分別與美國聯邦參議員柯瑞柏率領的訪團會面,紛紛強調越南重視和美國的全面夥伴關係,且越南把美國視為主要夥伴。越南外交學院副院長阮雄山接受澳洲智庫訪談時也說,美國是不可或缺夥伴,並認為比起台灣海峽,南海更會是美國和中國發生衝突的地點。
簡恒宇
2023-05-28 0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想看到中國稱霸全球或保有印太地區民主?學者:印度傳統中間路線承擔不了中國擴張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泰利斯先前撰文直言,美國當前對印度的期待是「錯誤寄託」,因為從美國獲益的印度,並不認為要在任何危機中支持美國作為回報。不過波蘭華沙大學特聘客座教授孟迪斯認為,印度近年向俄羅斯的軍購減少,且與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合作,有助戰略自主對抗擁核鄰國。
簡恒宇
2023-05-27 04:3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兩黨鬥爭引發美債危機,拜登取消澳洲及巴紐行程 《外交政策》:美國國內分歧拖累印太政策
美國國會兩黨近期無法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協議,美國近期深陷國債危機,白宮日前宣布拜登總統將縮短亞洲行,原定24日在澳洲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遭取消。澳洲印太防衛政策專家赫辛格在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拜登臨時取消澳洲舉行的是因為美國國內分歧拖累其印太政策,而由於美國當局的混亂,美國盟友感到遭到忽視。
廖綉玉
2023-05-23 1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劍指中國「經濟脅迫」!G7峰會發表聯合聲明,哲連斯基成最後一日焦點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高峰會周日(5月21日)在日本廣島落幕。周六抵達的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Zelensky哲連斯基)會議最後一天與多國領袖會面,受全球矚目。
BBC News 中文
2023-05-22 17:02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雙邊關係持續升溫!中國擴張野心日益膨脹 《經濟學人》:恐懼讓印度與日本投向彼此懷抱
冷戰時期,印度及日本分屬對立陣營,然而,過去15年,日本及印度改善了外交關係、經濟關係、安全關係,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指出,日印改善雙邊關係的目的是打造民主制衡中國的力量。
廖綉玉
2023-03-23 04:00
國際
軍事
「地緣政治對手日益強硬!」著眼與中國競爭,印度宣布軍事預算大增13%
印度財政部長希塔拉曼在國會宣布預算時表示,印度政府國防開支將增至730億美元,增幅為13%;軍事裝備的國內採購將增加10個百分點,達到68%。
德國之聲
2023-02-03 23:04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台灣有事》「拜登說會出兵協防,但美國並未做好準備!」五角大廈前官員警告:幫台灣嚇阻侵略,時間所剩無幾
對於是否出兵協防台灣抵禦中國入侵,美國政府向來採取「戰略模糊」策略。不過拜登去年4度強調「美國會出兵協防」(雖然白宮官員也4度強調「政策不變」),多位美軍將領更公開表示「解放軍這幾年就會攻擊台灣」,讓許多人認為美國不但已預見「台灣有事」、更試圖表態嚇阻中國入侵。不過曾任五角大廈創新部主任、目前是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的麥克‧布朗指出,美國根本沒有做好抗擊解放軍的準備,並對台灣政府提出多項戰略建言。
李忠謙
2023-02-01 00:0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