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捉刀者協助下完成以國務卿生涯為主的回憶錄《艱難的抉擇》,新書就班加西事件辯護,她表示要負政治責任,但痛斥共和黨在玩政治惡鬥;中國的崛起使她印象極深,因此她的首訪國家是中國。
今年十月二十六日將滿六十七歲的前美國第一夫人、前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被大部分美國選民、媒體和政界認為將於二零一六年出馬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並極有可能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女性總統。一九九三年一月中旬自阿肯色州州長夫人而躍為美國第一夫人後,希拉里即變成美國社會和政壇上最有名的女性,也是最具政治野心的婦女領袖,她的下一個政治舞台已成全美媒體和政界最熱門的揣測謎題。
美國的政治人物離開權力圈後即忙著出回憶錄的風氣,「自古已然,於今為烈」,尤其是過去二十年,大批下台政客趕寫回憶錄以坐收高額稿酬與版稅之風,更是令人側目。這批充斥出版界的回憶錄良莠不齊,為自己辯護和歪曲歷史的居多數,如把美國拖進伊拉克戰爭泥淖(quagmire)的前總統小布殊、副總統切尼和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等人的回憶錄,謊話連篇,可說是政客回憶錄中的劣品。
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日才從國務卿職位上下台的希拉里,亦在過去十六個月裏邀請兩位幫她寫過演講稿的寫作高手,協助她撰寫以國務卿生涯為主的六百五十六頁回憶錄《艱難的抉擇》(Hard Choices,中文版版權已由台北商業週刊獲得,中譯本書名為《抉擇》)。獲希拉里特邀的兩位寫手同時亦為她搜集材料做研究,兩位寫手是三十一歲的丹.史維林(Dan Schwerin)和五十一歲的泰德.韋德瑪(Ted Widmer),其中以哈佛畢業的韋德瑪扮演較重要的角色,他從三十四歲開始即為克林頓做事和撰寫講稿,亦曾協助克林頓寫回憶錄《我的一生》(My Life),現為布朗大學圖書館館長。
據報道,希拉里從出版公司塞蒙.修斯特(Simon & Schuster)獲得一千四百萬美元的稿酬。由捉刀者(ghost- writer)代寫的回憶錄通常是由傳主口述大綱和一些細節,再由寫手撰寫,寫完由傳主修改或增添。
希拉里於二零零八年大選時和奧巴馬是對手,希拉里的氣勢先盛後衰,起初民主黨黨內行家認為希拉里終將獲勝,但政治新手兼生手奧巴馬卻後來居上奪得提名。初選期間,希拉里和奧巴馬關係很壞,奧氏還曾公開諷刺希拉里說﹕「你夠可愛了!」但在奧巴馬當選後,他卻不計前嫌,邀請希拉里入閣當國務卿,這個職位乃是內閣首席部長。奧氏說他是傚法當年林肯邀請政敵入閣的做法,以消弭分歧。
奧巴馬上台時,適值美國國力急遽衰退之際,小布殊主政八年,同時打兩場戰爭,至少耗費二兆美元(一兆等於一萬億),又因財經政策出大錯而慘遭三十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蕭條。
希拉里在國務卿任內,花不少時間修補美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布殊時代的美國因反恐而與許多國家結怨。希拉里的足跡踏遍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是美國歷史上坐最多飛機、飛最多旅程的國務卿。
希拉里是美國第六十七任國務卿,她親眼看到了世界的變化。中國的崛起使她和奧巴馬團隊印象極深,因此希拉里上台後,她的第一個訪問國家即是中國。同時,奧巴馬政府宣稱今後的外交政策將以亞太為重點,亦即強化美國和亞太關係將是奧巴馬政府新外交政策的優先。但人算不如天算,「阿拉伯之春」所帶動的一連串動亂卻使奧氏的外交政策失去焦點,重心移動,布局大亂,找不到方向。
其中最嚴重的當屬埃及和敘利亞的變亂,統治埃及三十年的強人軍人總統穆巴拉克被推翻,穆斯林兄弟會領袖穆爾西當選埃及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民選總統,但在位不到兩年又被軍方所推翻,埃及又淪入軍頭執政的悲慘輪迴。敘利亞人民反抗阿薩德家族的獨裁統治,卻遭到暴力鎮壓,中國和俄羅斯支持阿薩德,阿拉伯國家和西方力挺反政府軍,但收效甚少。敘國人民已死亡十六萬人,百萬難民使約旦、伊朗和伊拉克不勝負荷。
奧巴馬政府對敘利亞亂局束手無策,最能突顯美國外交的無力感。奧巴馬曾表示如?利亞使用毒氣,即所謂「越過紅線」,美國將動武或採取其他激烈手段以制裁敘國,但查明敘利亞確曾使用毒氣後,奧巴馬卻又改變主意,改與俄國合作,未對敘國採取行動。利比亞強人卡扎菲(卡達菲、格達費)被推翻,使利比亞陷入內亂,美國促請法國和意大利、英國直接干預,美國居後。但二零一二年九月十一日,四名美國外交與安全人員(包括美國駐利國大使)在利比亞海岸城市班加西遭一群暴徒突襲斃命,由於當地中央情報局特工、美國大使館人員和國務院應對不當而造成災難,事後白宮、國務院與中情局又因處理手法欠佳,導致共和黨發動一連串猛烈抨擊,而使事發後奉命上電視解釋的駐聯合國首席女黑人大使蘇珊.萊斯首當其衝。奧巴馬原有意提名她出任國務卿,亦不得不打消主意,而使麻州參議員、二零零四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約翰.克里撿了大便宜,成為希拉里的下面一任國務卿。
共和黨參、眾議員一直在班加西事件上找碴,把砲口對準希拉里,不斷成立調查委員會,目的在於搞臭希拉里,使她傷痕遍體,在大選時成為共和黨喊打的目標。個性強硬的希拉里在回憶錄《艱難的抉擇》中特闢一章(長達三十四頁)專門談論班加西事件,她為自己辯護,但表示要負政治責任,她痛斥共和黨在玩「政治惡鬥」,她拒絕當這場惡鬥的棋子。希拉里在書中盛讚奧巴馬,她說她在四年任內受到奧巴馬的全力支持,極為感激。五月二十九日中午,奧巴馬曾邀希拉里到白宮一起吃中飯。希拉里亦請了奧巴馬陣營中的幾個策士幫她宣傳新書(售價一本三十五美元),並助她在班加西事件上反擊共和黨。
希拉里在二零零三年曾出過回憶錄《活出歷史》(Living History),銷路頗佳。《艱難的抉擇》出版,也許是希拉里為後年大選所作的熱身運動。她的獨生女兒切爾西將於今年年底生產,首次當媽媽。民主黨的左翼(又稱進步分子)最希望前哈佛法學院破產法及銀行法女教授、麻州「菜鳥」(新人)參議員伊麗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出馬,對抗忽左忽右、不左不右、立場曖昧的希拉里。華倫與新近當選紐約市長的白思豪(Bill de Basio)被民主黨左翼視為進步派的兩大紅星,但華倫表示不會出馬。希拉里一向是「內政自由派、外交保守派(鴿派)」,因此她在二零零三年投票支持小布殊侵略伊拉克,而成為她的政治與外交污點。
共和黨最怕希拉里二零一六年出馬,因此他們千方百計要打擊她,除了班加西事件,他們最近大炒希拉里身體違和、腦袋有病的傳言,有些極右翼名嘴甚至大喊﹕「保證希拉里百分之九十五有腦癌。」希拉里是個不服輸的女強人,她的丈夫在一九九二年大選時的競選口號是「買一送一」(buy one, get one free),意思是希拉里將是「共同總統」(co-president)之一。二十四年後(二零一六),希拉里也許有希望成為白宮的女主角,而不是當年的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