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防衛裝備展「DSEI JAPAN 2025」(Defence and Security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國際國防和安全設備展覽會 )從2025年5月21到23日舉辦,《風傳媒》現場直擊世界各國大廠的重裝備,日本首相石破茂還親自在展會第二天到場發表主題演說,美國駐日大使也親自替美國館揭幕。具有官方色彩的日本防衛裝備廳與自衛隊展示多項尖端國防技術,展現對快速反應與遠距打擊能力的重視。這場軍武展所展現的未來戰爭武器,究竟是什麼模樣?
DSEI 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軍武大展,旨在為各國政府、國家武裝部隊、產業界與學術界提供交流平台,主展在倫敦舉辦。2025年於日本舉辦的DSEI Japan以「先進技術強化印太地區安全保障」為題,是日本唯一的大型國防與安全保障綜合展覽,在印太局勢緊張之際,多國政府官方單位和軍方直接參與,可見其特殊性。
日本首相石破茂親自在「DSEI JAPAN 2025」 發表主題演說,他 明確指出中國在東海與南海「持續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取自James Spicer/DSEI Japan)
全面升級 日本軍方展示次世代防衛科技陣容 這一次,日本防衛裝備廳與自衛隊展示了多項尖端國防技術,尤其展現對快速反應與遠距打擊能力的重視。日本秀出了升級版12式艦對艦導彈、ASM-3A超音速空對艦飛彈、高超音速滑翔彈,以及電磁軌道炮與雷射武器等,反映了日本軍備現代化的技術走向與威懾思維。日本會場亦展示無人化與模組化戰力平台,包括具備偵察與攻擊能力的多功能無人水面艦(USV),以及具高度機動力的19式輪型榴彈砲與改良型03式中程防空飛彈,強調多目標同時應對能力。
最新型護衛艦「FFM」也亮相,可偵測設計與高度自動化編制,代表海軍艦艇向高效率與複合任務能力邁進。空中部分則聚焦於新一代P-1海上巡邏機與US-2兩棲搜救機,強化海空域的持續監控與應變機動力。另有強化版空中監視雷達,能追蹤高超音速目標,並搭配可安裝於C-130H與C-2運輸機的第二型空中醫療模組,提供戰場後送等同ICU等級的醫療支援,體現日本防衛體系在機動、精準與全面支援方面的整體升級。
日本防衛裝備廳與自衛隊 展示次世代防衛科技陣容。 (黃信維攝)
日英義三國聯手亮相 次世代戰機成全場焦點 此外,現場首度公開日本、英國與義大利3國共同開發「次世代戰鬥機」的1/10模型,成為本屆展會焦點展示。這款戰機被定位為超越美國第5代匿蹤戰機 F-22、F-35 的「第6代戰鬥機」,被稱為「全球戰鬥航空計畫(GCAP)」。由日本三菱重工、英國BAE系統公司、以及義大利防衛巨頭雷奧納多3家公司共同研發機體,引擎由日本IHI、英國勞斯萊斯與義大利Avio共同研製 ,電子系統由三菱電機與雷奧納多集團負責,MBDA參與飛彈系統開發。
(相關報導:
幕後》台灣「盲劍客」能對付中國擊殺鏈?印巴戰爭震動我空軍、潛艦、不對稱作戰
|
更多文章
)
現場展出的戰機模型為實機的十分之一(長2公尺、翼展1.5公尺),相較早期版本,主翼與尾部設計從過去「λ翼」改為三角翼(Delta翼),翼面更大。此研發重點從傳統空戰機動性轉向強化「航程距離」(透過增加內部油量並降低阻力)、「飛行速度」( 減少空氣阻力),以及「掛載能力」(提升升力)等戰略性能。另BAE系統展區也展出模型,針對未來空戰情境所構思的高機動、模組化、多功能無人機架構做出思考。
日、英、義三國聯手亮相次世代戰機模型。(黃信維攝)
軍武大廠洛克希德・馬丁現身 首次展示海上自衛隊神盾艦三菱重工現場則首次公開為防衛省次世代教練機計畫「T-X」所提出的概念機模型。T-X為T-4的後繼機,採雙座、雙發引擎設計,外觀為白底搭配黑藍線條的「宇宙風格設計」,展現先進技術與未來感。防衛裝備廳自2024年起徵求業者提供T-4後繼機與訓練系統資料,目前仍在技術評估階段,尚未確定採購計畫。T-X規格初步要求包括音速 0.8 倍以上的巡航速度與固定翼噴射機構型。三菱此次展出僅為技術提案,未來仍可能調整設計。
美國軍武大廠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公司首次於日本公開展示海上自衛隊新型神盾艦「ASEV」模型,ASEV為取代中止的「神盾岸置系統」,改搭 SPY-7 雷達,排水量約1.2萬噸、航速達30節,艦員約240人,實現高自動化。首艦與三菱重工簽約建造,2號艦由JMU承造,預計於2027與2028年度服役。展出模型首次揭示艦體細節與匿蹤飛彈發射系統,展現更寬艦體,中央清楚標示艦對艦飛彈配置,發射裝置置於匿蹤設計防護罩內,補足過去設計圖不足,直觀理解ASEV的設計理念與作戰構想。
海上自衛隊新型神盾艦「ASEV」模型。(黃信維攝)
以美、日為核心 盟邦軍武齊聚展現地緣戰略布局 美國除了洛克希德・馬丁,軍火大廠雷神(RTX Corporation)、航空界大咖 波音(Boeing)也來了。 5月21日美國駐日大使葛拉斯(George Glass)親自出席美國館(USA Partnership Pavilion)開幕式並發表演說,他強調美日同盟在印太區域的核心戰略地位,並呼籲雙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決心」加強合作,面對全球威脅。
葛拉斯表示,美日兩國正處於歷史轉折點。他指出,他宣誓就任時有人告訴他,「你將駐守世界最重要的盟友,身處最關鍵的地區,在最危急的時刻。」葛拉斯說 ,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首度接待的亞洲領袖,就是日本首相石破茂,「這不是偶然,而是戰略選擇,顯示華府對美日同盟的重視。」日本在2025年成立聯合作戰指揮部,並計畫於2027年前將防衛預算翻倍,美方則同步升級在日美軍的指揮結構,強化聯合作戰與快速部署能力,相關行動是對區域和平與全球價值承諾。
美國駐日大使葛拉斯(George Glass)出席「DSEI JAPAN 2025」 美國館(USA Partnership Pavilion)開幕式時強調美日同盟在印太區域的核心戰略地位,並呼籲雙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決心」加強合作 ,面對全球威脅。(黃信維攝)
以色列也來了 三菱開發系統、指管情資整合 除了美國,英國BAE系統、韓國Kai等指標性公司,甚至包括澳洲、美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均出展, 以色列的Elbit Systems、以色列航太工業(IAI)、Rafael等軍事企業也都設有展位 。日本 三菱電機接受《風傳媒》訪問時,介紹了自身的參展內容與裝備研發方向。現場展出了多款雷達系統,包括日本國內首次展示、並已出口的雷達。其中有一款名為TPSP-80ME的移動式雷達,與交付給菲律賓的對空雷達,此外現場也展示另一款移動式雷達TPSP-11,以及固定式雷達FPS-3ME。這些雷達能夠進行空域與地面監視,部分型號目前正向亞洲多國提出出口建議,日本國內也有使用,交付至菲律賓的為日本版的客製化版本。
三菱電機也提到,現場展示的還包括雷達與無人系統、情報資產、空域監視與武器系統之間的整合提案。這些系統將透過 Connect 與 Integrate 兩個階段連接與整合,最終由指揮中心統一控管。目前尚處於開發與提案階段,預計距實際部署仍需4至5年。三菱電機此次的主要展出項目包括感測技術(Sensing Technology)、裝備移轉(Defense Equipment Transfer)與宇宙安全保障(Space Security)。
三菱電機公開雷達與整合系統構想,力拓亞洲防衛市場。(黃信維攝)
日本重工業者轉攻高機動系統 川崎展示無人直升機K-RACER日本川崎重工展示了其正在開發的無人直升機原型「K-RACER」。現場說明人員向《風傳媒》指出,該機採用摩托車引擎驅動,與一般UAV相比,具備更大的有效載重與更長的航程,是其主要特點。量產型預計可承載200公斤的低載重,有效航程超過100公里,目前仍處於開發階段。K-RACER也搭載了自動飛行功能,使用者可透過平板等裝置輸入目的地或航線(Waypoints),機體便能自動完成起降與飛行,不需進行複雜操作。
展場展示的是工程樣機,主要用於飛行測試與示範用途。川崎重工現場說明人員表示,量產機的開發已啟動,目標是在未來2至3年內投入市場。目前的技術重點之一是驗證載重能力與飛行速度的極限,並確認機體在不同操作下的穩定性與效能,自動飛行系統的使用者介面與實際運用流程也仍在調整中。未來,該無人機將不僅針對日本國內,也考慮拓展至海外市場銷售。該機展示了日本重工業者朝向無人系統與高機動載具的研發趨勢。
川崎重工開發的無人直升機原型 K-RACER。(黃信維攝)
速霸陸與貝爾合作多用途直升機UH-2 日本自衛隊下訂單 日本速霸陸(SUBARU)展示其與美國貝爾( Bell) 公司共同開發的最新型多用途直升機UH-2,屬於Bell 412系列的最新版本,具備高度模組化設計,定位為「汎用型直升機」,可依任務需求執行運輸、支援、救援等多項任務。現場人員向《風傳媒》表示,UH-2雖未標配武器,但艙內配置彈性極高,可搭載人員、機車、油槽等裝備,滿足多樣化作戰需求。若有武裝需求,也可依照使用單位要求加裝機槍等武器,其前代機型 UH-1J 即具備武裝能力,該型機目前由日本陸上自衛隊採購,仍處於開發與交付階段。
UH-2採用玻璃座艙(glass cockpit)結合數位與傳統儀表,並強化艙門開口設計,提升裝載效率。機身側邊設有維修踏板,便於現場人員進行保養與檢修。傳動系統部分由速霸陸 自主升級,提升整體耐久性與使用壽命。目前已接獲日本陸上自衛隊訂單,首要任務為如期交付並滿足國內防衛需求。同時,也正與自衛隊裝備單位合作,評估未來的海外推廣潛力。由於日本法律對軍備出口仍有限制,未來是否能外銷仍需與政府密切協調。
日本速霸陸(SUBARU)展示其與美國貝爾( Bell) 公司共同開發的最新型 多用途直升機 UH-2。(黃信維攝)
東芝推整合型雷達 主打「一機多用 」提升戰場彈性 日本東芝(YOSHIBA)展示一套正在開發中的整合型雷達系統,強調其「一機多用」的核心概念。現場人員向《風傳媒》表示,該系統目前正處於提案階段,預計未來數年內完成自衛隊測試後,將正式推出市場。最大特色在於能夠整合多項功能,取代傳統需多台雷達分別執行的操作。
新一代系統預計同時支援三種不同任務,使得使用單位能以一套裝置應對複雜且多變作戰需求,提升任務靈活性與系統效率,目標透過系統整合設計,使產品廣泛應用於各種軍事任務場景減輕裝備負擔、提升戰場應變能力。
東芝開發中的整合型雷達系統 。(黃信維攝)
從飛彈到無人載具 多國展示新一代戰場主力 此外,來自韓國、義大利、以色列、芬蘭、法國與美國等多國軍工企業,紛紛展出尖端技術與新一代戰力平台。展區中可見從高階教練機、無人垂直起降機、模組化迫擊炮,到多層級飛彈防禦系統的豐富展示,體現全球防衛的技術焦點。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公司(KAI)展出旗下3款主力平台,包括正進行初步量產的次世代戰機 KF-21「Boramae」、高級教練機 T-50 Golden Eagle及以協同作戰為核心概念開發的無人僚機 UCAV,呈現韓國空優戰力邁向「有人-無人整合」的戰場想定。
義大利李奧納多公司(Leonardo)展示最新版本的 M-346 Block 20 / M-346J 高級噴射教練機模擬駕駛艙,該機可模擬第4與第5代戰機操作環境,並已被多國飛行訓練學校採用,現場模擬艙配備全數位儀表。芬蘭防衛企業 Patria 展示的 「NEMO Container」120公厘自動迫擊炮模組,以貨櫃式模組結構嵌入迫擊炮塔,能部署於車輛或艦艇上,實現快速展開與高機動性火力支援,成為水陸聯合作戰與城市防衛的新型解方。MBDA(歐洲飛彈公司)展示METEOR中程空對空飛彈。
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公司(KAI) 展示旗下主力機種。(黃信維攝)
以色列秀多層級飛彈防禦網絡支柱 法國無人垂直起降機 可支援電子戰 以色列拉斐爾公司(Rafael)展出的Stunner飛彈是「David's Sling」中程防空系統的核心構件,具備雙導引系統與反高機動飛彈能力,為以色列建構多層級飛彈防禦網絡的重要支柱。現場更展示該飛彈搭配雷達與火控系統的模擬環境,呈現整體聯網作戰能力。洛克希德・馬丁展示兩款核心飛彈防禦武器剖面模型,愛國者三型強化版「PAC-3 MSE」與高空終端攔截系統「THAAD」。前者負責中低空攔截,後者則可在高空攔截中程彈道飛彈,兩者組成美國多層級防空體系的關鍵一環。
在旋翼機領域,法國空中巴士直升機(Airbus Helicopters)展出無人垂直起降機 VSR700,該機具備長滯空、多傳感器模組與艦載起降能力,未來將部署於法國海軍艦艇,用於偵察、通訊中繼與電子戰支援。現場也可見多國現役戰術平台的靜態展示,包括 F-35B 匿蹤戰機、KC-130J 空中加油機與改裝版 TF-50 教練/輕攻擊機;其中F-35B 具備短距起降與垂直降落能力,已部署於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迷你航母」,強化海上作戰能力。
以色列拉斐爾公司(Rafael)展出的Stunner飛彈。(黃信維攝)
規模最大各國軍方齊聚 場內層層安檢戒備森嚴 此次軍武展,《風傳媒》觀察,場外有許多民眾抗議「殺人武器」 ,因為武器議題敏感, 在入場前要層層安檢,更採取「全實名制」,參觀部分攤位時,要先掃描證件,確定身份後才會得到進一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