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鈞觀點:一中二席三憲,2020大選兩岸議題的探討

作者認為,實踐「一中二席三憲」,能讓台灣和大陸在解除對抗的情形之下迅猛發展。(美聯社)

一中二席三憲,是指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之下,兩岸共享整個中國的主權,依各自的憲法(台灣、大陸)行使治權。二席是指兩岸政府在國際的組織各別擁有一個席位。

台灣大選即將來臨,除了第三勢力的柯文哲動向未明之外,郭台銘雖然輸了國民黨的初選,令他的支持者扼腕,但是他人氣並未下降,也有可能放手一搏參與大選。然而,不管誰選上總統,大家共同要面對的兩岸問題,只會更加嚴峻。對於台灣生死存亡的大議題,總統大選的政策不應該迴避,要嚴肅的討論。不能只憑一句話:一國兩制在台灣沒市場,呼攏一下帶過。

國民兩黨兩岸政策有不同嗎?

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面,最大的差異性即「是否承認九二共識」,其他方面實在看不出有任何不同,只要從民進黨大力推「去中國化政策」時,國民黨的默認就可以看出。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的優點是降低兩岸的對抗和衝突,讓台灣獲得比較多經濟方面的利益,外交上面暫時休兵,減少國家資源的浪費。這些主張被民進黨攻擊為「傷害台灣主權」,以此打擊國民黨,例如綠營所發動的「太陽花學運」,以社會運動鬥垮國民黨。

對於中國大陸而言,現階段若是較為友善的國民黨執政,可以不必提早和台灣攤牌,以便爭取更長的和平機遇,儘速強化和美國軍事以及經濟的競賽,未來在台海就會有更大的主導權。但是大陸領導人應該心知肚明,國民黨和民進黨的主張真的差別不大。

一中是否還能各表?

從習近平在今年1月份的講話可以看出來,台灣所認為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未來「各表」的空間已經沒有了,可以說「一個中國」的原則已經搬上了檯面。台灣民眾一定要瞭解,我們所處的現狀,要不然就是有必死犧牲的精神來捍衛台灣,要不然就是要在「一中」的原則之下,展開兩岸的政治協商和談判,模糊處理兩岸問題的空間已經日益被壓縮。

習近平2日在人民大會堂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美聯社)
習近平1月在人民大會堂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美聯社)

但是我們不需要氣餒,危機中本來就有轉機的可能,我們為什麼要怕談判?為何一定要在戰爭之後,接受所有痛苦的安排,或是在武力威嚇時,簽城下之盟?為什麼要認為談判就等於放棄台灣的民主制度,就是投降?

以現今中國的大戰略而言,還是希望能在和平的環境中持續壯大,大到美國無力壓制其崛起。因此對於戰爭,能免則免。前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教授很早就說過,中國的大戰略是「不戰而主東亞」,而近年來從大陸各方面的佈局來看,這個大戰略已經往「不戰而主歐亞非(Euroafrisia)」的方向發展。中國不會希望以戰爭解決台海的問題,因為一方面會打亂了民族復興之路的步調,另一方面,若是以戰爭統一中國,未來治理台灣會是件很棘手的事情。所以此時台灣走到談判桌,為時還不晚,若是一直逃避現實,則未來前景堪憂。 (相關報導: 趙春山觀點:親美VS.親中,台灣只能二擇一? 更多文章

一中二席三憲:一中三憲的加強版

台灣大學張亞中教授所提出的「一中三憲」,有非常完整的論述,筆者也曾經為文(若兩岸同屬一中,台灣要如何談判?)做過一些敘述。最近新成立的「國會政黨聯盟」提出了「一中二席」的兩岸政策,雖然過去已經有學者討論,但是由一個政黨直接提出「一中二席」做為政策,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筆者認為「一中二席」可以為「一中三憲」在台灣的國際參與的實踐,做最佳的補強。其論點是在一中之下,台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義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將兩者合併起來,則成為「一中二席三憲」。

20190715-國民黨總統初選結果公佈記者會,張亞中出席。(盧逸峰攝)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資料照,盧逸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