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專欄:「大道」難悟,老子寫這章的時候特別悶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像氾濫的河水,廣泛地流行在周圍。

萬物依靠著它生存而不推辭,大功告成卻不佔有。

養育萬物而不去主宰它們,它一直是無欲的狀態,可以稱它為「小」;萬物來歸附而不加以主宰,可以稱它為「大」。

由於它從不自以為大,所以能夠成全它的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像氾濫的河水,廣泛地流行在周圍。《易經》泰卦中,也有「左右」的概念。其《大象傳》說:「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人如果在某個一個地方經營的形勢達到了泰的境界,根本不必去招商,也不必去拉夫,天下的很多資源都會吸引到他這邊來。大道的吸引力就像聚寶盆一樣,彙聚天下資源。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萬物依靠著它生存,而它也不推辭;大功告成卻不佔有。這就是道家真正了不起的胸襟。世間很多紛爭,很多事業的功虧一簣,就是因為人到最後都想去佔有、控制。《易經》的坤卦象徵大地,大地如同母親,它生養萬物,會控制一切嗎?不會,它會無私地為萬物奉獻滋養。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養育萬物而不去主宰它們,它一直是無欲的狀態,可以稱它為「小」。「衣」當動詞用,「衣養」指養育、覆蓋,就好比用衣服把萬物包在裡邊供養與照顧。「衣養萬物而不為主」,雖養育萬物,卻不存有主宰的心理。可見,道呈現的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可名於小」有如「至小無內」(《莊子·天下》),不能也不必容下任何東西。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萬物來歸附而不加以主宰,可以稱它為「大」。道就像大海,是在最低位,但是河川溪穀最後統統流到這裡來。也就是說,道真正主導一切、創生一切,但是它不爭那個名號。所以,道看著好像很小,甚至都不好稱呼它,但是它能包容一切,胸襟廣闊無邊。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由於它從不自以為大,所以能夠成全它的大。悟道的人從不膨脹自己,也不誇耀自己的偉大,更不會居處最大的位置。悟道的人不處在高位,反而能夠成就他實質上的偉大。

可見,我們讀《道德經》,老子的觀念有時候看起來好像和世俗的想法相反,其實這才是最後的真實。譬如,人越想要得到什麼東西,最後越沒有辦法得到。如果越不去爭,到最後不要都不行,反而實至名歸。 (相關報導: 劉君祖專欄:創業險中求—「屯卦」教你應對之道 更多文章

《易經》坤卦的最高境界,把坤的智慧發揮到淋漓盡致,即「利永貞,以大終也」,坤本來是「小」的,乾才是「大」的,可是搞到最後,「大終」成了坤卦的結果。老子在《道德經》中,特別偏重對坤卦順勢用柔的智慧的發揮,這方面都用到了化境。《易經》是剛柔互濟的,但是老子把柔道領悟得特別深,發揮得特別好,這才創立了道家一派。儒家的創立者孔子從「自強不息」的乾卦去發揮,道家的老子從「厚德載物」的坤卦去闡釋,儒、道兩家的配合如同乾坤互濟,誰若能兼采二者之長,定是大智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