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拿「民間公益教育機構」為孔子學院遮羞 自由亞洲電台:關鍵在學員能不能暢談台灣、新疆、西藏議題

孔子學院。(美聯社)

中國教育部5日新設立了「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負責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以及負責經營海外的「孔子學院」與「孔子課堂」。包括《美國之音》與《俄羅斯衛星網》都據此宣稱「孔子學院」改名,中新社則發布新聞稿,表示「全世界的孔子學院沒有一個要改名」。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孔子學院想藉此宣稱自己是「非營利性民間公益教育機構」,洗刷「大外宣」與間諜組織的惡名。

《人民日報》指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為中國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提供優質服務,為中外語言交流、世界多元文化互學搭建協作平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孔子學院品牌改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全面負責運行,主管2004年起在全球162國設立的孔子學院(共540所)與孔子課堂(共1154個)。

孔子學院的學生與漢字。(Sputnik / Vitaly Ankov)
孔子學院的學生與漢字。(Sputnik / Vitaly Ankov)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是由多家高校、企業等發起成立的「民間公益組織」,孔子學院由其接管運行後,在兩方面出現變化:一是性質的變化,基金會在民政部註冊,屬民間公益教育機構;二是模式的變化,基金會將從社會上籌集資金。據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是由中國多家高校、企業等發起成立的「民間公益組織」,

中國政府以孔子學院為名,在國外推動中文教育與中國形象工程,素來被許多人批評「掛羊頭賣狗肉」,因為中國曾在文革時期發動「批林(林彪)批孔(孔子)運動」。毛澤東甚至在接待外賓時直稱「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如今孔子卻被中共拿來作為「大外宣」的招牌,尤其「孔子學院」被許多國家或大學認為是干擾、破壞學術自由的工具,因而宣布與孔子學院中止合作,更讓孔子的形象蒙塵。

孔子學院旗下的孔子課堂,2017年在美國華盛頓州舉行春節慶祝活動。(中國國家漢辦)
孔子學院旗下的孔子課堂,2017年在美國華盛頓州舉行春節慶祝活動。(中國國家漢辦)

《美國之音》指出,「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共當局在其大學內辦的孔子學院的主要批評和擔憂是,孔子學院由中國官方操控,其課程安排、教材選擇、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師資選拔都要由中國方面決定,學生和教師不得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中共不喜歡的話題,如少數西藏、新疆、人權、台灣、當今中國政治之類的話題」,孔子學院甚至成為中共情報蒐集運作的一部分。

在國際社會對「孔子學院」的防心漸重之際,中國政府除了宣布成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教育部也發放內部通知,表示「經教育部(中國共產黨)黨組研究決定,將孔子學院總部更名為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不再對外使用『國家漢辦(HANBAN)』名稱」。不過中新社澄清,全世界的孔子學院並沒有要改名,只是改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負責運行。 (相關報導: 叫「孔子學院」太政治?中國官媒宣布改成「這個名字」 更多文章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席英國孔子學院的典禮儀式。(美聯社)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席英國孔子學院的典禮儀式。(美聯社)

《自由亞洲電台》稱,孔子學院雖然聲稱「轉由民間非營利公益組織」運作,但與中國官方的聯繫仍是千絲萬縷,包括轉型後仍接受教育部提供資助。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表示:「(孔子學院)不可能因此變得更受歡迎,只不過可能是暫時減少樹大招風的效應,這只是換一個方式刻意避開風頭,等待時機繼續生存下去。但是,我覺得中美大的格局下看來,美國對中國政府代理人或是白手套的在美機構,我相信未來控制會越來越嚴。所以,我認為孔子學院在美國的市場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