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多年來「大撒幣」提升國際形象,卻始終無法打破「威權政體」帶來的陰影。《經濟學人》稱,近年來一群無心插柳的外國網紅、全球熱門的電玩、短影音和微短劇,讓中國開始「變酷」了。儘管如此,中國的人權壓迫與對自由的箝制,仍為其國際形象設難以跨越的界線。
3千萬人看網紅遊中國
美國20歲網紅小戴倫・傑森・沃特金斯(Darren Watkins Jr.),以網名「IShowSpeed」廣為人知,豐富誇張的表情反應,讓中國網友稱他「甲亢哥」。2025年3月至4月,沃特金斯在中國進行2週的旅遊直播,向全球3,800萬粉絲展示中國的歷史遺跡(在長城上翻筋斗)、友善的民眾(與模仿川普的民眾互動),以及先進的科技(與機器人共舞、體驗無人機送餐和飛行計程車)。
在深圳,沃特金斯把一輛有007風格的兩棲電動SUV駛入湖中,他驚呼:「天啊,這車竟然沒沉⋯⋯中國太厲害了、中國的車太厲害!」他在整趟中國行也頻頻感嘆:「中國真的不一樣了,兄弟們。」

多項國際民調顯示,中國的受歡迎程度在新冠疫情期間跌至低點,之後則逐漸回升。顧問公司「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每年都會針對全球10萬名受訪者調查不同國家的聲譽跟影響力,根據該公司的民調,中國的「國家品牌」從2021年的全球第8名升至今年第2,僅次於美國;丹麥的民主聯盟基金會則指出,自2022年起,中國的全球「淨觀感評分」從-4%升至+14%,而美國則在一年內從+22%驟降至-5%;皮尤研究中心也發現,即使是美國,近年來對中國的觀感略有改善,年輕族群的態度尤其寬容。

官方為「軟實力」年燒100億鎂
長期以來,中國領導人都想在外國人身上激發像「甲亢哥」這樣的熱情。中國共產黨一直試圖培養「軟實力」,也就是不用軍事力量或強制手段達成外交或經濟目標。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表示,軟實力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
一位美國學者告訴《經濟學人》,中國十年前每年就投入100億美元提升國際形象,現在的支出可能更多。中國在國外的大學裡設立500多所孔子學院,提供中文教學和文化課程。中國官媒在西方社群媒體上大量報導正面故事,每年都有數百名外國記者受邀造訪中國,參觀高鐵網路等亮點建設。
然而,這樣的任務並不容易,因為中國的宣傳在海外乏善可陳,許多人仍對中國的威權過往(與當前體制)保持警惕。儘管如此,現在越來越多國際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似乎願意忽略中國「不那麼好看」的一面,而這並不是中共宣傳部門的功勞。《經濟學人》稱,中國官方「由上而下」的努力,逐漸被民間「由下而上」的民間文化力量給取代。
酷中國力量1:外國網紅湧入
新冠疫情後,中國重新對外開放,一群外國網紅陸續踏上旅程並記錄分享。在這股熱潮下,中國以「非官方」的方式展現文化輸出。搭上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國際形象下滑的順風車,意外替中國爭取了更多正面能見度。 (相關報導: 問「賴清德是誰」,DeepSeek避而不談!美國會發佈報告:中國AI不敢多談台灣,只能建議「來聊數學吧」 | 更多文章 )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甚至在5月15日刊出題為〈何以”酷中國“?〉的文章,探討中國透過開放交流,刷新外國人的認知與想像,連官方都對此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