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用總體經濟學來聊聊振興券

政興三倍券有許多額外條款,限制花費項目,限制花費時間等,可以看出政府不希望民眾拿這筆錢貼補日常家用,而是產生做一些平日不會做的行為花費。(資料照,盧逸峰攝)

近日關於振興券的新聞如雨後春筍地冒出,不管是柯文哲批評無用的振興券政策,或是民眾抱怨為何不學習他國發放現金及我們發放金額過少,種種來說似乎對於現今的振興券制度反對聲浪大於支持聲浪,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而政府實施這項政策的主因到底是什麼?

你能想到的政府想不到嗎?

政府突然發放2000元事情不就解決了嗎?相信我如果這樣做有效,政府早就不用傷透腦筋想出這麼一個複雜,還要耗費諸多行政成本的政策了,發行現金政府絕對可以省去大大的麻煩,民眾對於天上掉下來的錢肯定只有點頭沒有搖頭的份。但為什麼我們要用三倍券的方式來振興經濟,這就要提到振興券跟現金最根本的不同了。

20200715-全台郵局15日起開放購領振興三倍券,民眾辦理領取手續。(盧逸峰攝)
發行現金絕對可以省去大麻煩,民眾對於天上掉下來的錢肯定只有點頭沒有搖頭的份,而要解釋使用三倍券振興經濟的原因,就要提到振興券跟現金最根本的不同了。(資料照,盧逸峰攝)

現金跟振興券不同在哪?

我還記得振興券的政策剛出來的時候,我大學的室友就在書桌前問我,想要買什麼,他說他看上了一副新耳機因為現在的耳機舊了,這就是振興券想要達成的一個目的,刺激消費,當然這裡所指的消費不是日常消費,而是額外的不管娛樂性、衝動性消費。

心理經濟學有一名詞叫做Mental Accounting,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會將金錢透過心中價值來做不同的分類,舉裡來說年終多的薪資60000元跟刮刮樂賺到的60000元,我們傾向開心花掉刮刮樂的錢而謹慎使用多出來的年終;再舉一個例子,過年家裡的賭博平常的1000似乎就成了一種賭注,在我們心中就沒有原本那麼重要的價值,而肆意下注,振興券就像這樣讓我們有用1000去買3000元禮卷的錯覺,而產生做一些平日不會做的行為花費。

尤其政興券還多加了許多額外條款,如限制花費項目,限制花費時間等等…,從不能繳零零總總的費用就可以看出,政府不想大家拿這筆花費貼補日常家用了。

20200715-全台郵局15日起開放購領振興三倍券,民眾展示剛到手的三倍券。(盧逸峰攝)
振興券想要達成的一個目的,就是刺激消費,而這裡所指的消費不是日常消費,而是額外的娛樂性、衝動性消費。(資料照,盧逸峰攝)

那為什麼其他國家那麼多,我們那麼少?

相信講到這邊很多人心中的一把火就燃起來了,奇怪美國發1200美元(折合台幣36000),我們才3000是要花什麼?政府希望我們花多一點,為什麼不多發一點?

的確就算把物價算進去我們發的錢還是排在世界底端,但這要討論到振興券的主要目的了。身處在台灣的台灣人現在走在路上,遇到炎熱的天氣可能就會把口罩拿下,因為深知在台灣疫情的安全性,所以這次發的三倍券其實是「疫後振興經濟三倍券」由於台灣疫情穩定,救完疫情接下來就要救經濟,而美國或其他國家就不一樣了,他們發的錢是紓困救濟金,是給在疫情中被革職、不能做生意,各種被疫情蹂躪的人所發的紓困金。

所以當我們在大罵政府這種小氣中飽私囊的行為時,應該先考慮這些政策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政策救的是什麼。

20200715-全台郵局15日起開放購領振興三倍券,家住台北的吳先生搶到北門郵局的「頭香」。(盧逸峰攝)
當民眾在大罵政府這種小氣、中飽私囊時,應該先考慮這些政策的本質是什麼、政策救的是什麼。(資料照,盧逸峰攝)

但振興券有用嗎?

提到振興券大家可能都會跟馬英九時代的消費券搞混,這也是大家常批評的點,因為馬政府發行的消費券確實沒達到想像中的助益,其實這些低幅度的增長都是可預期的,這裡就可以好好的讓我用一下大學所學為大家解惑一下。

首先是Consumption Smoothing,中文我們就把它翻譯為平衡消費曲線吧,也就是我們會想讓當期跟下期消費達到最接近的值。所以我們發放振興券就可以把他理解成當期收入增加,因為我們想讓兩期快樂程度相同,所以當期收入不會全部納入當期花費,我們會把一部分拿去花掉,一部分存起來(變下期消費)。這也是為甚麼我們拿到得券要設計有使用期限,避免大家有把它替代成現金存起來的心態。

第二就是另一項PIH了,中文叫做恆常所得假說,裡面細項就不多做細講,主要架構就是當期的所得增加並不會增加我們的消費,要恆常的收入增加才會增加我們的消費量,舉例來說增加3000跟分期1000我們可能就會偶爾吃頓好的,因為我們預期未來我們的所得增加了,偶爾奢侈一下沒關係。而這個就是三倍券沒有解決的問題了,造成刺激經濟的效果大幅度的下降。

相對於馬政府的消費券,這次的使用有更多細項的規定,雖然有人會咬定這只是不想被民眾拾人牙慧抄襲制度,但不可否認的是政府確實在三倍券下了一番苦心,希望能刺激經濟。 (相關報導: 陳述恩觀點:你知道蔡蘇政府正在用三倍券侵犯你的人權嗎? 更多文章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