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五天的漢光三十六號演習於七月十七日落幕,今年不論是火力幾乎百分之百命中的精準度、時間管制、F-16V等新式武器投入,以及三軍聯合作戰效能,為歷年漢光演習之最,完美展現國軍精實戰力一面,殊值國人肯定。
蔡英文:無法排除戰爭可能性
惟軍事專家稱,在中國威脅快速升溫下,國軍兵力明顯不足,應恢復以徵兵制為主;至於後備部隊,除了近年內剛退伍的志願役外,所餘戰力也堪慮。
今年漢光三十六號實兵演習,各作戰區與離島全面動員,總統蔡英文親自校閱三軍聯合反登陸作戰實彈操演。從現場觀察,不論是火力協調或聯合指管,都展現出官兵勤訓精練與裝備檢整成果。
「今年難度提升,且依敵情威脅,有效發揮重層攔截火力。」軍方指出,從九鵬基地各式精準飛彈、潛艦發射SUT重型魚雷,以及聯合反登陸的地獄火飛彈、拖式飛彈、標槍飛彈、狙擊槍等,「幾乎每個都命中,精準度大為提升。」
漢光演習具對敵嚇阻戰略意涵。蔡英文於一月十四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兩岸無法排除戰爭的可能性,必須做好準備。國際亦頻頻示警。
國際危機組織(ICG)於七月六日公布的「危機觀察」(CrisisWatch)報告,即將台海列為全球十六個衝突情勢惡化的地區之一。相關憂慮並非空穴來風。傳出解放軍首度成立「武統台灣聯合指揮部」,結合五大戰區、逾五十萬兵力;五月十四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在渤海灣舉行長達兩個半月的演習,雖是年度計畫性演習,但被認為是武統台灣預習,接下來八月於南海亦可能有大規模軍演。中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楊承軍更於七月十一日發表專文,敦促北京啟動武統台灣準備。
解放軍能投射兩百萬兵力攻台?
對「武統台灣聯合指揮部」的傳言,解放軍專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沈明室指出,解放軍成立對台作戰聯合指揮中心,會以戰區為單位。至於名稱,過去曾用過「攻台戰役指揮部」,如果改名為「武統台灣」,目的應在凸顯政治與威懾意涵,但他判斷可能性不高。
各界高度關注兩岸軍事衝突可能。曾為成功艦首任艦長的黃河於《二十四小時解放台灣?》一書列出中國武統三種想定,包括:烽火連天的大打、擒賊擒王的小打與窒息封鎖的小打,以及局部軍事衝突等三十二種可能手段。他研判,戰爭發起到結束應會在二十四小時內。
「中國已知對台文統無望。」前海軍陸戰隊上校、國防部資深諮詢委員宋兆文分析,二○二四年總統大選如果仍由民進黨執政,或修憲更改國旗和國號,解放軍在二四年的第四次攻台總預習軍演,很可能就會發動對台戰事。
一旦中國犯台,美軍如果要介入幫助台灣得動員逾二十萬人,需時三到五個月。宋兆文評估,以國軍現有兵力,大概能撐兩周,等美軍完成動員,戰爭早已結束。
會如此評估的主因在於,國軍改以募兵制為主,導致常備兵力嚴重不足有關。宋兆文稱,陸軍現約十萬人,由七個聯兵旅與各地區指揮部負責本島防衛作戰。以此兵力要執行反空降作戰、反登陸作戰、灘岸殲敵、跨戰區支援等任務,必然捉襟見肘。

再看解放軍可用於登陸作戰的071型與建造中的075型船塢登陸艦,載運兵力約一萬人,加上其他兩棲軍艦,一日內約可投送數萬兵力。
「他(解放軍)能打多久,我(國軍)就能撐多久。」國軍將領以登陸作戰「兵力比」至少要五倍以上計算,解放軍攻台至少得投入兩百萬兵力,目前投射能力遠遠不足,且國軍捍衛國土安全的決心與能力無庸置疑。
兵力規模與戰略直接有關。回顧台灣自一九七九年後改為「國土防衛」守勢作戰的戰略目標,是以四十萬編制員額為依據;目前國軍編制員額二十一.五萬人,依編現比八七%,再扣掉聘僱人員,實際兵力僅約十六萬人。
最怕作戰場域在台灣境內
國防部長嚴德發於五月四日在立法院說明,常備兵力加上後備所建構的「可恃戰力」,約有四十萬人。顯見在兵力不足下,至少逾二十萬人要改以後備頂替。後備雖將朝「調增教召強度」等方向變革,但其戰力真能支撐此戰略目標? (相關報導: 新新聞》25年前的危機,讓台灣變飛彈刺蝟島 | 更多文章 )
一場漢光演習,看到了國軍戰力的實與虛。台灣各式精準飛彈密布有如「刺蝟島」,中國如犯台勢必付出慘重代價,但問題是作戰場域會在台灣境內,危及全體國民安全。對於敵人可能動態,國安團隊需以國家安全為前提,審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