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文:兩岸這盤棋,臺灣最大的籌碼是人民

作者指出當時中共發射飛彈時自己的經歷。(柯承惠攝)

兩岸關係曲折多,臺灣政壇風波惡。為了保護國家公務員,除了少數特例,作者不揭露牽涉其中的文官身分,謹懷深切感激。

飛彈來襲───

「圓山指揮所」可用來召開戰時國家安全會議之用,另有二十二間各部會作業室,共可容納約兩百一十人,其中包括總統、行政院長和國安會祕書長等重要職務,還設有專用寢室。這間作為首座「國家政軍指揮中心」的指揮所, 內部資訊系統比照在旁的軍方「衡山指揮所」打造,同樣擁有C4ISR指管通情能力,並可與國軍的「博勝系統」連結。在會議室內,偌大的電視螢幕可直接看到共軍兵力部署,以及戰機起降和船艦出沒的資訊,提供三軍統帥下達決策指令。—吳明杰,二○○八年四月十七日 《中國時報》

清晨四點半,被手機鈴聲吵醒。

「共軍剛發射了第一波飛彈,賴主委已登上裝甲車,請您立即前往圓山指揮所。」

電話那端的同仁聲音很鎮定。

終於開戰了。過去兩個禮拜,國安會緊盯著國防部,不時傳來訊息告知共軍的動向。訊息愈來愈頻繁,共軍的意向愈來愈明確。五天前,陸委會同仁開始輪流值夜,守著保密電話,等候隨時可能爆發的戰情。

不到十五分鐘,我趕到圓山指揮所。天際曙光未露,這個藏在山洞的地下碉堡,早已燈光通明,像蜂巢,裡面擠著各部會的戰時辦公室。圓山指揮所原是陸軍總部的廢棄指揮所,歷經三年耗資一億多整建,做為國家政軍指揮中心的主指揮所,戰時供總統與政府各機關進駐,和俗稱衡山指揮所的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比鄰,密道相通,兩個指揮所都藏在挖空的山腹裡。

我報到的山洞口在實踐大學體育館旁,通北街一四五巷。著裝野戰服的少校軍官收走了我身上的電子器材,帶我在迷宮般的走道拐幾個彎,快步到了陸委會戰時辦公室。三坪的房間塞了五張桌子、五部電腦,劉德勳副主委、企劃處處長、經濟處專門委員和資訊室專員都到齊了。專門委員對著副主委唸出最新收到的戰情:中共發射了第二波飛彈。數量未明。訊息裡沒提到彈著點。災害剛發生,傷亡報告不會這麼快就有,但我們得立即反應。

在我抵達戰時辦公室之前,副主委已經命令同仁監控陸方即時訊息:國臺辦和國防部有沒有公開講話?立即回報。此時,間隔二十分鐘,射了兩波飛彈,副主委斷定這絕對不是誤射。但他還是下令,透過兩岸的正式協商管道,臺灣的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要求陸方即刻表明態度,萬一是誤射,趕快承認並澄清。資訊室專員火速地把指令傳給山洞外的同仁執行,也將陸委會此刻的處置,同步傳給中央軍政指揮中心。如果臺北市濟南路上的陸委會辦公室沒被飛彈摧毀,全體同仁應該早都齊集待命了。

副主委又下令,透過陸委會與國臺辦建立的直接聯繫管道,向陸方求證:飛彈攻臺,是不是人民解放軍的脫序作為?解放軍現在受不受中共中央的節制?目前中共對臺小組的角色為何?中共內部是不是出了什麼亂子?

這個直接聯繫管道,是國家機密。 (相關報導: 施威全觀點:無能強化臺灣的籌碼,兩岸賽局一再丟臉 更多文章

兩岸形勢詭異,我們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岸不承認中華民國,臺海雙邊的經濟交流卻愈來愈頻繁,在陳水扁總統執政時到達最高峰,衍生出許多問題,需要兩岸政府坐下來談談,但兩岸的政府機關又不能直接對口,因此透過白手套搭建聯繫平臺,臺灣的海基會與大陸的海協會,就是兩岸擱置主權爭議,協商民生問題的管道。然而,從直航到共同打擊犯罪,從農產品檢疫到食品安全,馬英九上任總統後兩岸談的事情太多了,陸委會作為統籌協商的主管機關,同仁免不了跳過海基會就直接聯繫起對岸官員,脫下手套打交道直爽俐落多了。直接聯繫管道,是國家機密,陸委會一直瞞著海基會,行政院和各部會也不知道。這個聯繫管道,陸委會與國臺辦有默契,不同於海基、海協的事務性溝通管道,是政治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