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獎從今(5日)起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由美國病毒學家亞爾特(Harvey J. Alter)、萊斯(Charles M. Rice)及英國學者霍頓(Michael Houghton)摘下桂冠,三人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拯救全球數百萬人的貢獻共獲殊榮,均分1千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3370萬元)獎金。
今年全球深陷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風暴,這場世紀瘟疫也讓本年度的諾貝爾醫學奬格外引人關注。負責遴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瑞典「卡羅林學院諾貝爾會議」(Nobel Assembly at Karolinska Institutet)指出,透過血液傳播的「血源性肝炎」是全球重大健康威脅,本年度3名得主的開創性研究發現,也為人類抗擊病毒性疾病的路途樹立一道里程碑。
This year’s #NobelPrize is awarded to three scientists who have made a decisive contribution to the fight against blood-borne hepatit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that causes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i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pic.twitter.com/A4kDnCTDBR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5, 2020
剛過85歲生日的亞爾特(Harvey J. Alter)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任職長達半世紀,霍頓(Michael Houghton)任教於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在該校「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Li Ka Shing Applied Virology Institute)擔任所長,萊斯(Charles M. Rice)則任教於美國專精生醫領域的洛克菲勒大學 ( Rockefeller University),曾任該校C型肝炎研究中心主任。

三人研究成果接力 發現全新C肝病毒
早在1940年代,人類便將傳染性肝炎區分為兩大類—A型肝炎的傳染源大多為遭感染者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飲水,幾乎不會影響患者的長期身體狀況;另一種藉由血液、體液傳播的肝炎,則會導致慢性肝炎、甚至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此類血源性肝炎在嚴重併發症出現前,幾乎不會表現症狀,全球每年有上百萬人因此賠上性命,是更為嚴峻的健康威脅。
1960年代,美國學者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確立了部分血源性肝炎的病原為B型肝炎病毒,促使血液檢測和B肝疫苗的發展。布隆伯格在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殊榮,但在已知的A型肝炎和B型肝炎外,始終有一種病原體不明的肝炎尚未被釐清。而本年度3名得主的開創性研究發現,即為繼已知的A型、B型肝炎病毒後,首度發現C型肝炎病毒。
#UnDiaComoHoy 5 de Abril del 2011: Fallece Baruch Samuel Blumberg, científico y médico estadounidense que descubrió la Hepatitis B, a los 85 años de edad. pic.twitter.com/L40oPQ7hQL
— Raúl Brindis (@raulbrindis) April 5, 2019
當時任職於NIH的亞爾特,是當年布隆伯格發現B肝病毒研究團隊的一員,他對輸血後感染肝炎的病患進行研究,發現儘管B肝病毒血液檢測法減少了感染病例數,卻仍有可觀病例並非感染醫學界已發現的A型或B型肝炎病毒,而這種不明病原更帶有病毒的特徵。
諾獎委員會指出,亞爾特的研究定義出某種未知的病毒性肝炎,並將這種神秘疾病稱為「非A、非B肝炎」。亞爾特與團隊成員也發現,除了人類以外,黑猩猩是唯一會被此種病毒感染的動物。
"To see so many people get cured is astounding."Newly awarded laureate Harvey J. Alter spoke to us after receiving the 2020 #Nobel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overy of Hepatitis C virus.Our telephone interview with Alter is coming soon. pic.twitter.com/05toomIdNz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5, 2020
接續著亞爾特的發現,當務之急便是鑑別出未知的新型病毒,相關研究卻有長達10多年的時間沒有進展。直到當時任職於生技公司凱隆(Chiron)的霍頓與同事自感染肝炎的黑猩猩血液中提取DNA片段,藉由抗體反向辨識並複製出此前未知的病毒基因組,正式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存在。
在確認C肝病毒確實存在後,僅剩的未解之謎便是—光是感染此病毒便會罹患C型肝炎嗎?當時在密蘇里州聖路易(St. Louis)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擔任研究員的萊斯,則用他的基因工程研究證明C肝病毒確實能夠複製,並透過將複製的RNA片段注入黑猩猩的肝臟,,提供一錘定音的證據,證實C肝病毒即為神秘輸血後肝炎病例的病原。
Learn more about the 2020 #Nobel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Press release: https://t.co/eGxjMgrZTQAdvanced information: https://t.co/60S9MjmLek pic.twitter.com/gN32y3HT3X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5, 2020
三得主貢獻 與當前新冠疫情相映照
諾獎委員會指出,3位科學家的開創性發現寫下歷史,為大多數無法解釋病因的血源性肝炎(blood-borne hepatitis)找到病原,從而使後續得以展開血液檢測方法與抗病毒藥物的研發。
由於C肝病毒多由共用針頭或輸血傳播,在研發出精確的血液篩檢法後,大幅提升輸血安全性,使輸血後肝炎在全球許多地方幾乎絕跡,藥物治療更使C型肝炎從此得以治癒,為根絕C肝病毒帶來希望。
卡羅林學院恩福斯(Patrick Ernfors)表示,識別出病毒為開發疫苗與治療藥物的起點,「發現病毒本身即是關鍵時刻。」委員會讚揚三名得主的貢獻「拯救全球數以百萬人的性命」,不過全球目前每年仍有7千萬人感染肝炎、40萬人因此死亡。
BREAKING NEWS:The 2020 #Nobel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has been awarded jointly to Harvey J. Alter, Michael Houghton and Charles M. Rice “for the discovery of Hepatitis C virus.” pic.twitter.com/MDHPmbiFm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5, 2020
三位得主由諾獎委員會秘書普爾曼(Thomas Perlmann)致電告知得獎消息,亞爾特在電話中表示,見證如此多C型肝炎患者被治癒,著實令他驚異不已。而值得一提的是,霍頓1989年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團隊中,有一位成員是來自台灣的病毒學家郭勁宏(George Ching-Hung Kuo)。郭勁宏畢業於台灣大學醫技系,是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博士,曾獲多項學術大獎。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將於12月10日諾貝爾(Alfred Nobel)忌辰登場的諾獎頒獎典禮將不循往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行儀式,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發獎牌與證書;而是改採線上形式舉辦,實況轉播得主在各國領獎的畫面,創下1944年以來首例。
諾貝爾醫學獎知多少
翻開歷屆諾貝爾醫學獎歷史,自1901年至2019年,共有219人獲得殊榮,史上單獨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有39位,兩人獲獎的組合有33對,三人得獎的組合則出現過38次。而在歷屆得獎者中,僅有12位女科學家,發現轉位因子的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是當中唯一單獨獲獎的得主,最近一位女性得主則為2015年的中國學者屠呦呦。
至於201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則由美國學者賽門札(Gregg L. Semenza)、凱林(William Kaelin Jr.)及英國學者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三人共獲殊榮,得獎原因是揭曉細胞如何利用分子機制,感應與調整不同程度的氧氣比例,建立氧氣比例對細胞新陳代謝的影響和生理運作的基本認識。

2020諾貝爾獎得主公布時程(台灣時間)
Six days, six prizes: who will be awarded a Nobel Prize this year?Only one month to go until announcements - we'll be breaking the news live on our Facebook page and on https://t.co/svd70wbHg8.Full announcement dates and times for each prize: https://t.co/qHw1d4M47D pic.twitter.com/1GRyhATH5T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September 5, 2020生理學或醫學獎──亞爾特(Harvey J. Alter)、萊斯(Charles M. Rice)、霍頓(Michael Houghton)
物理學獎──10月6日下午5時45分
化學獎──10月7日下午5時45分
文學獎──10月8日下午7時
和平獎──10月9日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12日下午5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