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美國反亞裔情緒對台灣的啟示

美國亞裔發起反對仇恨犯罪示威(AP)

全美約60個城市發起反對仇視亞裔集會,包括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底特律、波特蘭等地。洛杉磯數百名亞裔在韓國城示威,參與遊行的台灣僑民說,30年來第一次看到亞裔如此團結。美國仇恨亞裔的歧視犯罪越演越烈,近日掀起一波高峰,亞裔老太太在路邊被隨機推倒死亡,超市的亞裔消費者結帳完畢踏出大門隨即被搶劫,嚇得住在加州的亞裔高齡人口不敢出門。

31%的亞裔美國人舉報遭受侮辱或種族主義譏諷

由於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3千萬人確診,現在造成美國亞裔人士面臨前所未有的恐懼處境,亦即隨機的仇恨歧視犯罪。一般將此令人扼腕的事件歸因美國人將中國視為造成新冠大流行的罪魁禍首,包括前總統川普的一些高級政府官員一般將新冠稱為「中國病毒」和「中國功夫」。美國的非亞洲人經常將亞洲人混為一談,因此將其反華情緒「禍延」其他亞洲血統的人。

反亞洲種族主義其來有自,不僅限於新冠大流行。2003年的SARS爆發也引起種族歧視,亞裔美國人被描繪成獨特的傳染媒介。即使在沒有新的傳染病的時期,美國也有基於仇外心理的反亞洲種族主義的悠久歷史。種族主義會影響每個年齡層,並且會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發揮作用。在過去的12個月中,有31%的亞裔美國人舉報遭受侮辱或種族主義譏諷,有26%的人擔心有人會威脅或人身攻擊他們,還有58%的人認為自開始以來反亞裔種族主義有所增加大流行。

「隱性的偏見」,老美對老中存有敵意

美國反亞洲種族主義並不是無中生有的,也許你到美國旅行,甚或移民美國多年,乃至老死美國的一輩子中,從來沒有遇到、感受到種族歧視這回事兒;最多只是曾經不經意地與老外對話時,被輕觸到民族「敏感神經」而稍微感覺到情感被「傷害」的經驗。但是,老美對老中存有夾雜因羨慕、忌妒,而轉為輕視、歧視的「隱性偏見」,至少是情緒,則是不言可喻的。這種大家都不明說,但確實存在的種族矛盾,常植因於一些事實,比如為什麼亞洲人比較有錢?為什麼亞洲人活得比較久?富不富有,很容易從日常生活看到,開名牌車、住豪宅好區的為什麼亞洲人多?更氣人的是為什麼亞洲人活得比較久?根據統計,在美國男性中,亞洲人和高危險城市黑人之間的平均預期壽命相差15.4年。對死亡率的分析中,這些人群分別構成了美國社會最富裕和最不富裕的男性。在美國女性中,相應的平均預期壽命差異為12.8歲,儘管最貧窮的女性群體是低收入的南部農村黑人,而不是高風險的城市黑人。

偏見、歧視乃至仇恨,從來是不講道理的

如果轉向國際環境,即使在最貧困國家與全球平均水平之間,也可以觀察到相似程度的預期壽命不平等:2011年,有19個國家的預期壽命比全球預期壽命低15歲或15年以上。 70年;全球平均水平本身比日本和瑞士的平均壽命低13年,而日本和瑞士是全國平均水平最高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 (相關報導: 「停止仇恨!」洛杉磯反種族歧視示威 台僑:30年來首見亞裔大團結 更多文章

從表面上看,美國人的預期壽命中的這些「不平等」現象是嚴重不公正的。但亞裔美國人比較富裕,比較長壽,並不是他們掠奪美國其他種族而得到的;美國的城市黑人及南方的農村黑人之所以貧窮,也「不完全」是被其他族裔人口的剝奪。這裡出現的「不公正」現象是否會受到嚴密分析審查是一個單獨的問題,但顯然並非所有的預期壽命「不平等」現象都是不公正的。例如,2010年,所有美國女性的預期壽命為80.9歲,而所有美國男性僅為76.3歲。而在這4.6年的男女預期壽命「不平等」中,很少(如果有的話)有人表示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