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因看淡中國經濟而被炸號的知名市場策略師洪灝,週三證實已從交銀國際離職。他是在唱空中國,還是如實分析?事實上近日不少分析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逼近疫情之初,深陷封城泥淖的中國,正在拼清零與救經濟之間動輒得咎。
中國知名市場分析師洪灝4日被證實已從交銀國際離職。日前他多次在網絡發文,悲觀預期中國股市經濟,包含資本外逃風險、中企在美國上市為何潰敗等,被認為踩到敏感紅線,導致社媒帳號被停。
洪灝尚未公開回應離職一事,但其個人推特資料已經更改為「前交銀國際人士」(Ex BoCom Int'l)。交銀國際發言人週三告訴「CNN 商業」,洪灝是因「個人原因」離職。
洪灝是中國交銀董事經理兼國際研究部主管,交銀國際是中國交通銀行在香港的投資銀行部門。他擁有300多萬粉絲追蹤的微博帳號,以及名為「洪灝的中國市場策略」微信公眾號在週末已經遭停用。目前尚不清楚洪灝的哪些言論,導致帳戶遭到審查。
路透社報導指出,在中國,市場分析師和評論員對中國經濟的負面評論,往往使他們「惹禍上身」。但事實上,近期許多數據與分析指出,中國經濟確實正面臨嚴峻挑戰。
經濟下行壓力逼近疫情之初
由於嚴格的防疫政策,中國數十個大城市幾乎處於完全或部分封鎖的狀態。數億人坐困家中,重創消費,分析師紛紛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廣泛封鎖也導致停工停產、擾亂供應鏈。上週,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表示,上海封控導致其在當地的工廠停產,產量減少了約一個月。外界擔憂,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將急劇放緩、甚至拖累全球增長。
根據中國《財新》報導,「野村中國」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中國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已接近、甚至超過2020年的第一季度——也就是武漢疫情爆發之時。
他在4月27日的國際金融論壇會議上表示,原因之一是公眾對疫情發展不確定性的預期可能已超過當時。當時,民眾普遍預期疫情會在該年即結束,現在普遍認為疫情結束似乎遙遙無期。不確定性加強的背景下,居民會減少耐用品消費以及房地產投資。
製造業、服務業活動2年來最低
根據中國國家局4月30日公布的最新統計,中國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活動皆跌至2年多來的最低水平,幾乎逼近武漢疫情爆發之時。
製造業方面,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第二個月收縮,降至47.4%。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本輪疫情點多、面廣、頻發,部分企業減產停產」,企業生產明顯下降,市場需求繼續走低,「甚至出現主要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供應困難、產成品銷售不暢、庫存積壓等情況,上下遊相關企業生產經營均受到較大影響。」
非製造業方面,4月非製造業PMI亦跌至41.9,創2020年2月以來新低。當時,武漢爆發疫情全面封城,PMI崩至29.6的低點。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馬格尼茨基,一位在「死後」制裁全球貪腐與人權罪犯的俄羅斯律師 | 更多文章 )
此外,服務業景氣水平回落幅度尤其加大,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40.0%。趙慶河指出,受疫情嚴重沖擊,該指數連續兩個月明顯回落。從行業方面來看,在接受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9個出現活動收縮,包含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等接觸性聚集性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