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巨型企業時代來臨》蘋果市值破兆 經濟學家憂:巨型企業寡占市場,將導致薪資停滯、破壞市場機制

2018年8月2日,蘋果站上美國企業史「市值1兆美元」王座。(AP)

美國科技業巨擘蘋果公司在美東時間2日市值突破1兆美元,創下美國企業歷史紀錄,也凸顯一批巨型企業掌控美國經濟的趨勢。《紐約時報》3日分析,包括臉書、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巨型企業快速崛起,在數位與跨國平台上創造不當競爭優勢,鞏固自身的主宰地位,傷害自由市場經濟。此外,這些巨型企業擁有的強大社會和政治影響,也引發輿論要求應加強監管。

蘋果公司(Apple)在短短21年的時間裡,從一家近乎破產的電腦製造商到美國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市場估值突破13位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傳奇也為人津津樂道,但在蘋果企業成功傳奇的背後是一批新興巨型企業(megacompany)主導美國,甚至全球經濟造成的隱憂。

蘋果,1984年1月24日,Macintosh電腦,賈伯斯(AP)
蘋果,1984年1月24日,Macintosh電腦,賈伯斯(AP)

乘著全球化崛起 臉書、谷歌等巨型企業打造寡占市場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就曾指出,在1860年代至1917年,全球經濟因巨型新興產業(鋼鐵和石油)和革命性新技術(電力和內燃機)興起而重塑,造成長期的寡頭壟斷。這些大企業透過優勢,讓競爭對手破產並與政客建立緊密的政商關係鞏固其地位。如今蘋果、臉書(Facebook)和谷歌(Google)等企業,乘著全球化機遇,再次打造宛如1860至1917年的寡頭企業高度宰制的市場,世界彷彿倒退百年。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百大企業對全國每年GDP貢獻,從1994年的33%,到2013年增長到46%;五大銀行的佔全美銀行業的總資產,從2000年時的25%,2013年也達到45%,這些都是警訊。

企業集中寡占趨勢 科技業最明顯

經濟學家也開始研究如同超級巨星的新興巨型企業是否導致了美國工資增長停滯、中產階級萎縮和收入不平等加劇。瑞士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 of Geneva)經濟學家麥可利(Roni Michaely)表示,巨型企業崛起是當代最重要的趨勢之一,並且與經濟增長、經濟不平等和消費者福利習習相關。麥可利所做的研究也指出,自1980年以來,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產業發展更為集中化。

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知到,企業規模和其所掌握利潤集中化的趨勢正真實上演。研究相關領域的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奧托(David Autor)說,有關企業集中化趨勢的論文「每週產出的數量相當驚人」。其中,企業集中化在科技業特別明顯,少數公司主宰著美國經濟中增長最快速、最活躍的一塊。舉例而言,蘋果和谷歌掌控了99%的智慧型手機軟體,美國網路廣告市場中,每一美元中臉書和谷歌就賺了59美分。購物網站亞馬遜(Amazon.com)佔據網購市場絕對優勢,並積極擴張音樂串流服務領域。 (相關報導: 蘋果市值衝上1兆美元 創下美國企業歷史紀錄! 更多文章

科技業的快速集中化趨勢最明顯,但在金融業、航空業和電信業也有同樣情況。1990年代末期,前五大銀行的市場佔有率僅略高於五分之一,如今則掌控美國金融業一半資產;在過去十年內,美國最大的六家航空公司合併為三家。 四家電信公司掌控98%的美國無線網路市場。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教授拉金(Yelena Larkin)指出,集中化使得留在市場內的人更加有利可圖,為投資人帶來更高的回報。

Google涉壟斷市場,恐遭歐盟開罰1551億。(美聯社)
Google涉壟斷市場,恐遭歐盟開罰1551億。(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