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雄觀點:川普出賣烏克蘭難道不會出賣台灣嗎?

美國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右)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2025年2月20日在烏克蘭基輔會晤。(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與俄羅斯外長拉夫儸羅夫在沙烏地阿拉伯進行會談,針對結束俄烏戰爭及全面恢復美俄關係等事宜進行討論。美蘇單方面的協議,表面上說是追求和平,事實上卻暴露美國外交政策的功利性與霸權本質。烏克蘭的命運將取決於大國利益的妥協,而國際社會對美國信任的流失,可能促使更多國家重新評估對美關係,並尋求多元化的戰略夥伴。這場戰爭不僅是東歐的地緣悲劇,更標誌著「美國治世」的進一步褪色,全球秩序正進入更不穩定、更現實主義導向的新階段,台灣想要倚靠美國保護根本癡人說夢。

美俄兩國外長聚集沙烏地阿拉伯商討俄烏戰爭未來。(美聯社)
美俄兩國外長聚集沙烏地阿拉伯商討俄烏戰爭未來。(美聯社)

在這一場會談之前,俄羅斯早已提出的停戰條件包括承認其占領的烏東地區(如克里米亞、頓巴斯),並解除國際制裁。美國雖未公開支持俄方主張,但暗示烏克蘭需「接受現實」,可能迫使基輔當局割讓部分領土以換取停火。澤倫斯基雖堅稱「將收回所有失土」,但缺乏美國支持下,烏克蘭的談判籌碼大幅縮減。

美國明確表示戰後烏克蘭的安全責任將轉嫁給歐洲,但歐洲各國軍事能力參差不齊。儘管英、德、瑞典等國提出派駐維和部隊的意願,但缺乏美國的安全保證,難以有效威懾俄羅斯。澤倫斯基更批評歐洲在兵力、空軍、無人機等領域「仍顯虛弱」,難以填補美國撤離後的防衛缺口。一旦美國放棄烏克蘭,或將烏克蘭當成籌碼與俄羅斯達成協議,那麼烏克蘭的前途真得極為堪慮,正如澤倫斯基憂心的,烏克蘭將被俄羅斯全部併吞。

川普政府的單邊行動被視為「背棄盟友」的典型案例。歐洲國家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被迫接受美俄協議框架,加深了對美國「不可靠盟友」的疑慮。法國媒體甚至以「川普-普丁軸心」形容此舉,擔憂歐洲將被邊緣化。此外,美國要求歐洲增加軍費以分擔責任,卻同時減少對歐承諾,凸顯其「自肥」策略。

美國以「民主價值」包裝介入烏克蘭戰爭,實質目標是想削弱俄羅斯、鞏固自身霸權。此種「利益優先」的邏輯在台海、南海等議題上可能重演,例如若中美達成協議,台灣恐如烏克蘭般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中國也會藉此批判美國的「不公不義」,並試圖強化與俄羅斯的合作,同時拉攏被美國忽視的其他國家。

烏克蘭的處境顯示出小國在大國角力中往往淪為棋子,美國的「速成和平」可能迫使烏克蘭接受不利條件,甚至犧牲主權以換取停火,而戰後重建與安全保障仍充滿不確定性。此案例將成為其他區域衝突的參考,例如台海若爆發危機,美國可能基於利益權衡選擇性介入,而完全犧牲台灣的未來。

此次美國單方面與俄羅斯談判,不僅削弱聯合國與北約的多邊機制,也動搖戰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此舉可能鼓勵強權以武力改變現狀,例如中國對台灣、俄羅斯對東歐的潛在威脅。同時,各國為降低對美國依賴,可能加速軍事自主或尋求與中俄結盟,加劇全球權力分散化。但是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卻還是以美國為乾爹,打算再貢獻一百億美元購買美國武器,無止無盡的供養只求獲得保護,是當今除了烏克蘭以外,最悲慘懦弱的政權了。 (相關報導: 林庭瑤專欄:今日澤倫斯基,明日賴清德? 更多文章

看看川普毫不留情面的修理澤倫斯基,甚至公然要烏克蘭舉行選舉,要把澤倫斯基趕下台,川普強調,「這並不是俄羅斯的要求,而是我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共同立場。」烏克蘭就如同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川普的狂妄唱響了烏克蘭的悲歌。這樣的結果,早在川普揚言一天結束俄烏戰爭就可以預測出來,除了犧牲烏克蘭,川普能有其他方法可以結束戰爭嗎?如果場景換成是台海兩岸,最後被犧牲的當然只能是台灣了。

2025年2月20日。美國的俄烏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基輔會面。(AP)
2025年2月20日。美國的俄烏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基輔會面。(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