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塞到醫界喊救命!醫師曝卡在「利益分配」:不能多蓋國道也可以高乘載

全台急診大塞車。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柯承惠攝)

近期各大醫院急診爆滿,大塞車的狀況讓醫界發聲求救,傳出就連加護病房(ICU)也是一床難求。對此,醫師沈政男在臉書貼出自己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發表的文章指出,「急診壅塞是尖峰醫療需求調度問題」,表示台灣醫療正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然而,當醫療人員因急診壅塞而向官員求助,得到的回應竟是反唇相譏,心灰意冷之下更想離職。

針對急診壅塞問題,沈政男今(25)日指出,春節以來各大醫院急診就診與等待住院人數暴增,造成急診壅塞、醫療人員過勞,醫界也擔心急診人員出走,而衛福部提出的解方歸納為床位協調、民眾就醫習慣與醫療人力三方面。台灣目前的醫療問題,歸根究柢都會跟健保扯上關係,急診壅塞當然也不例外,台灣醫療已面臨轉型關鍵時刻,需要政府與民間互重互信、集思廣益,才能找到最佳解方。

沈政男並在臉書文末指出,上次急診雍塞的問題被提及時,還是半年前,新冠疫情再起的時候,過一段時間後又會出現類似狀況,然後得不到滿意答案,因為問題的本質在於尖峰需求的資源調度,處理問題需要成本,然後醫療制度牽一髮動全身,難以做出大改變。沈政男形容,就如同過年國道塞車一樣,「你能為了避免國道塞車,就多蓋一條高速公路嗎?」

沈政男進一步說,然而可以做高乘載管制、匝道儀控等;同理,急診雍塞,也可以有臨時調度方案,如上文所述,但因為牽涉利益分配,到目前難以施行。他總結道,從官員與醫界人士對於急診壅塞的歸因,可以看出他們對醫療議題的掌握狀況,而共同點是,數據與證據的分析能力普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