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資沃爾瑪超市被大陸商務部約談的消費引發大陸熱議,不少民族主義者們又像之前那樣開始想辦法用「戰狼式」的口號抵制這家美資超市,但是現實中似乎並非如此。對於目前大陸商務部與沃爾瑪超市雙方提出的內容焦點在於中國供應鏈企業要求降低價格,以將關稅戰的風險從美國企業轉移到中國企業身上。
大陸商務部官員指出「讓中國供應商承擔關稅成本是不負責任和不公平的,這可能是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可能會違反合同並擾亂市場秩序,官員們還提到了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
隨著大陸市場消費降級的問題逐漸顯現,不少外資超市已經紛紛關閉其中國門店或減少其門店數量,據觀察,此輪約談並非是因為供應鏈這裡出現問題,關稅戰與消費降級則是影響的重點因素。
外資超市門店數量減少 供應鏈受影響不是一時的問題
沃爾瑪超市旗下的山姆會員店備受大陸消費者青睞,就連港人北上消費都是首選商超。山姆會員店以付費會員制為基礎,試圖給消費者打造一個體驗式的購物環境,但是近來山姆會員店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但是沃爾瑪方面則一直保持著沉默。目前,沃爾瑪在北京市區範圍內僅有幾家門店,河北省則在保定市有一家門店,其餘像唐山等地也有零星分佈。相較於消費市場的活力而言,南方地區該門店數量較多,但是沃爾瑪賣場門店的面積卻不斷縮小。
此次被大陸商務部約談的緣由是因為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以符合沃爾瑪天天低價的口號,也從側面看出川普政府在此輪美中關稅戰期間,發揚美國的本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已經是人盡皆知。雖然能夠保護美國本土企業的市場空間份額不被來自中國的商品給霸佔,這種方式又開始回到中國在應對川普第一輪貿易戰中「出口轉內銷」的局面。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購買低價、合適的物品是一種選擇,但是為何美國的供應商企業不選擇降價?要把這樣的風險轉給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供應商?這種做法在大陸經濟學者看來是在「推脫責任」。這些經濟學者認為,如果沃爾瑪不接受約談結果,那麼美國與全球貿易脫鉤的問題將在未來處於與中國現在的情勢一樣。
對於這些中國供應鏈廠家來說,如果沃爾瑪不接受調解,完全可以轉向其他賣場供應如大潤發。但是,做慣出口貿易的中國供應鏈廠家在面對國內市場時需要一個轉型時期,恰恰這個轉型時期現在不是時候。
自保損失大於犧牲的損失
許多供應鏈廠家選擇自保的概率要大於為政府賺取外匯的選擇。北京經常以低廉的商品價格佔領全球市場的為名,但是近年來也開始注重商品本身的品質,以符合中共高層提出的「中國製造」的概念。但是,隨著川普增加關稅措施的加強,採取反制措施的做法就是對美國在華企業下手,以提出警告。
這樣的做法在全世界來說不足為怪,因為川普曾在第一任期裡將中興、華為等中資在美企業進行制裁,同時川普政府也用類似的手段去制裁其他與美國有關稅爭端的企業。
中美關稅戰為消費類企業和科技類企業埋下炸彈
從目前關稅戰的措施來看,科技類企業在關稅戰中影響較大,但是科技類企業可以將研發基地遷出美國或者中國,消費類企業則不同,出於成本而言,東南亞和南亞一直是熱門首選,但是近來這些地區早已意識到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成為中美關稅戰中一個「兜底地區」。
像沃爾瑪這類消費型企業已經意識到關稅戰除在供應鏈的環節上給自身帶來的麻煩,但是北京不會因此來犧牲自家企業以向美國服軟。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中國工人「搶」別國飯碗?中國官媒揭企業未繳社保問題 | 更多文章 )
相較於之前北京採取的關稅反制措施,針對蘋果、谷歌而言,這一次是給川普一個真正且影響頗為巨大的貿易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