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駭客勢力快速崛起:從竊聽監控到滲透關鍵基礎設施,北京「無形力量」讓美國傷透腦筋

不知名駭客正在入侵和竊取資料。(PhotoAC)

從軍艦到飛彈、或是經濟文化教育軟實力,中國過去多年來,持續以驚人速度強化自己的力量,除了這些看得到的「實力」,在無形的網路世界當中,中國也在取得類似飛躍性成長,他們的駭客攻擊愈來愈有恃無恐。 

經濟學人》特別撰寫一則專題,專門分析過去幾年以來,來自中國的駭客攻擊行動,以及歐美各國情報機構對他們的追剿與起訴。引述美國前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2023年的報告,根據華府追查與暗中蒐集的資料能證明,過去十年間,中國的駭客計畫迅速擴張,如今來自中國的駭客行動規模已超過所有其他主要國家的總和,讓他們能輕易針對三大方向進行攻擊。

第一種駭客突襲的目標就是政治人物或異議人士,從美國或歐洲各國駭客搜捕行動,只要牽扯上北京官方,幾乎都與監聽官員、監視異議人士、悄悄掌握流亡民主活動份子有關,這種駭客行動背後,多半都由負責中國對外情報工作的國家安全部(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MSS)策動與聯繫。

文章就舉了兩個實際案例,一起案例發生在2024年,暱稱為「鹽颱風」(Salt Typhoon)的中國駭客組織,被發現入侵至少9家美國電信公司,使其能夠監聽重要官員的通話和訊息。另外一樁則是美國司法部在今年3月,公開指控8名中國公民,駭入美國及多國政府機構、新聞媒體,替中資企業安洵科技(i-Soon)工作,該公司則在中國政府指示下行動。華服同時起訴兩名北京官員,認定是他們「指揮這些駭客發動攻擊」。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主席習近平2019年在大阪握手。(AP)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主席習近平2019年在大阪握手。(AP)

第二種駭客攻擊則是進行「戰略性破壞」,這類攻擊的目標通常沒有直接的情報價值,而是為了在危機時刻,進行破壞性行動。此類攻擊背後,多半與解放軍(PLA)有關。

文章舉了2023年曝光的案例,美國情報機構追查發現,一個名為「伏特颱風」(Volt Typhoon)的駭客組織,長時間不斷進行滲透工作,專門針對美國境內各種關鍵基礎設施,包含港口、工廠、污水處理廠等,甚至觸角還從美國本土一路延伸至海外領土的關島(Guam),讓華府對他們保持高度警覺,而這個組織的背後,也被發現與解放軍有一定程度的連結。

第三種駭客模式是最常見的型態,針對重要產業或大型跨國企業,展開攻擊與間諜行動,竊取他們最機密且珍貴的智慧財產權以及鉅額資金。華府與北京曾在2013至2015年期間,發生嚴重的互相攻擊行動。資安公司Mandiant(現為Google旗下企業)2013年揭露一個名為「APT1」的駭客組織,該組織被認定與解放軍有關,專門竊取美國企業的設計藍圖、生產技術及商業計畫,還曾被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稱為,其駭客行動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財富轉移」。 

 

這場虛擬世界上的攻擊行動,最終在2015年、由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Barack Obama)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Xi Jinping)介入,宣告美中兩國政府達成「停火共識」,不再進行以竊取智慧財產權為目的,進行網路間諜行動。不過,這份共識雖然真的在短時間生效過,但依然無法阻擋新一波駭客行動興起。

有需求、有市場、有足夠誘因,才能讓駭客行動升級與擴大規模,而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能幾年內,不斷強化自身駭客實力。《經濟學人》在文章中提到,相較於黨政軍等國家機關給予資金支持,如今更有愈來愈多私人企業,願意投注資金、創立人才庫和給予技術支持,甚至鼓勵舉辦大型賽事,邀請各方高手一起動腦,尋找不同系統或軟體隱藏的漏洞,再給予高額獎金利誘。根據不完整統計,自2004年以來,中國舉辦過至少130場駭客競賽,其中大多數是出現在2014年之後。 (相關報導: 兇手疑是北韓!加密貨幣交易所Bybit遭駭客突襲,損失15億美元以太幣資產 更多文章

不過,相比俄羅斯、北韓與伊朗,這些讓美國政府憎恨的駭客來源國,資安顧問赫特奎斯特(John Hultquist)表示,來自中國的駭客其實並未發動過全面網路戰爭,「他們多半處於偵察與觀察階段,即使已經掌握並能輕易入侵美國基礎設施,但從未真正植入任何破壞性代碼,也沒有真正『扣下板機』正式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