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演說沒提中國!賴清德怕什麼?美媒直指背後關鍵:台灣恐成美中交易品

即使美國針對台灣部分商品實施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賴清德在演說中仍稱之為「朋友之間的摩擦」,展現出與美方「持續合作」的善意姿態,外界普遍解讀為對雙邊關係的穩定維護,也是避免台美談判陷入敵意對抗的緩衝語言。(柯承惠攝)
目錄

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周年發表談話時,未如外界預期強調中國對台威脅,反而主軸放在「和平對話」與「國防強化」上,儘管兩岸局勢緊繃,軍事壓力未減,但整場正式演說未出現「中國」或「併吞台灣」等關鍵詞,引發外媒與戰略分析人士關注,賴清德此次談話也被解讀為一種「刻意低調」的政治語言設計

賴清德為何低調處理北京威脅?與美中局勢有關?

據《衛報》引述歐亞集團中國事務總監蕭嫣然分析,近期美中關係出現「降溫」跡象,可能讓台北出現「戰略模糊」的焦慮感,蕭指出,台灣政府憂心若美中進一步走向和解,華府對台的支持可能轉趨保守,這層不確定性,或許就是賴清德選擇不在高調演說中挑明北京威脅的主因之一。

台美貿易摩擦下,賴政府為何仍展現友好態度?

即使美國針對台灣部分商品實施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賴清德在演說中仍稱之為「朋友之間的摩擦」,展現出與美方「持續合作」的善意姿態,外界普遍解讀為對雙邊關係的穩定維護,也是避免台美談判陷入敵意對抗的緩衝語言,美方目前已將關稅降至10%,並啟動90天協商期,雙方將在未來數週進行第二輪談判。

台灣為何擔心被捲入美中交易籌碼?有哪些前例?

專家指出,歷史上台灣屢次在美中戰略交換中扮演「議價籌碼」的角色,例如1979年美中建交就是轉捩點之一,當美中關係升溫,台灣往往需擔心自身戰略價值是否被犧牲。如今再度面臨類似壓力,政府選擇謹慎言行,也被視為維持美方好感的必要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