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場的驚聲尖叫聲中近2個交易日台幣狂升值,與此同時官方公布台美完成首輪的關稅談判。對大升值賴清德痛罵「有心人士」,卻不檢討政府在台美談判的「黑箱作業」。
上周五台幣兌美元匯率一口氣飆升9.53角收31.064元,單日升幅寫下史上新高,周一「再接再勵」,午盤就一口氣又升值超過1元、見到29.95元,尾盤收30.145元,飆升9.19角,成交金額33.87億美元。出口企業驚恐不安、擔心大升值帶來的匯損直接把獲利吞掉;金融業、特別是保險業者,如果升值趨勢不變,也難逃匯損,數月後大概就要含淚認列。
在周五台幣大升值時市場原本就「懷疑」與美國施壓要台幣升值有關,雖然央行與行政院長卓榮泰立即否認美國施壓因素,但之後傳來台美完成首輪關稅談判後,這些否認就顯得如此之蒼白無力、甚至可笑之極,大概沒多少企業與民眾相信;也因此,周一上午台幣馬上飆出更猛烈的升值力道,影響所及不僅央行總裁楊金龍出面緊急開記者會,連總統賴清德都透過影片發聲,否認台美談判有觸及匯率議題。
從1971年的「尼克森大震撼」造成布列敦森林體系崩坍,全球匯率進入以美元為標的的浮動匯率時代後,貨幣漲跌、匯率升貶,應該就如日升日落、潮汐起伏一樣的平常、正常,因此,台幣升貶似乎再正常也不過了,不必「想太多」。
只是,這次台幣的大升值,肯定是極度不正常,而且不正常的因素會影響未來走勢,更影響到全台所有的企業與民眾的荷包與利益。
雖然奉行「楊柳理論」的央行,讓匯率靈活有彈性、絕對不死守一個價位,但全市場都知道,基於為出口商「保駕護航」的需要,央行一直是偏向台幣弱勢匯率,認為對出口占GDP比例超過6成的台灣經濟而言,弱勢匯率有其重要性。
因此,在這幾天台美經濟與市場都未出現新的利多或利空因素情況下,台幣卻出現強勢大升值,短短2個交易日暴升超過2元,肯定不正常,過去台幣出現暴升暴貶時央行一定會「進場微調」、絕對不允許出現這種暴烈變動,這次未看到央行身影的大升值,當然就是「美國因素」導致的結果。
川普對美國的貿易逆差一直是深痛惡絕,那些對美國擁有較高額貿易順差(反過來看就是美國的逆差)的國家,川普都認為這些國家占美國的便宜、大賺美國人的錢,而且是藉著「不公平」的方式賺錢,藉著有利出口的低估本國匯率就是主要的不公平方式。
因此,台灣要與美國就對等關稅談判時,已經可確定匯率一定在談判項目中,而且毫無疑問的是要逼迫台幣升值─日美的關稅談判,外界就視匯率為重點項目,同樣也是美國要求日圓大幅升值但日方拒絕─因此在台美關稅談判時台幣大升值,兩者算是彼此「唱和」,既不意外亦屬合理。 (相關報導: 台幣飆升和美國關稅談判有關?行政院經貿辦發聲了 | 更多文章 )
政府再三否認台幣強勢升值與美國施壓有關,但實際上這事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即使沒有明言施壓的動作,政府當然也知道現在「吹什麼風」;過去台幣升值太兇央行一定出面「調節市場」,但既然台美正在進行關稅談判 央行當然只能避其鋒、含淚目送台幣一路高攀登峰。說好聽是央行「心中道德的自律」,說難聽就是美國不必出手,看其臉色台灣就主動就範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