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子還在往下掉」!川普關稅戰全面升級,台灣企業靠這三大策略避開血洗

川普貿易戰讓台灣的出口導向經濟面臨考驗。(美聯社)

總統賴清德520就職滿一週年,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全球化瓦解迫使經貿秩序重組,台灣如何守住晶片製造優勢與出口競爭力命脈,是危機也是契機,對政府和企業都是一大考驗。

川普從1.0到2.0,作風有所改變。中央銀行一份報告分析,川普1.0啟動美中貿易戰,主要針對中國,但美國並未獲得供應鏈移轉利益,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到了川普2.0,進一步升高保護主義,擴大關稅政策、採雙邊談判策略,強調「美國優先」,捍衛美國利益。

川普2.0的懲罰性關稅稅率大幅拉高,外界揣測關稅究竟是目的還是手段。央行認為,川普是以靈活的關稅政策作為手段,以達成邊境安全、國安戰略、公平交易等多重目標,同時強化美國自主生產,並防堵部分國家繞道取得優惠,這也導致全球貿易壁壘升高。

然而,中經院指出,川普從「精準打擊」改為「無差別攻擊」,使得台灣難以複製川普1.0時期迎來的轉單效應以及出口大爆發的成功模式,相反地,廠商面臨的是不知道最終關稅稅率多少、與競爭對手國的差距,導致企業大多靜觀其變,不敢貿然行動。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指出,台灣與競爭對手國的稅率差異,是影響未來經濟表現的關鍵,這也是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台灣股市慘遭血洗的原因,因為主要競爭對手日本與韓國稅率都低於台灣,這對台灣是不利情境。

「對企業家而言,不確定性最可怕」,台經院院長張建一直言,廠商投資放眼10年之後,現在卻連眼前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就算供應鏈要二度移轉,到哪裡都會被課徵關稅,如果赴美投資,美元貶值又使進口成本增加,動輒得咎。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形容,當前情勢好比「刀子還在往下掉」,廠商深知不確定性極高,不急著接刀,傾向先觀望、延後決策。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表示,各國談判都還在進行中,加上川普執政百日卻民調破底,不排除後續態度會放軟,也因此許多產業大老闆傾向「讓子彈飛一會」。

另外,川普2.0影響不僅止於貿易層面,金融市場更是震盪加劇。央行報告指出,川普1.0任期初期,金融市場走勢相對平穩,這次當選總統前後,金融巿場快速上漲又迅速回落,股匯債市大幅震盪,而且恐慌指數(VIX)在川普1.0當選後明顯下降,這次則顯著上升且劇烈震盪。

央行認為,川普2.0政策措施較川普1.0更急、範圍更大,且經常反覆不定,導致經濟發展具高度不確定性。

迎戰川普2.0 學者籲政府短箭長槍並行

川普2.0作風難測,景氣前景充滿迷霧。多位產業界大老形容,看不清未來局勢發展,如同「摸著石頭過河」,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美中脫鉤是確定方向,未來可先參考2假設情境,從中思索政府及產業應對方向。

第一,美國想要打垮中國,但如果沒有找到替代中國的盟友,可以預見關稅戰將帶來通膨,民怨四起,川普政府少了民意支持,不利後續執政,如果台日韓三國合組策略聯盟,替代中國生產,成為美國夥伴,此時如何將人才、資金、稅制全面與國際接軌,是台灣最重要課題。 (相關報導: 載有數百人的墨西哥海軍艦艇,撞上布魯克林大橋!至少2死17傷,紐約交通一度受阻 更多文章

王健全補充,1990年代中國崛起,仰賴日本的原料、技術,韓國消費性電子及投資,以及台灣紡織、半導體及電子產品等產業鏈,既然過去如此,現在台日韓策略結盟,也能夠助攻美國解構中國競爭力,照此情況發展,台日韓可望確保未來20年寡占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