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黨政軍退出校園,民進黨說一套做一套?

筆者認為政黨借學生之名進入校園推動罷免,已侵蝕教育中立性,不僅違背自身過去主張,更加劇民主對立與社會撕裂。(圖/翻攝自Google Maps)

近日,台灣大學校門外出現罷免連署攤位,並有立委到場參與宣講,提升聲勢。雖然罷免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但當這類行動進入校園周邊,甚至與學生團體結合,難免引發社會對政治是否過度介入教育場域的疑慮。

針對此次事件,學生團體強調行動的自主性,但實際上與民進黨政治人物同台,且現場僅提供針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書,呈現出強烈的單一政治立場。在這樣的操作下,令人質疑是否真的出於學生自主,而非政黨動員與政治策略的延伸。過去,民進黨多次強調「黨政軍應退出校園」,這是一項長期以來獲得社會共識的原則。如今卻看到民進黨人士不僅公開參與,甚至由中央到地方多位民代密集介入罷免行動,這樣的落差令人唏噓。無論是哪一個政黨,當其得到權力後卻選擇忽視過去的主張及制度界線,對民主價值的傷害是實質的。

在筆者接觸過的不少罷藍團體中,他們常以高度情緒化的語言進行輿論施壓。他們傾向將不支持罷免、不簽連署,甚至僅僅保持中立的民眾,貼上「中共同路人」或「破壞台灣價值」的標籤。這種非我族類即敵對、非黑即白的論述方式,不僅無助於民主討論,更是在道德上對不同立場者進行情緒勒索,破壞民主社會應有的多元討論與包容精神。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理性與尊重,而不是被迫選邊站的政治劃線與社會撕裂。

筆者長期關注學生自治,我對於校園逐漸成為政治戰場的現象感到焦慮。學校本應是培養知識與建立價值判斷的地方,卻在政黨動員下逐漸變成大外宣政治活動的舞台。如果我們拋開各罷免團體政治立場不談,當政黨透過罷免團體或學生組織進入校園,並以學術自由之名為政治背書,實際上已模糊了教育與政治的邊界,逐步侵蝕校園的中立性。

罷免應當是人民對失職公職的最後手段,而不是政黨擴權的工具。當不同政黨以報復式罷免彼此,不斷激化群眾對立且撕裂社會,只會讓民眾陷入對立與疲乏。因此筆者認為當今社會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對抗與標籤,而是制度內的理性辯論與責任政治。校園應被保護於此框架,不該淪為這場政治鬥爭的傀儡及戰場。 (相關報導: 「大罷免入侵15校」大學淪政治戰場!擺攤連署開吵,頂大生受不了了 更多文章

*作者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