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修觀點:當法律人出現了「SSB」,物理世界將變得瘋狂

憲法法庭舉行「114憲立字第1號聲請案公開說明會,由大法官兼審判長謝銘洋(中)主持會議。(柯承惠攝)

川普說,美中若能開放市場,有助於「Unification and Peace」。

Unification(統一),這個詞彙觸動許多人的敏感神經,但我今天沒有要談兩岸議題。

多年前,我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讀理論物理,有一門課就叫「Unification」,講物理學各種作用力的統一理論,尤其是標準模型(The Standard Model)的結構。

由於身體因素,我並未繼續走學術之路,但物理學的訓練,深刻影響我後來對政治、社會的看法。

我想告訴你,我們物理人是怎麼看世界的。

在標準模型之中,「統一」並不是大家都一樣,而是不同作用力背後,有一套共通的對稱性,稱為規範(Gauge)。

物質各自有電磁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但必須在更高層次的規範下協調,才叫統一。無論你在哪個位置、哪種表示法,系統對你一視同仁。

就像地圖上的座標系,你可以把整張地圖旋轉、平移,地點沒變,但你用的座標名稱變了。

為了做出清楚、可計算、可比較的描述,你必須固定一種座標系。這個動作叫做規範固定(Gauge fixing)。否則方程式將出現不確定性,觀測量無法定義,彼此也無法在同一規範下進行比較。

人類群體組成社會,必須設計規則和限制條件,使得成本最小化或效用最大化。這些規則可以是法律或文化,對應的是某種價值,例如民主制度下的選票守恆、契約制度下的財產保護。

如果社會制度能夠維持價值的對稱性,人民擁有的資源或權利,才會在過程中守恆。

制度本身可能高度抽象,例如憲法的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法安定性原則,理應為任何一位法律人熟知,在現實中卻因政治立場不同,產生自發對稱破缺(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 SSB),出現非守恆現象與怪異粒子。

你也可以讀成,法律人出現了「超級傻逼」(SSB)。

憲法法庭是根據《憲法訴訟法》設立的機關,只有在給予法源與執行力之後,才從虛質變為具體有效的制度力量,如同希格斯場(Higgs field)賦予粒子質量。

希格斯場是「遍布空間、平等對待所有粒子」的一種背景場,它不該「偏愛」某個粒子或方向。

然而,當大法官自己跳出來辦沒有法源依據的「說明會」,對立委進行「政治訊問」,又化身律師為執政黨辯護時,就會出現某些粒子比其它粒子得到更多「特權質量」。

希格斯場的神奇之處,只在你想追問「為什麼這個粒子有質量」時,才間接顯影。一個本來該沉默穩定的背景場,突然自己站上舞台說話了。

耦合過強、方向性失衡,陷入某種低能級(你知道的那種低能)但高張力的自發破缺態。

憲法設計的初衷,是希望權力分立,像標準模型一樣有內在的對稱性,司法、立法、行政各有自己的李群(Lie group)表示,如矩陣般行列分明,不交叉干擾。

表示也可以是壞的,例如把對稱性搞成了形式主義。

該辯論的議題,被變成了朗讀稿。該有力量制衡的在野黨,被當成反派羞辱。該反映人民聲音的代議士,被簡化為按鈕機器人。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柯文哲還能繼續押下去嗎? 更多文章

當大法官跳進來修正表示錯位,卻又同樣選邊站,那我們就從「表示」的問題,進入到更深的「對稱性破壞」本身。